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首份產後抑鬱應對指南:1000萬新手媽媽必備

中國首份產後抑鬱應對指南:1000萬新手媽媽必備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心理嚴選

」,看見世界的態度


我們曾推送過一篇關於「產後抑鬱」的文章,後台收到了一些有相似經歷的留言,分享她們經歷過的不被理解的痛苦。有一位讀者說:

「你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就不要勸我大度「。



產後抑鬱,其實不只是一種醫學疾病,也是一種社會疾病。



那些對於新媽媽的不理解、指責、輕蔑,在抑鬱情緒之上,更加增加了新媽媽的痛苦。

Momself

聯合新世相、咪蒙、丁香媽媽、偶爾治癒等知名媒體共同收集了2萬多份產後抑鬱調查問卷,聯合國內一線心理學、精神科、產科、數據分析等相關行業專家,製作出了這份

《新媽媽情緒藍皮書》

在《藍皮書》中,我們呈現了一些重要的數據和科學事實,向你介紹這種跟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困擾,以及如何理解這些困擾。



每多一個人理解,對這個社會都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看見,是治癒的開始。



作者 |

Momself



來源 |

Momself(ID: momself)



你知道嗎,中國每年有1500萬以上新手媽媽,其中,

60%到80%

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

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這意味著,每年有1000多萬「不開心」的媽媽。

但自始至終,這件事兒沒有被認真聊過。


You are not alone 


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是這樣 


      


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當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是一切好起來的開始。

人們喜歡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媽媽。也許如此。不過,也有許多人覺得生孩子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糟糕的時刻。



「我曾經一個人走過一段漫長孤單無助的黑夜,我不想再重新經歷一次那種不被重視不被關懷的痛。彷佛我生孩子給所有人都帶來了苦難,所有的錯誤和責任都在我身上……」


——調研用戶

Momself發起的產後抑鬱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參與調研的21040位新媽媽中,

有48%的人認為自己產後3個月生活沒有了色彩和希望;

47%的人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可是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藏起了這種不安。

在這些新媽媽中,大部分人的狀況可能越來越嚴重,情緒低落、易怒、不想做事、對孩子失去興趣、甚至有傷害孩子的可怕念頭。但同時她們更加努力地掩飾,不願承認。

因為承認這些,等於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或者承認自己的無能,搞定不了最簡單的事情——「

你都當媽媽了,怎麼還做不好這些?

更糟糕的是,承認這些,彷彿會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僅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似乎更像一個「發瘋」的人。

新媽媽的這種不開心,更科學的名稱是

「圍產期抑鬱」


生完娃1個多月,我說我覺得好害怕好想哭。老公說:「你發什麼神經?」我當場爆炸失聲痛哭,到現在都記得那種崩潰的感覺。 


——調研用戶

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家專業機構的研究表明,

60%到80%的圍產期婦女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

其中大多數會在幾周內好轉,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極少數情況嚴重的,可能會釀成悲劇。

中國每年有1500萬以上新生兒,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1000多萬「不開心」的新手媽媽,她們正在經受著「不知所謂」的情況的困擾,而這也同樣影響著她們的家人。

「為母則強」只是一個美好的嚮往。

當了媽媽會感到完整和快樂,是大部分時候社會對女人轉變成母親的不切實際的期望。

小寶貝的出生,帶給媽媽的不僅是滿足,還有不堪重負的壓力感——只是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部分。

實際上,只要你了解,就會知道,圍產期抑鬱情緒就像感冒一樣普遍,也像感冒一樣,只要得到適當的休息和照料,它會很快自愈。

但是忽略它也有可能使病情複雜化,進展為其他疾病。和所有疾病一樣,只有了解它,正視它,才能治癒它。

關於圍產期抑鬱,這裡有一些簡單而重要的事實:





  • 圍產期抑鬱是十分常見的孕產併發症。



  • 如果新手媽媽的行為方式與從前相比發生很大變化,可能是癥狀的表現,而不是人品或者性格出了問題。



  • 抑鬱的程度有輕有重。抑鬱情緒可以通過減輕壓力、跟適當的人傾訴等方式,在家人及社會的幫助下化解。



  • 不要進行自我診斷。懷疑自己患有抑鬱症,應該就醫,由醫生來確診。



  • 新爸爸也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

 一、

關於新媽媽情緒的若干問題

  


