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寒假期間要謹防兒童燒燙傷

寒假期間要謹防兒童燒燙傷

每年寒假是兒童意外傷害高發時段。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燒燙傷病例為1-4歲,家中是發生燒燙傷病例最常見的場所。寒潮依然「頑固不退」,取暖「神器」電熱毯、暖寶寶、熱水袋齊上陣。冬季取暖容易導致「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僅是紅腫或小水泡,但其實皮膚深部已經受到損傷,如果處理不當,後果很嚴重。其實,無論是低溫燙傷,還是我們常見的燒燙傷,大部分事件是可以預防的。

冬季里特殊的燙傷

與常見的熱燙傷不同,冬季因為天氣特殊,使用的用品不同,就會引起特殊的燙傷——低溫燙傷。低溫燙傷一般是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44-50 ℃)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打個比方,低溫燙傷就像烤紅薯一樣,長時間低溫烤,表面不黑不焦,而裡面已經熟透了。」

造成人體正常皮膚損傷的溫度閾值為45℃,熱能越高,作用時間越長,組織損傷越重。「低溫燙傷初期多有水泡,並且較小,外觀顏色比較深,這是水泡液多帶血性或創面瘀血所致。去除水泡後,創面除瘀血外,可見基底蒼白,滲出比較少,彈性比較差,痛覺遲鈍或喪失。」

而低溫燙傷深度有時會被誤診,在臨床上燙傷早期創面常有完整水泡,初診時容易誤診為Ⅱ度燙傷,而延誤了處理時機。由於各種原因使致傷因素未被發現而繼續起作用,熱能繼續蓄積並進一步損傷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從而造成Ⅲ度燙傷。

孩子的神經末梢感覺相對遲鈍,而且家人怕其冷,會用暖水袋、暖手寶來取暖,如使用不當,很容易引起低溫燙傷。

此外,由於寒假放假在家,家長一疏忽,孩子也會因為觸碰到開水、熱油等高熱物質而發生急性皮膚損傷生,在這裡提醒家長們,要格外注意飲水機、熱水、取暖器、煤氣灶、熱水壺、微波爐、洗浴器等。除此之外,帶娃外出,燙傷也時有發生,如公共場所的熱水、外面公共餐廳的熱菜、火鍋等都會導致孩子燙傷。

如何做到皮膚免於燙傷

無論是低溫燙傷,還是我們常見的燒燙傷,大部分事件是可以預防的。家長可以給灶台加個防護罩,孩子就不容易碰到火,燒完飯後將長把鍋柄向內放,小朋友就拿不到鍋柄,給嬰幼兒沖奶,試好奶溫再給孩子飲用,就會避免孩子的消化道燙傷,熱飲熱湯放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給孩子洗澡時,放好水試好溫度再給孩子用,不要單獨把孩子留在浴盆里。醫生提出,如果有時間,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找找容易引起燙傷的東西,一起貼上火苗的貼紙,孩子就不會去以身試熱了。

此外,冬季使用取暖設備如熱水袋時,可以在熱水袋外面使用隔離套,或者被子里暖和後就把熱水袋拿開,以免身體局部長時間接觸熱水袋而引起低溫燙傷。

燙傷後該如何處理?

在接觸超高溫物體後,我們會馬上躲開,並立刻採取涼水沖洗等急救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傷害。而在低溫燙傷中,由於接觸時間長,熱源造成的傷害可以深入到皮下較深處的組織。」

若輕度燙傷,應保持水泡自然吸收,如果破潰,需要局部消毒護理,保持乾燥。

燙傷程度深或不能明確是否是低溫燙傷或者無法確信是否可自行處理時,建議及時就醫。

寒冷的冬季,既要給皮膚保溫,又要給皮膚適當降溫,不要讓其受熱干擾,而留有遺憾的疤痕。

(本文來源於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新視界 的精彩文章:

乙肝不會通過飲食傳播,但這兩種肝炎需要分餐
身體出現哪些癥狀意味著惡性腫瘤擴散了?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