【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九十九期】火槍時代最輝煌的勝利:腓特烈大帝以1破20的羅斯巴赫戰役(歷史系列第335講)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打贏了羅斯巴赫戰役。這是火槍時代中,教科書一樣的經典戰役。腓特烈抓住敵人的一個小錯誤,一舉擊潰2倍於己方的法奧軍隊,死傷只有對方20分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
普魯士本來只是一個日耳曼小國。
十三世紀,條頓騎士團佔領今天的普魯士地區,建立了這個小國。
實力弱小,普魯士一度歸屬周邊各強國麾下,甚至包括波蘭。
直到1660年的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通過《奧利瓦條約》,才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獲得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並且壓制國內的等級會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也就是說,直到17世紀普魯士才真正的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普魯士國土面積不大,首都為今天的柏林,人口僅有300萬人。
這個小國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賴條頓騎士團的尚武精神。
從古代開始,條頓騎士團形成的普魯士軍隊,就有這高度的榮譽感、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鐵一樣的軍紀。
不過,普魯士軍隊規模很小(腓特烈大帝父親時代軍隊只有3萬多人),武器陳舊,戰術落後,缺乏良將,始終屬於歐洲二三流,不成氣候。
讓普魯士真正開始稱霸歐洲的功臣,就是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大帝繼承了士兵國王(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的遺產,具備了稱雄歐洲的能力。
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戎馬一生,到斷氣前一刻還要掙扎著起來:我不要穿著國王的服飾去見上帝。我要穿上我的軍裝。
可惜,此時普魯士的實力仍然在歐洲屬於二三流。
除了上面說到的300萬人口,軍隊總兵力不超過10萬人,其中還有部分是僱傭軍。
曾經立志做音樂家的腓特烈大帝,卻是一個驚人的戰術大師,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役勝利。
他還是個百折不撓的軍人,即便被全歐洲圍攻馬上就要失敗,也淡然應對。
他以巨大的毅力苦苦堅持7年之久,最終奇蹟般的獲勝。
腓特烈大帝的代表戰役,就是羅斯巴赫戰役。
1740年,腓特烈大帝借口奧地利女國王繼承不合法,突然出兵佔領了富裕的西里西亞地區,擊潰了強大的奧地利軍隊。
此舉讓一直旁觀的法國、荷蘭、俄羅斯等國都感到了危險。
普魯士具有強悍的軍事實力,如果任由它擴張,對所有人都是非常大的威脅。
於是,以奧利地牽頭,法國、瑞典、俄羅斯、薩克森5國建立了軍事聯盟,準備合力打垮普魯士。
此時腓特烈大帝的盟友只有英國。
可是,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只願意用海軍參戰,對普魯士陸軍沒有直接的幫助。
1756年,腓特烈大帝判斷敵人馬上就要進攻,決定先下手為強。
8月,他親自率領7萬大軍攻打薩克森。後者不是普魯士人的對手,迅速被擊潰,首都德累斯頓也被佔領。
反普魯士聯盟大怒,各國傾巢而出50萬大軍,從各個方向攻向普魯士。
雙方兵力有至少3:1的差距,俄軍、法軍和奧軍都是頗有戰鬥力的部隊,非常不好對付。
看起來,普魯士的亡國幾乎是必然的
至1757年10月間,俄軍已侵入東普魯士,法軍佔領了漢諾福,奧軍進入了西里西亞,而法奧聯軍也由西向首都柏林逼近。面對危局,腓特烈派李華爾德元帥率2.5萬人迎擊8萬俄軍;派貝芬公爵率4.1萬人對抗10萬奧軍;他自己在11月4日,率3.2萬人到達羅斯巴赫,以來迎擊法奧聯軍,於是羅斯巴赫戰役爆發。
腓特烈大帝此時四面楚歌,柏林一度也被敵人佔領。
雙方主力在羅斯巴赫遭遇。
這是一個大體平坦的山丘地形,普魯士軍隊搶先一步佔據了較高的地勢。
此時,普魯士軍隊只有2萬2000人,對手法軍有3萬,奧軍有3.3萬人,相當於1打3。
在火槍時代,軍隊的數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火槍的火力投射量很低,命中率低下,對於火槍兵數量是有很大要求的。原則上來說,軍隊數量相差一倍的戰鬥就根本沒法打贏。
對於這種戰役,任何將領都是沒有把握的,腓特烈大帝也不例外。
11月5日11時,法國的索拜斯元帥認為普魯士軍隊只要願意應戰,一定會失敗。