01


大多數人會經歷的產後心緒不良


(Baby Blues)



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三四天左右,

大約80%到85%的新媽媽會經歷一個情緒容易波動的階段。

產後抑鬱調研問卷結果顯示,74%的新媽媽變得多愁善感,經常抑制不住地淚盈滿眶,70%的新媽媽一不小心就會被激怒,變得焦慮和易怒。

這種狀況在英文中被稱作

「Baby Blues」(嬰兒憂鬱)

。這是普遍而正常的短暫性的適應不良狀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大多數人會在兩三周後恢復常態。

研究顯示,「Baby Blues」或者早期抑鬱情緒的出現,和新媽媽的社會和教育背景、家庭關係、是否有心理疾病史及分娩是否順利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02

持續存在的抑鬱情緒



真正稱得上病症的臨床抑鬱症,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有一部分產婦的產後心緒不良,如果沒有在短期內好轉,抑鬱情緒就會繼續存在。

身體病痛、極度勞累、缺乏支持以及生活壓力大

,都會形成刺激源,增加發展為抑鬱症的風險。

值得警惕的跡象:



-  比平時更加焦慮 


-  擔心自己對孩子照顧不周


-  十分疲勞


-  經常強顏歡笑 


-  經常自我懷疑,拿自己和其他媽媽作比較 


-  擔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 


-  不願與人交往


-  身體的不適感增加

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得到家人和親友的支持,減少刺激源,做好自我調節,可能會逐漸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

仍然有15%到20%的產婦,抑鬱情緒越來越嚴重,直到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03

抑鬱症



臨床抑鬱症需要由精神科醫生來確診,並進行抗抑鬱治療。

自己參照量表進行對照,或者只是經由別人的觀察得出的結論,都是初步的篩查,結果並不準確。

如果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應該到精神科請專業醫生診斷。


04

更容易被忽視的焦慮



事實上,抑鬱症不是只有抑鬱的癥狀,還包括焦慮不安、強迫思慮和行為、害怕或驚恐等。在新媽媽當中,焦慮比抑鬱更多見,但常常被忽略。

神經緊張、煩躁不安、多疑、害怕、過度憂慮是焦慮的常見癥狀。有些生理上的不適,如頭疼、心慌、顫抖、呼吸困難,也是焦慮的表現。


05

抑鬱和焦慮的表現容易被誤解為性格問題



如果一個人高燒不退,胃痛難忍,這些生理性疾病很容易被他人識別並且理解,然後順理成章地被當作病人對待。

然而抑鬱和焦慮卻並不容易被分辨出是暫時的病態,還是「個性問題」。

如果新媽媽身邊的人對產後會發生抑鬱和焦慮的現象一無所知,就會常常對新媽媽們產生誤解,甚至引發矛盾衝突。

這種情況下,抑鬱和焦慮的問題又會進一步惡化。


   


很多新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擔心孩子被搶走、夜裡醒來試探孩子的鼻息、擔心一個小小的失誤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

對於幫助照顧寶寶的家人,特別是長輩來說,這些表現容易被理解為指責和不信任,進而引起家庭矛盾。

在中國,婚後三年到七年間是離婚最高發的時段,對一般家庭來說,這正是孩子出生成長的前期階段。

生孩子是對夫妻關係的重大考驗,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感情的破裂往往與生產前後夫妻之間的誤解和彼此失望有關。

有些丈夫提出的理由是,「

生完孩子後她性情大變

」,「

不尊重辛辛苦苦帶孩子的奶奶

」,「

好像神經病

」……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家庭中的人不了解圍產期抑鬱的表現而導致的。


06

抑鬱可能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出現



產前抑鬱的風險因素:


-  懷孕對於家庭是計劃外的,並不為此感到高興 


-  抑鬱病史或家族病史 


-  流產經歷,包括主動墮胎、胎停和自然流產 


-  曾遭受過虐待或故意傷害 


-  嚴重的經期綜合症


-  缺乏各種支持


-  完美主義者


-  夫妻關係緊張 


-  近期遭受過重大的變故(例如:失業、財產損失 、失去親人等)


