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37歲,她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麼至今未婚

37歲,她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麼至今未婚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ID:wcweekly)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艷、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於比較,煩惱緣於心。 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慾望是壺裡沸騰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為火的熱量而沸騰,心因為杯體的清涼而不驚。當慾望遇涼,沉澱於心,便不煩,不惱。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輕視他人的成績。每個人的價值不同,無需對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無用價值,未必真的無用。不輕一人,不廢一物。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而光腦,則是梅克斯博士在研究矩陣模擬系統程序的時候,意外發現靈能晶石的特異之處,不同於光電等任何物質和能量,靈能晶石蘊含的能源本質類似於精神這種虛無飄渺的東西。

   

命一場, 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禮,一次歲月的歷練;或濃或淡,都是一抹綻放,一抹美麗的風景。春風得意時,不必張揚驕傲, 淡定從容一些,沒有人能永遠一帆風順。一切得與失、隱與顯,無非風景與風情。淡看世事,靜對春花秋月,即使遭受別人的不看好和擠兌,不必辯解討好,雲淡風輕一笑,用時間來證明自己。 何必追慕名車香宴,我只需清茶淡飯,愛相隨,情也真。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不違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不管這世上會有多少寒涼,依舊會有不一樣的煙火。遇山過山,遇雨撐傘,有橋橋渡,無橋自渡,淡若清風,含笑走過。人世喧囂,名利來往,放下浮躁,心靜自安。淡淡的歲月,淡淡的心。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安之若素,人淡如菊。 淡淡地做人,淡淡地生活,淡淡的日子,每天都散發著淡淡的芳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機甲就是駕駛者,駕駛者就是機甲。而光腦的運算能力,也足夠負擔機甲運行時所需要的全部運算。

   

但由於靈能的特質,導致機甲對駕駛者的精神強度要求較高。同時也出現了駕駛機甲的精神強度和精神契合度的問題。精神契合度是天生的,也是幾乎恆定的,契合度越高,那麼駕駛者與機甲的協調度也就越高。機甲的動作也更快更精準,更接近駕駛者使用自己肉

.

體的層次。世上最酸的感覺不是吃醋,而是無權吃醋。吃醋也要講名份,和他相愛的是另一個人,他的醋也就輪不到你吃,自有另一個人光明正大地吃醋。原來,吃不到的醋才是最酸的。 最難過的,莫過於當你遇上一個特別的人,卻明白永遠不可能在一起,或遲或早,你不得不放棄。 曾經以為,傷心是會流很多眼淚的,原來,真正的傷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淚。什麼事情都會過去,我們是這樣活過來的。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精神強度到達一定程度後可以提高駕駛者與機甲的契合度

1%

5%

,但也僅止於此。                            往日時光,有那麼一種情結,經年難解,有那麼一件事,想做卻沒有勇氣做,有那麼一個人,自己沒有篤定的意念追隨。歷歷種種,都成為今天時而感嘆的源由。然而,當機會擺在面前,依然會顧慮重重。當那個深戀過的人再次遇見,卻一樣沒有勇氣做什麼!滄海桑田的變幻,並不是一句:物是人非,可以解釋的了的!時過境遷的無奈,也不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能夠詮釋的心境!或許,留在光陰深處的,總是最珍貴,念念不忘的,總是最美好吧! 我們時常在別人的故事裡,一遍遍溫習著自己曾經的心境,而所有有關年輕的記憶,都帶著迷人的醉意。 茫茫大地的影子,似流光拉長的嘆息,路旁夭折的情意,灑淚,為祭。太多想做的事、想見的人,沒有固執到底,都丟在了舊年的風裡;記下那人最初的樣子,堅持著最真的自己。不言不語,將一扇往事的門,輕輕關上。 人生中經過的每個人,或溫暖,或涼薄,都感恩於一場交集的緣分。留一抹綠意在心底,回眸,一個純粹的微笑,便是一朵盛大的春天。做個不算糊塗的人,明了一些善意的委婉,也會發現流動風景的美麗。時間是一切生命哲學的定理,羈絆與遺憾都將散落塵埃。從未預約的前程,永恆著心上的希望與光明。 有生之年,不貪求事事皆如人意,不奢念所有想要的都得以圓滿,只希望,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不曾浪費便好。每一天醒來,做著自己該做且喜歡做的事,每一段空閑,陪著自己該陪且珍愛的人;拈花惹草的心情,侍奉一些愛好情趣,品茶捧書的雅緻,供養心靈與思想,如此,便不辜負命運優渥相待的靜好時光。 光陰舊,覆水難收,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說好,永不回頭。向前走,穿過一段歲月的風煙迷霧,走到山清水秀……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ID:wcweekly)


