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提到清朝末期的大臣我們肯定會想到李鴻章,當時幾乎所有的大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但是,他做外交大臣時簽訂過一些不公平的條約,這讓他成為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許多國人認為他與列強簽訂的條約是屈辱的、不公的,把他當做了賣國求榮的賊子,對他鄙視不已。可是在外國人看來他卻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連美國的總統都對其大加讚賞。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對於李鴻章,用時運不濟四個字來形容應該非常貼切。他出生那年,法國大革命剛剛結束,歐洲的動蕩基本結束,各國開始養精蓄銳把下一個目標對準了神秘富饒的東方古國。而工業革命就像催化劑,蒸汽機驅動著鋼鐵巨輪,徹底點燃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就這樣,文明的西方人來到這片美麗遼闊的土地上,對他們眼中的野蠻人做出了野蠻的事情。

外敵虎視眈眈,李鴻章為了挽救國家做出了許多嘗試。他不遺餘力地推行新政,創辦新軍,想要改變落後之現狀。可是偌大的朝廷又豈是他一個臣子能改變的,清朝的腐朽已經到了骨子裡,而領導人又只看到自己的權利,不希望變革影響到他們的地位。所以李鴻章失敗了,從北洋水師被全殲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了。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變法失敗意味著繼續落後,意味著繼續挨打,可是被打還要承擔後果的,要賠償人家軍費,要給人家開放口岸,要給人家割地。養尊處優的慈禧太后當然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做這些事情,李鴻章再次被推了出去。忍辱負重的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些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因為這些事,李鴻章成為了國民口中的賣國賊,為天下所不齒。

可是誰又知道他的苦衷,作為一個中國人他堅決不同意在這些條約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但是作為一個臣子,他沒有選擇的權力,他不得不聽從上面的命令。他能做的只有與列強斡旋,盡量減少條約上的條條款款,為國家降低損失,為人民減輕負擔。正是因為他在外交上的表現,讓對手非常頭疼,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所以外國人對他反而很推崇。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李鴻章在談判桌上的對手之一伊藤博文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是整個大清最有能耐的人,也只有他能與列強的外交官一較高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日本人評價李鴻章,認為他通曉西方文明,研究他國的優點,並且嘗試通過效仿強國,改變祖國落後的現狀。這表明他的眼光非常長遠,有執行力,說干就干。若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好一點,說不定他就成功了,說他時運不濟再合適不過。

除了日本人,歐美人對李鴻章的評價也相當高。認為他各方面的才能都很出眾,不僅學識淵博,口才和文筆都是當世之最,而且還能在軍事上有很大的作為。甚至認為他是中國幾千年來最傑出的人物,因為李鴻章在談判桌上為努力為國家減少損失,不放過任何一條可能還有談判餘地的內容,歐美人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外交官。

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人都認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卻背負永世罵名

無論外國人是出於什麼原因給予李鴻章如此高的評價,我們在評價他時都應該客觀。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在屈辱的條約上簽字,同時也不能忽略他為這個國家所做出的努力。而作為後人,我們更不能忘的是那個屈辱的時代,那個沒有外交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此人自稱是鰲拜後代,並拿出證據給專家檢測,並稱:鰲拜沒那麼壞
這位將軍從未打過仗,去世時周總理卻為他抬棺,元帥將軍為他送行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