-  經常感到憂慮 

抑鬱可能還伴隨著其他反常行為,如嗜睡、貪吃、皮膚敏感等。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罹患抑鬱的傾向,還是僅僅心情不好或疲勞,可以留意以下抑鬱的典型特徵:



二、圍產期抑鬱的影響因素  


0

1

個人特質



到目前為止,對於圍產期抑鬱產生的原因,國際上相關的各學界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有一些研究指出,分娩後生殖激素水平的快速下降可能是產後抑鬱的重要原因。

分娩後,黃體酮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3天內恢復到孕前水平。激素的急劇變化給產婦帶來了抑鬱的風險

,所以產後心緒不良(Baby Blues)一般是從產後三天開始出現的。

但是,也有研究顯示,有些新生兒的父親和剛剛領養到孩子的母親也會出現產後抑鬱的癥狀,而他們並沒有經歷分娩後內分泌變化的生理過程,

這也說明生物學解釋並不是圍產期抑鬱的單一原因。

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產後心緒不良具有普遍性,與新媽媽的年齡、社會背景、生育經歷和經濟狀況並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有一些典型的因素,會使其進一步發展為臨床抑鬱症的風險增加。

圍產期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只發生在特定時期,其患病原因和表現也和普通抑鬱症沒有顯著區別。

抑鬱症的患者可能有家族病史、內分泌變化等自身因素,而生活中遭遇重大打擊和變故等壓力事件是發病的刺激源。

生孩子這件事本身就和失戀、失業、離婚一樣,是一個生活中的壓力事件。

圍產期抑鬱程度的輕重,是個人特質、所遭遇的生活事件(壓力)和家庭支持系統互相作用的結果。

與產婦個人相關的風險因素:


-  有抑鬱症病史和家族病史 


-  個性內向、自卑、脆弱;情緒不穩、易緊張、易沖 動;多思多慮、敏感多疑的人,圍產期抑鬱的風險增加


-  軀體多病、孕期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者 


- 對內分泌變化敏感,情緒波動較大且對日常生活影響嚴重者


-  事無俱細的完美主義者 


02

應激事件



生孩子是一個身心受到重創的壓力事件。同時,勞累、憂慮等情緒和棘手的家庭關係疊加到一起,會成為引發產後抑鬱的刺激源,

而暴露於一種或多種刺激源會大幅增加抑鬱的風險。

與應激事件相關的風險因素:


-  懷孕過程不順利 


-  分娩過程中的痛苦體驗難以承受,以及產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  疲憊、睡眠不足、得不到休息 


-  孩子有健康問題,既包括早產、先天性疾病,也包括黃疸、腹瀉、幼兒急疹等常見疾病 


-  經常受到責備甚至虐待。虐待不僅指暴力侵犯,還包括言語粗暴、態度惡劣、冷暴力等精神虐待 


-  夫妻關係緊張,家庭衝突不斷 


-  與工作相關的壓力,如擔心職業發展受到影響,因開始工作要離開孩子而感到焦慮 


-  無法按自己的心愿掌控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  被迫參與社交活動或置身於不熟悉的環境 


-  各種現實困難,如經濟壓力、生活環境惡劣、沒有做好未來育兒安排等


0

3

家庭特質



照顧嬰兒是一件幾乎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工作,如果得不到足夠的幫助,新媽媽會十分疲憊和焦慮。

即使有人幫忙,缺乏精神和情感支持也會使無助感加深。可以說,

產婦遇到的種種問題和壓力,往往是缺乏支持的結果。

調研中,62%的新媽媽出現消極情緒時,會跟身邊的親朋好友訴說或發泄,尋求安慰和陪伴。

然而,當問及家人的支持時,只有

16%

的新媽媽表示家人都非常支持自己。

48%的媽媽說:

「家人不能理解我的感受,跟我說『別瞎想』或者『高興點』」。

嬰兒的出生會改變原有的家庭結構,導致家庭缺乏有效溝通,生活難以得到應有的照顧;