為了避免普魯士軍隊臨陣脫逃,索拜斯元帥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命令部隊轉向普魯士軍隊的側翼和後方發動攻擊,切斷敵人的交通線,阻止敵人撤退。
於是,史料記載:大軍分為3個縱隊行軍。前衛為法國和奧地利的騎兵,中央為法國和奧地利的步兵,後衛為法國的騎兵。聯軍旌旗招展,軍樂悠揚,好像勝利遊行一樣地向普軍左翼旋轉。
腓特烈大帝,卻根本沒有逃走的意思。甚至,他明知道柏林已經被敵人佔領,仍然巋然不動,準備決戰。
發現法奧軍隊突然變陣以後,腓特烈大帝大喜過望。
他認為法奧軍隊的指揮官輕敵,採用了臨陣變陣的危險方法,為普魯士軍隊提供了良機。
於是,腓特烈大帝親自爬上山丘的屋頂,詳細觀察了戰場形勢。
隨後,腓特烈大帝果斷下達了改變陣營,轉守為攻的命令。
由於腓特烈大帝的嚴酷訓練,普魯士軍隊不斷軍紀嚴明而且非常高效。
僅僅半個小時,2萬大軍全部變陣完畢,士氣高昂,隨時準備出擊。
要知道,這是近代,步兵作戰仍然有固定的陣型,火炮和輜重的搬運都是非常困難的。僅僅用了半個小時,這完全是神速。
一名目睹現狀的法國軍官說:敵人好像是在歌劇中變換布景一樣。
搞笑的是,普魯士軍隊變陣後就要發動攻擊,法國元帥索拜斯卻傲慢的判斷敵人要逃走。
想來也是,2萬對6萬,又是高度強調軍隊數量的火槍時代,這無論如何也打不贏。
索拜斯元帥下令,各部立即發動追擊戰。
於是,法奧聯軍開始迅速「追擊」普魯士軍隊,先鋒部隊高速前進,和中路後路的部隊拉開了距離,造成了陣型的大空擋。
法奧聯軍走到蘇赫菲德之前的佩特施塔特村附近,這個漏洞已經很明顯。
史料記載:右路縱隊的騎兵遙遙領先於本隊的步兵,左路縱隊的騎兵卻又落在步兵之後,原本應該在隊尾的步兵預備隊擠到了兩個縱隊之間,那又妨礙了炮兵部隊的開進。
此時山坡上的腓特烈大帝,立即發現了敵人再次犯了錯。腓特烈大帝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發現敵人的漏洞,並且迅速加以利用。即便戰局再不利再危險,他也能夠沉著指揮。
如同後世的拿破崙評價他時所說的那樣:「越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就越是顯得他的偉大。」
戰機轉瞬即逝,不容絲毫延誤。
腓特烈大帝立即對騎兵下達了攻擊命令,要求插入敵人的薄弱處,一舉衝散敵人的陣型。
下午3點30分,普魯士席德里茲將軍率領4000騎兵,勇猛的從山坡上衝下,猛攻法奧聯軍的正面和側翼。
當時德里茲將軍不但使用了所有可以上馬的士兵,自己都騎上一匹馬沖了下去。
傳承條頓騎士的精神,普魯士騎兵驍勇善戰、無謂生死。
自然,法奧聯軍也不是弱雞。
法軍和奧軍元帥立即命令自己的騎兵,迎面攔截。
普魯士騎兵從山上衝下,銳不可當,法奧聯軍騎兵根本阻擋不住。
短暫的激戰後,法奧聯軍的騎兵大敗,紛紛向後撤退,有的還踐踏了自己的步兵。
擊潰敵人騎兵以後,普魯士騎兵冒著敵人火槍的彈雨,以必死的精神沖入敵人步兵中,瘋狂砍殺。
那個年代,火槍比較落後,裝填緩慢,難以有效對付騎兵。
在普魯士騎兵的衝擊下,法奧步兵狼狽抵抗,全軍大亂。
普魯士4000騎兵來回衝殺了4次之久,最終法奧聯軍穩定不住陣型,只得向後收縮,準備穩住陣腳。
可是,腓特烈大帝能夠給你這個機會嗎?
他果斷下達了步兵進攻的命令。
普魯士的18門重炮開始猛烈轟擊,腓特烈的弟弟亨利親王率領7個步兵營猛撲上去,開始可怕的齊射。
普魯士步兵射擊精確、訓練嚴格,向法奧聯軍射出了恐怖的彈雨。
見敵人已經散亂,腓特烈大帝下令發動總攻。普魯士步兵如猛虎一樣沖向敵人,騎兵也繞到敵人後方砍殺攔阻。
此時法奧聯軍已經無法維持戰鬥陣型,步兵、騎兵、炮兵擠成一團,混亂不堪。
無奈之下,法國索拜斯元帥只能下令撤退。
在普魯士軍隊的猛擊下,撤退變成了潰敗。在方圓40里的地域,隨處可見丟盔棄甲的聯軍士兵,他們已經找不到自己的軍官。
戰役從下午3點30分開始,到4點30分就已經分出勝負。
戰鬥開始後90分鐘,腓特烈大帝收兵。
此戰,法奧聯軍死傷3000人,被俘5000人,共損失8000人,包括8名將軍和300名軍官,還丟掉了67門火炮。
而普魯士軍隊僅僅損失541人,幾乎是敵人的20分之一,其中戰死的僅有165人。
只是,這場輝煌的勝利,沒有改變普魯士被圍攻的局面。
戰爭又持續了7年,幾乎每次戰鬥敵人都有一倍以上的兵力優勢。
腓特烈大帝幾次面臨亡國甚至死亡,都硬挺過去了。在電影《帝國的毀滅》中,希特勒最後時刻,曾長時間盯著腓特烈大帝的畫像,希望從他那裡得到更大的勇氣。
最終因為沙俄政權更替,普魯士才奇蹟般的保住了國家,並且徹底成為歐洲5大強國之一。
對於自己的一生,腓特烈大帝曾經這麼說:即使遇到狂風暴雨,隨時有顛覆的危機,我仍要想得、活得、死得像個國王的樣子。頭銜只是傻瓜的裝飾品,偉人不需要什麼,名字就夠了;一個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興趣和光榮;在我的國家裡,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獲得靈魂的安慰。
TAG:薩沙1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