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年「十大老齡新聞」揭曉 贍養老人支出納入新個稅稅前扣除範圍等入選

2018年「十大老齡新聞」揭曉 贍養老人支出納入新個稅稅前扣除範圍等入選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全國老齡辦1月31日正式向社會發布2018年全國「十大老齡新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國務院機構改革調整老齡工作機構、全國人大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贍養老人支出納入新個稅稅前扣除範圍等入選。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2018年全國老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國「十大老齡新聞」推選活動已經連續開展9年,對增強老年人福祉具有較強指導性和較大影響力。

2018年全國「十大老齡新聞」

1.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

11月6日,在上海市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查看綜合服務窗口、托老所、黨建工作站等,與居民和社區工作者親切交談,並祝他們生活愉快。習近平指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願望。黨中央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2.國務院機構改革調整老齡工作機構

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保留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民政部代管的中國老齡協會改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代管。7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老齡事業發展,承擔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醫療照護、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等老年健康工作。

3. 全國人大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作出修改。其中規定,設立公益性養老機構,應當依法辦理相應的登記;設立經營性養老機構,應當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對本行政區域養老機構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7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事項,要求把該放的權利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4.贍養老人支出納入新個稅稅前扣除範圍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專項附加扣除作出規定。12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規定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5. 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

5月3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作為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均衡地區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負擔,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中央調劑基金納入中央級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不得用於平衡財政預算。

6. 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

1月11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老齡辦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我國的火車站、汽車站等客運站將實現老年人、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全覆蓋;到2035年,完善的交通運輸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覆蓋全面、無縫銜接、安全舒適的無障礙出行服務環境持續改善,無障礙出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基本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

7. 十四部門聯合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

1月29日,全國老齡辦、中組部、中宣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的通知》。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面向全社會,重點對象是黨政幹部、青少年和老年人三類人群。內容主要包含人口老齡化形勢教育、老齡政策法規教育、應對人口老齡化成就教育、孝親敬老文化教育、積極老齡觀教育五項內容。通過開展主題宣講、集中宣傳、文化活動、文藝創作、創新形式等措施,紮實抓好教育活動的深入有效開展。

8. 九部門聯合啟動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

2月24日,民政部、公安部、全國老齡辦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針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存在的安全缺乏保護、精神缺乏慰藉、失能缺乏護理等問題,做出系統安排。意見強化家庭在農村留守老年人贍養與關愛服務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賬與定期探訪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留守老年人風險評估制度,對風險等級高的留守老年人及時進行干預,實施關愛救助。

9.北京市實施32項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

10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老年人照顧服務完善養老體系的實施意見》,出台32項具體措施,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照顧服務需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優待服務範圍,適用年齡調整為60周歲;加強京津冀區域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和產業協作,開展京津冀社保對接試點;落實家庭照顧責任,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家庭護理假制度等,讓老年人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0.上海在全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

2018年開始,上海市在全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動社區居家醫養結合發展。上海市長護險在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門式」辦理,實現「全市通辦」,基本覆蓋全市街鎮。截至11月底,已接受服務的老人約18.6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已有近千家,已申報執業護士、養老護理員、健康照護等各類護理服務人員約3.2萬人。1月至10月,長護險基金支付服務費用7.06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今年在海河、遼河、松花江和錢塘江四個流域全面實施禁漁期制度
天宮二號獲豐碩空間應用成果 中國科普事業發展態勢良好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