夫妻溝通不足,生活習慣和理念差距明顯,圍產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幫助;

產後遭遇漠視以及未能獲得充分休息,都是家庭對圍產期抑鬱可能產生的影響。

新媽媽能獲得的支持是抑鬱風險的保護因素。全面的、有效的支持雖然不能百分百避免產婦患上抑鬱,但有明顯的預防效果,也會對產婦從抑鬱中康復起到積極的作用。



  • 情感支持

孩子出生後,全家人往往會認為新出生的嬰兒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需要照料的,

注意力會優先分配給孩子。

對於新媽媽的關注,只局限於她的傷口是否癒合、奶水是否足夠。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媽媽在情感上極其脆弱,除了需要生理上的護理,也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

家人應盡量給予孩子和媽媽一比一的關注,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媽媽,

了解她的感受,照顧她的心情,讓新媽媽感到自己是被關愛的。

例如,當孩子半夜醒來時,除了關心孩子需要什麼,也要注意到媽媽的睡眠被打斷而可能產生的沮喪和煩躁。



  • 生活和育兒方面的幫助

疲勞和缺乏睡眠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如果家人、親友或專門的服務人員能幫助新媽媽承擔一部分育兒工作,是最實際的支持。



  • 理解和包容

抑鬱會導致易怒、多疑,情緒失控後又會陷入愧疚,愧疚感又會成為新的壓力,如此惡性循環,使情況越來越嚴重。

作為家人,即使不能冷靜應對,至少應該了解:這些只是圍產期抑鬱的癥狀表現。



  • 信息支持

雖然抑鬱風險與受教育水平並不相關,但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卻會影響到抑鬱的治療。對抑鬱了解越多,越有助於痊癒。



  • 專業人士和機構的支持

圍產期抑鬱涉及到婦產科、助產士、哺乳師、兒科、全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等多學科團隊。產檢時進行抑鬱篩查、心理諮詢、到精神科進行規範治療,能夠針對抑鬱提早干預,及時治療,從而儘快康復。



  • 社會支持

對於產前產後可能遭遇的壓力因素,相應的國家政策或社會援助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

比如推廣無痛分娩能夠減輕產後應激創傷;有些公益組織會在精神上和經濟上援助早產兒或有先天疾病的嬰兒的養育和救治;安全可靠的托兒機構能解決沒有合適的人看護孩子的困難。


◎中國式產後抑鬱的文化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進行過專門研究,

發現中低收入國家婦女的圍產期抑鬱比例高於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通常有成熟的篩查機制,社會保障系統相對完善,公眾認知度較高,還有很多專業機構能提供幫助。

而且核心家庭(父母加孩子)是發達國家的主流家庭結構,家庭關係沒有那麼複雜。


   


中國也屬於中低收入國家,雖然社會穩定,有基本的醫療保障,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些圍產期抑鬱的因素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 「婆婆」

圍產期抑鬱認知調查問卷共回收了21040份,其中有1347人用較長篇幅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在這之中又有748人提到了婆婆,而且幾乎全部是負面評論。

看起來,婆婆的影響橫跨了多個壓力因素,給產婦帶來重大的刺激和心理創傷,彷彿是中國式產後抑鬱的罪魁禍首。

可是,如果對婆婆的影響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

把各種壓力因素歸咎於婆婆並不公平。


  


許多產婦因為生了女兒而受到責難和虐待,或家人以封建傳統為理由阻止爸爸照顧妻子和孩子,甚至把新生兒當作家族的財產進行控制。

遭遇這種境遇的產婦,往往也會同時面臨其他壓力,而且缺乏有力支持,生活危機四伏。

提到婆婆的情況下,超過80%的新手媽媽同樣也會提到丈夫。很多時候,

是新手媽媽把對丈夫不足夠盡責的不滿,遷移到了婆婆身上;