幾年前,一段復旦大學女教師上課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陳果神采飛揚、落落大方的樣子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成熟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


是愈來愈八面玲瓏,老於世故?還是見過天地愈謙卑,慣看秋風更通達?

陳果說: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光源者,先熠熠生輝,後照亮他人。


01


復旦大三學生邱澤宇在《開講啦》節目中,自曝刷了兩年都沒有刷到陳果的思修課。復旦同學曾這樣說,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還要難搶。


幾年前,陳果講思修課的視頻便已經在網上瘋傳,同時刷爆了朋友圈。


她的課堂似乎有普羅米修斯手裡火種的功能,錯過了這門課,就像丟掉了取火種的茴香枝。而她的課堂如她本人一樣,像一束光,成了復旦學子心心嚮往的「殿堂」。



在課堂上,她神采飛揚,妙語如珠,那些或自出機杼,或啟人深思的觀點,經常令人如沐春風,豁然開朗。



陳果


後被她的學生們整理成了「陳果語錄」,和「陳果上課視頻」一起,被廣為轉發。


有網友看後驚呼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也有人感嘆:「如果當初大學的第一課是陳果講的,那我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


教育就是如此神奇,你永遠不知道,你不經意間播下的一粒種子,會在哪些人的心中,會在哪些時刻,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


俊眉修眼,落落大方;清風拂面,見之忘俗。這是很多人對陳果的第一印象。


講台上,她手夾粉筆。緩緩踱步中,也妙趣橫生地吐出她對人生的諸多感悟。

譬如對於自我的認知:


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當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你喜歡你自己更重要。


談到優雅,她說優雅並不是你穿多貴的衣服,不是你剋制你內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裝模作樣表面看起來好看的動作。


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樂的樣子。


說到孤獨時:

她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談及朋友觀:她認為朋友不是實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


「思修」課在很多高校淪為「邊緣學科」,但在陳果的思修課上,那些一直被視為畏途或束之高閣的理論和教義,在她深入淺出、精闢獨到的妙論下,竟也如金樽清酒,醇香甘冽,令人心醉神迷。


英劇

Sherlock

(《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詞:Brainy is the new sexy.


聰明是一種新性感。


她們思維「跳脫」,行事不拘一格,在眾語喧嘩的時代,她們往往有著更清醒的認知,更睿智的識見。


這樣具有顛覆性思維的陳果,更是性感撩人。



02


張愛玲在談上海人印象時,說上海人顯得個個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廣告。


張愛玲的讚美中頗有幾分戲謔。不過必須承認上海女人的海派與雅緻。


出生在上海的陳果,就是這樣一個身量纖纖,儀態萬方,活得瀟洒通透的復旦女神。


1999年,陳果入學復旦讀本科;後來,進階碩士;其後,作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學師從心理學博士Evelyn。


她也在哈佛大學學過神學,論文題目是《耶穌為何如此言語?》。她曾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生會主席,連續五年拿獎學金。


大學聯歡會上,她跳過活力四射的熱舞。因身材高挑,還曾兼職過模特。


所以,在校讀博時她有「模特姐姐」之稱,是復旦「北區三寶」之一。

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她去歐洲和加拿大做過訪問學者,還利用課餘時間,致力於從事哲學翻譯和寫作。


2017年出版的《好的孤獨》一書,已然是當下熱銷的哲學讀本。


曾有讀者問她,讀書何用?她的回復是:以我觀書,以書觀我。


為了盡量把課上好,她博覽群書。在她眼裡,哲學從來不是單一的體系,它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融會貫通。所以,深耕,博採,才能讓自己內蘊豐厚,久蚌成珠。