也有些情況,是妻子在替丈夫處理他與其母親的矛盾,這些問題盤根錯節,互相牽扯,並不能單純認定是婆婆的問題。

同樣的,因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不同發生的衝突,並不是婆婆的角色導致的,而是

兩代人、兩套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

,同樣也會發生在產婦的母親身上。



「老公不理我,他一度認為是我自己矯情,是我在耍脾氣性格,跟他媽媽有矛盾怪我,是我做的不對,在我剛生了寶寶還沒出院就跟他媽一起數落我,我會控制不住地一直哭。」


——調研用戶

大部分的產婦平時與婆婆並不熟悉,互相缺乏了解和默契,卻在身心極為脆弱的時候要接受婆婆的貼身照顧,朝夕相處,密切合作,一時難以適應。



  • 隔代養育 

婆婆或者媽媽通常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參與度很高,是主要的支持資源。有些老人全權負責家中一切事務,安排大小事項,但結果很難讓所有人滿意。

事實上,照顧產婦和嬰兒是強度很大的工作,不但需要體力,還需要專業知識、團隊精神和學習能力。

有些爸爸因為工作繁忙或者習慣依賴他人,把母親當作自己的代理,一切都推給老人。

而且老人通常比較節儉,不接受家務外包,常常把買菜做飯、家務勞動、餵養嬰兒全都包攬在自己一個人身上,有的還要在夜間帶孩子睡覺。

勞累會影響情緒,老人要承擔過多高需求的工作,也會不堪重負。



  • 坐月子

「坐月子」並不是中國特有的傳統。

現代醫學意義上的「月子」是產後六周內的產褥期,也建議產婦充分休息以恢復身體機能。

科學地坐月子能調整身心,是降低產後抑鬱風險的支持因素。

但是在家中老人的要求下按傳統方式「坐月子」,不能洗澡和適當活動,飲食也不合心意,卻可能成為壓力因素。



  • 不鼓勵情緒表達

在中國文化的語言體系里,我們更傾向於對務實的事物進行交流,比如吃飯、身體健康、金錢、事業等,卻不習慣直接表達心理感受,甚至以「沒有激烈的情緒」看作是更成熟,更有修養的個體特徵。

那些可以獨自消化情緒,波瀾不驚的人,才是所謂的懂事成熟的人。

這種文化傾向會加重新媽媽的困擾。在這個時期,她們有很多內心層面的強烈感受,尤其是負面感受,她們不熟悉如何表達這些感受。

或者,當她們嘗試開始表達時,

常常會因為過於強烈的情緒體驗,被周圍人評價為「多愁善感」,「矯情」。

孕婦和產婦經常被指責為矯情,這是一個很容易傷害產婦感情的詞,也是中國式圍產期抑鬱的關鍵詞之一。

在我們的調研中,有

大於40%

的新媽媽都曾經被家人說過「太矯情,生在福中不知福」。 



「偶爾說起自己感覺抑鬱了,就被說矯情,還說『當媽的不都是這樣』,很刺耳。自己爸媽聽到不僅沒有給我撐腰,還要我忍讓。 」


——調研用戶

矯情是挑剔多事的意思。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矯情,並沒有什麼客觀標準。

有些行為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理所當然,對於另一部分人就是「矯情」了。產婦提出的要求,如果家人覺得合理並且是可以滿足的,就不會認為她矯情。

說一個人「矯情」,往往是因為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滿足對方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產婦和家人的溝通進入一個「

向下螺旋

」:

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然後提出更多要求以確認自己的地位,並且被認為越來越「矯情」。

三、新爸爸也會抑鬱 

生孩子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事實上,除了內分泌和生理病痛之外,新媽媽面臨的各種壓力同時也是新爸爸的壓力。

這些因素加上缺乏支持,爸爸也可能會患上產後抑鬱,雖然比例會低於媽媽,

但也更容易被忽視

而且,男性更傾向於壓抑真實感受,不願意承認自己情緒有問題,更不會輕易尋求幫助。

惰怠、冷漠、對孩子缺乏興趣,會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讓妻子感到失望。這些又為緊張的夫妻關係進一步增加壓力。

本次調研中,有331位爸爸參與了調研,樣本量較小,不能代表普遍現象,但從數據來看,爸爸產後抑鬱的問題也值得關注。

參與問卷的爸爸中有

2%

的人有過抑鬱症的診斷;