為了取經,她跑去復旦其他老師的課堂上當「旁聽生」,從同行、從先賢、從智者那裡汲取養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淬鍊出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


一名畢業多年的網友,看了陳果的講課視頻,直言陳果老師的上課方式顛覆了自己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印象,

「大學時,我覺得上這種課是一種煎熬,經常聽得昏昏欲睡,但陳老師上得文采飛揚同時又言之有物,讓人內心溫暖而豐富。」


她的思想從復旦課堂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也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


因此,復旦成就了她,她也成為復旦的一塊「金字招牌」。

2016年,復旦大學110周年校慶時,陳果曾在她的微博里對母校深情告白: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激你,目前我的方式就是用你的精神活出我自己,我身上有你的光,有你一百年來的魂魄,有你的氣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就是讓你活下去,你看,其實一回事,不是么?」


陳果在這樣踐行著,她以一種向上的力量走向認識自我的路,並以一種輕靈的姿態活出了一個豁達率性的自我,同時也毓出一種時代應該有的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新聞聯播》中這樣讚美她:「心靈偶像」彰顯時代正能量。


從走紅復旦大學,到上《新聞聯播》,再到紅遍全網。陳果對自己意外走紅並不抵觸,她表示能夠走出校門,給更多人帶去心靈的力量,是一件很好的事。


柴靜說過:「人類的心靈需要互相幫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現出來讓大家看到。每個人都深深地嵌在這個世界裡,你不幫助他,你可能也會孤立無援。傳播的力量就是要把這些東西滲透下去,然後才能生長出新的葉子」。

當陳果的語錄在網上瘋傳,當她的書一紙風行時,她也以自己的智慧和光芒在感染和照亮著更多的人。


很多人為此表達對陳果的感激:「從陳果老師的課里找到了力量。」還有網友說:「比起貌美,她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3


縱觀陳果的很多講課視頻,發現她更關注人的精神成長。


一堂《知己與知人》的課,她說,什麼才是自知,當你知道你是一支檸檬,請你幫助你自己活成一個最健康的檸檬;當你知道你是人中一隻鳥的時候,請你幫助你這個知己,飛得越來越高,成就一個鳥人的夢想;當你是一條魚的時候,請你基於你對這個終身知己的了解,幫助自己成為一條美麗的人魚,這才是沒有辜負這一生啊。



生活中,陳果是自己的知己;課堂上,她為學生找到了知己;在熒屏前,她為那些迷途人找到了知己。


談及師生關係,她說自己和學生是人與人的關係。


細究一下,在任何一種關係中,「人」才是最核心的定位。靠任何依附於其上的職業、身份與地位去達成尊嚴和禮敬,其實是最禁不起推敲的。


所以,在學生面前,她從不擺架子。只有才不配德,德不配位,名不副實,才會虛張聲勢。


無論什麼時候,師生之間,醫患之間,還有屬下之於上司,布衣之於官吏,如果都能首先將彼此的關係界定為「人」與「人」的關係,才能達成平等與尊重,這個社會才會真正和諧。


哲學在很多人眼裡,是形而上學的,是空洞乏味的,但在陳果那裡,哲學不止是一門學科,更是看世界的一種態度,一種視角。一種廓清迷霧的達觀,一份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清醒。


熱愛哲學的人,也往往熱愛生活。對此,她有獨樹一幟的見解:「一個人喜歡自己,他就會去喜歡這個世界,就會喜歡你正在展開的生活,而一切厭世其實某種程度上都是來自於自厭,你不喜歡這個世界,你不喜歡你的生活,其實你往下挖挖到底,一定是你不喜歡現在的這個你。所以一切自愛,必會帶來熱愛生活,而一切厭世必會帶來自我厭倦!」


說到底,哲學是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與人生相契合,並完善自身,與世界協調相處的方式。


04


撒貝南在《開講啦》中,直言不諱地問道:「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笑著回復:「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尋尋覓覓的,也是心胸豁達的人。所以我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應當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81年出生的她雖至今未婚,卻毫不自怨自艾,也不顧影自憐,更不會降格以求。


不攀附,不將就。如果愛情與婚姻不能讓你找到更快樂更好的自己,而僅僅是為了世俗和他人的目光而綁架自己,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上不那麼形單影隻而抱團取暖,那麼,婚姻,便成了一個你向世俗和自己妥協的工具。


我們美其名曰活得更「入世」一點,其實,當我們迎合了那些世俗的標尺時,便也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自己。


兩個人的孤獨,其實比一個人的寂寞更悲哀。


只是很多人寧願在孤獨中踽踽而行,也不希望一個人單槍匹馬面對世間的質疑和敵意。


所以,那些一個人便能活成一支隊伍的人,更強大。


因為,她們真正地活出了自由和生命的節奏。


05


陳果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真正的幸福,是讓自己活成一束光……對自己負責,就讓自己活成一束光;對世界負責,仍然要自己活成一束光。因為這個世界上,當你活成一束光的話,誰要接近你,誰就是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對他者的負責和對他者的造福。


每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的身上,都凝聚著思想之光。從這思想之光中,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朗讀者》開播之際,董卿隔著屏幕向觀眾表達自我心愿,她說這是她21年來最想做的一檔綜藝節目。



董卿


有人問董卿,為什麼要做《朗讀者》這個節目?


董卿說:「互聯網和手機讓我們漸漸變成了健忘的人……

《朗讀者》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敢於回歸到文字的世界,讓大家體會到安靜的、雋永的、美好的體驗,並且在心靈的共振當中,有了一種重新認識自我、認知這個世界的可能。」


在《我要上春晚》中,她是親切隨和的主持人;《中國詩詞大會》中,她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人;在《朗讀者》中,董卿又是一個富有情懷的傾聽者。


看得出來,比起侃侃而談,她更喜歡聆聽。她認真聆聽的樣子,就是朗讀者最溫暖的場景。


那麼多朗讀愛好者,看到董卿,就像重新認識了自己一般。那麼多手機重症患者,在朗讀中,在聆聽中,遇見了另一個自己,也發現了這個世界,別有一番在滾滾紅塵中,清風朗月的天地。


與董卿同為知性主持人的,還有柴靜。


26歲時,柴靜成了央視主持人;2014年時,從央視離職。



柴靜


在總結自己十年記者生涯時說:

「看見,就是從蒙昧中睜開眼來,看見自己,看見他人。」


有關離職,邱啟明曾在微博上寫到:《看見》是柴靜之前在央視唯一主持的一檔節目。但做得好好的一檔節目,突然停播了。這類似一個優秀的大廚,讓你突然去端菜,不讓你在真正的空間里去施展專長的時候,提出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伽達默爾曾說,世上都是路,通向自我認識。


是啊,若是一條看不見自我的路,糊塗地走下去,即將來臨的便是無路可走。


真的無法欺騙自己,所以柴靜選擇以退為進。2015年初,她自費100多萬拍攝的環保紀錄片震撼播出。


她看得見自己,也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並以自己新聞人的使命擔當起了她的責任。


所謂安身立命,不僅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標,更要找到在這個世間堅實的位置。


小我,反觀自身;大我,惠及廣眾。


像董卿,像柴靜,像陳果……


她們用自己的智識、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責任,涵養著體內的這顆神奇又耀眼的靈魂。她們知道,追逐這顆靈魂有時是冒險的,也是痛苦的。可一旦與它欣然相逢,那必將會有妙不可言的人生體驗。



陳果


陳果說過,「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在我看來,風情萬種,便是你熱愛生命,輕舞飛揚的樣子;與世無爭,便是你能面對人生的諸多境遇,淡定從容,恬然自適的襟懷。


「有魂,有根,有趣」。一個女人最優雅的樣子,無非是將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作者:薺麥青青,世界華人周刊(微信號:wcweekly)授權。《世界華人周刊》致力於從世界發現中國,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經授權發布。



◇ 部分圖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讀文摘 的精彩文章:

這將是2019年最走紅、最智慧的一段話!一定要發!!
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場無盡的等待!(深度好文)

TAG:且讀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