12%

的新爸爸雖然沒有診斷,但回想當初,自認為可能達到了抑鬱症程度;

此外還有

47%

的爸爸承認那段時間情緒也經常不好。新生寶寶對於爸爸的情緒衝擊也很大。

對於新爸爸,抑鬱的風險因素包括:


-  抑鬱病史和家族史


-  經濟壓力


-  睡眠不足


-  家庭關係不和諧


-  缺乏支持 


-  沒有進入父親角色,自責和受到指責 


-  與自己父母的關係差 

四、我們能做些什麼  

產後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癥狀很容易被忽略,這是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女性在產後本身就會發生各種情況,這些情況有一部分跟產後抑鬱的癥狀重疊,因此很難確定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可能有問題。

對所有人來說,幫助有抑鬱風險和抑鬱症的新媽媽,最重要的是:

你需要了解的常識包括:


-  抑鬱症會影響到20%左右的圍產期女性


-  圍產期抑鬱症會在懷孕期間至產後一年內的任何時間發生


-  女性在嬰兒出生後患抑鬱症的風險是平時的三倍


-  這不是她編造出來的借口


-  這不是因為她不愛孩子或者是個壞媽媽


-  這不是她的負面想法造成的


-  和任何病症一樣,產後抑鬱症需要時間康復,可能需要數周到數月。她的種種讓你不安的表現並不是她的人品或者性格問題,而只是癥狀的表現


-  把責任歸咎於其他人或某件事,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  與其花費過多的精力來弄清楚出了什麼問題或為什麼會這樣、責備他人和自責,不如節省精力,和她並肩作戰


-  她會好起來的


01

給准媽媽的建議



每一位打算做媽媽的女性,我們都希望你能充分了解這本手冊中的內容,把應對心理和情緒健康方面可能面臨的問題納入到備孕計劃中。

對於發生抑鬱的風險,也無需心存畏懼。

當我們有了足夠充分的事先了解和準備,問題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希望每一位準媽媽在懷孕和生育之後,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都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和需要規避的風險因素。


02

給有抑鬱傾向的新媽媽的建議



有很多人和你面臨同樣的問題,並不是你不正常


- 尋求支持


- 多數朋友樂於幫助但不知道該做什麼,向他們提出具體要求


- 找到一個可信任的人,讓他或她了解你的全部問題


- 不需要掩飾,裝作開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痛苦源


- 不能母乳餵養、重新投入工作、有時對孩子感到厭煩……這些都不能說明你不是一個好媽媽


- 不要自己給自己下診斷,抑鬱情緒會影響對自己的認知,如果懷疑自己患有抑鬱症,請專業醫生診斷


- 多休息


-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 不要勉強參加社交活動


- 迴避讓你感到不安的人


- 不要和他人比較,尤其是媒體上的榜樣媽媽


- 盡量用正面的方式溝通,互相指責只會讓情況更糟糕


- 你會好起來的


03

給爸爸的建議



新媽媽出現抑鬱問題,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或者努力掩飾。爸爸是新媽媽關係最親密的人,是這個階段她最依賴的人,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妻子有以下問題,應該考慮抑鬱可能:



-  言行表現得不像平常的她


-  過度焦慮、過度漠然、過度健談、過度興奮、過度疲憊


-  對一切失去興趣


-  經常感到困惑


-  經常無故哭泣


-  食慾不好


-  對寶寶反應遲鈍


-  即使有機會睡覺也睡不著或者昏睡不醒


-  為你認為的小事擔憂或恐懼、反應過度


-  孤立自己,不願和朋友親人交流


-  容易激怒、脾氣暴躁


-  毫無理由地生氣或害怕

爸爸如果做到以下這些,你和你的妻子都會更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  她令人失望的言行可能是抑鬱造成的,你的可能也是


-  抑鬱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它是生孩子這件事的一個組成部分


-  新媽媽習慣掩飾,她的實際情況可能比看起來嚴重得多,能坦誠溝通很重要


-  對抑鬱的認識和了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識別生活中的刺激源並儘可能改變,是解決問題的第二步


-  有了孩子,生活將會發生改變。是時候重新確定生活的優先順序了:照顧孩子、加班、交際應酬、父母的面子、家族關係的維護、個人嗜好


-  如果不能孩子一出生就建立感情聯結,並不說明你不是一個好爸爸,親子關係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逐漸建立


-  一個受抑鬱影響的人的狀態與醉酒或被藥物控制類似,不要由此對一個人進行判斷,或者做出重要決定


-  自責、指責他人和被指責,從來都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04

給家人的建議



-  新媽媽和新爸爸需要家人的支持。最好的支持,是給予他們需要的東西,而是不是你認為他們需要的東西。比如,在媽媽想要休息時接手嬰兒是對她的幫助,在她想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把嬰兒抱到一邊對她卻是一種刺激



-  新媽媽和孩子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一個好另一個才會好


-  新媽媽處在脆弱和疲憊當中,並不適合見到客人,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會帶來很大壓力


-  處理複雜關係會比洗奶瓶換尿布消耗更多精力


-  當人手不夠的時候,試著接受外部幫助,育兒嫂、小時工、外賣,也許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  抑鬱是一種病,和所有疾病一樣,需要治療,可以治療


-  互相支持會讓情況好轉,互相指責不會


05

給新媽媽(和新爸爸)身邊朋友們的建議



新媽媽的家人往往也置身於巨大的壓力之下,所以,有時候關係親密的朋友,反而可能會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


-  有產後抑鬱的新媽媽可能自己沒有意識到,也可能不願承認,她說「我挺好」的時候,不一定真的好


-  如果你自己也曾經在生孩子的時候抑鬱過,可以告訴她一些經驗和建議;如果你產後沒有過抑鬱經歷,不要認為她也不會抑鬱


-  新媽媽不想見人有時候是害怕社交壓力,降低對她的要求,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包容她的反常行為,如發脾氣、不斷抱怨、走神、打斷談話、不接電話或不回復消息


-  給她一些實際的幫助。比如,幫她查找需要的信息,幫她做家務,陪她看醫生


-  向她了解什麼會刺激到她,並且避免


-  不要講勵志故事,還不是時候

◎10句要說和10句不要說

在心理學家的支持下,我們總結出10句要說和10句不要說的話,幫助我們給予媽媽情緒上的支持: 


這個世界是一點一點好起來的。



  


在古代,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從「鬼門關」生還的婦女,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保健和照料,留下影響終身的併發症。

嬰兒的存活率也較低,很多媽媽失去過不止一個孩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

產婦死亡率高達1.5%,100個新生兒里有至少20個活不過5歲。

如今,中國的孕產婦死亡率已下降到每10萬次分娩18例死亡,嬰兒死亡率下降到

8.1‰

。現在,生孩子已經不再是走「鬼門關」了。

經過六七十年的努力,產婦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了保障。接下來,該關注新媽媽的快樂和幸福了。

無痛分娩已經開始試行,國家正探討在產檢中增加抑鬱風險的篩查。產後抑鬱經常見諸媒體,已經不是陌生的概念。也許步伐有些慢,但是一切都在好起來,並且會越來越好。

新媽媽的痛苦和窘境,並非無人知曉。

You are not alone。


你不是孤立無援,也不是孤軍奮戰。

我們知道,我們在意,我們想幫助。

這本小冊子,只是一次小小的拋磚引玉。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是一次伸手相助。

我們相信,大批援軍,已經在路上。

專家支持:

王丹昭   美國埃默里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主治醫生 


陶    明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臨床心理科 主任醫師


胡靈群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麻醉科副教授 


李松蔚   臨床心理學博士 註冊心理師 

策劃人:王丫米


主筆:周嚴


設計:姚芩琰 




關注「心理嚴選」,在後台回復

「藍皮書」


即可獲取PDF完整版《新媽媽情緒藍皮書》


作者


Momself,他們關心你怎麼養孩子,我只關心你。關注Momself,換個角度,洞察關係,發現更好的自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高配狀態,正在毀掉中國的年輕人
帶給你逆風飛翔的力量 | 「逆·生長」實用心理學大會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