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 尋找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作者:浦東
來源:
《品讀》2019年第2期
「世界上可能有另外一個我,正做著我沒想過的事兒,過著我無法想像的生活。」
幾年前,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讓21歲的楊帆開啟了「瘋狂找人」之旅。
他騎著一輛國產摩托開始了環球旅行,尋找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異域生活和人生夢想的小夥伴,並把這段經歷拍成了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退學少年多次經歷人生中的「高考」
生於1990年的楊帆,從小就想做一名電影導演。 13歲時,既是三好學生又是班長的他在父親的支持下退學回家,為實現理想提早做準備。
他把《辭海》當百科全書一樣地讀,增長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則來自看片。楊帆家裡的兩面牆上全是電影資料,經典電影被他翻來覆去地揣摩,看完他還和父親討論,一聊就是一整夜。
楊帆的父親是央視體育頻道的一名編導,會帶著他去萬里大漠、原始森林,他得以接觸紀錄片拍攝、製作的全過程。
16歲時,楊帆已掌握了電視攝像的技術。那一年,楊帆從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
有一個父親每天讓他的女兒深夜兩點半起來,完成一個42公里的馬拉松——他希望女兒成為奧運會冠軍。父女倆做法另類,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像極了楊帆當時的處境。
後來楊帆拍下的這部叫作《在黑暗中奔跑》的紀錄片,獲得了義大利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提名。
19歲時,楊帆和父親拍攝了15集紀錄片《賽季》,記錄了姚明以老闆身份接管上海男籃的第一個賽季。
楊帆早早退學,沒有參加過高考這樣的「全民運動」,但他並不覺得遺憾。在他看來,自己也多次經歷過人生中的「高考」:
「其實拍《在黑暗中奔跑》這部紀錄片和寫那本同名的書對我來說,就是高考。當時我是一種拼了命的狀態。」
楊帆把手機扔到了河裡,發誓一定要專心寫這本書。為了預防拖延症,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寫3000字的硬性指標,用了近1年時間完成這本30萬字的人生處女作。
與另一個自己的青春對話
有一天,還不滿22歲的楊帆躺在床上,冷不丁冒出一個念頭:
「我想去尋找那些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探訪他們的生活,交換彼此的夢想。」
這個習慣了「想到就去做」的大男孩,收拾起簡單的行李,開始了環遊世界尋人。
第一站是蒙古。伴隨著摩托車的轟鳴聲,楊帆穿越邊境線,來到了蒙古大草原。
因為地勢複雜——沙漠、搓板路、不知名的陡坡,途中還經歷了一次大翻車……他感覺整個身體都要散架了。
終於抵達烏蘭巴托,楊帆才發現,要在350萬人里找到與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如同大海撈針。他去過音樂廳、T台、摔跤場,也到電視台登過新聞、在網上發布過找人視頻,最後不得不跑去警察局戶籍科挨個兒打電話,才有了眉目。
到俄羅斯時,楊帆藉助社交網站發布了消息。一個叫馬克斯的小夥子第一時間給楊帆發來一封長信。馬克斯13歲時,他的單身母親就不告而別,只留下一張照片給他。
在大多數人眼裡,像馬克斯這樣孤身一人闖蕩社會的孤兒,十有八九會成為不良少年,每天上演打架鬧事的橋段。於是,見到馬克斯之前,楊帆心裡有個大大的問號。
然而,從小缺失了父母的關愛的馬克斯,反倒更加珍惜生命里那些柔軟和溫暖的事物。
馬克斯養了一隻貓,在這個小可愛面前,他從不吝嗇自己的寵溺和微笑。他愛好唱歌和重金屬音樂,更喜歡在運動中釋放多餘的精力。
紀錄片忠實地記錄著:在城市裡漂泊了一段時間後,馬克斯決心回到家鄉,去壽司店當廚師學徒,他想認認真真學一門手藝。
「生活已經夠糟糕了,如果可以,我還是想朝著更好的方向走下去。」
在比利時,楊帆遇見與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妥瑞氏綜合征患者馬丁。看過80位醫生,吃過130種葯,不受控制的抽搐依然困擾著他。
當身體成為痛苦的源頭,馬丁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去馴服它。他開始健身:做俯卧撐、舉鐵餅、跑步……
「我想變成全世界最健康的人,我想擁有很多肌肉,變得更加帥氣。」
愛上健身的馬丁變得自信樂觀,射擊、唱歌、玩滑板,樣樣都能來。他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原創過100多首音樂作品,成立了一個音樂工作室。因為先天疾病,馬丁做不了身體上的強者,但他成為了精神上的強者。
大半年時間裡,楊帆探訪了12個國家,拍下17個與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的故事。第一季拍完之後,紀錄片就登上了央視紀錄頻道。
在以評分嚴苛出名的豆瓣網上,網友也為其打出了8.9分的高分。接著,又有了第二季——他遠赴歐洲跟12個出生在同一起點的人碰撞新的火花。
最窮的劇組拍出最酷的青春
20多個國家,2.5萬公里的騎行旅途,在兩季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楊帆也接受過世界上不可複製的溫暖——
住在貝加爾湖邊上的一對夫妻送他美味的鹹魚;一對年輕的戀人幫他找到了摩托車的火花塞;摩托店的老闆幫他換上好的邊輪……
他也體驗過從未想像過的風土人情——
和愛沙尼亞的朋友一起享受自製的蘋果醬、酸黃瓜以及自釀啤酒;和西班牙的戲劇精靈蘇珊娜一起在逆光中捕捉落葉的詩意;和專業飛傘教練員一起在瑞士的大霧中起飛……
更重要的是楊帆感受到,這些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和他有著相似的靈魂,
「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激活生的勇氣與信心」。
午夜紅伶蘇珊娜執拗地完成了從替補到主演的蝶變;「秘密」酒吧的調酒師馬克西姆為調酒技藝痴狂;酷愛芭蕾的喀秋莎手臂上紋著她的座右銘:
「最簡潔的回答就是去做。」
因為「去做」的精神,楊帆也在改變「另一個我」。在第二季的探訪中,楊帆在法國遇到了能開摩托、能做音樂、能跳鋼管舞的中法混血女孩蘿蕊,她聽了楊帆藝術創作的故事後,決定勇敢去追夢。
德國新移民安德烈是一個被家人認為「太懶」的無業男孩,遇到楊帆之後,激起了他對影像的興趣,最後以攝影師的身份幫助楊帆完成了奧地利的拍攝工作,他的名字也列在《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的攝影一欄上。
楊帆的拍攝團隊很簡陋,但就是這樣一個最窮的劇組拍出了最酷的青春。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愛奇藝播放後,又先後登陸東南衛視、海峽衛視。2018年1月,有家長在微博上給楊帆留言,說看了紀錄片專門開通了微博,因為這部片子對她的孩子有幫助。還有一些「00後」對楊帆說:
「我爸媽讓我看你的節目。」
2018年4月,楊帆又一次出發,籌備《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第三季,到南美洲去尋找「另一個我」的蹤跡。楊帆不知道尋找的終點會在哪裡,但他堅信:
「天空下還有很多夢想,那些你看過的風景、認識的人,都會化為無形的力量,沉澱在你靈魂的最深處。」
品讀更多
2019,有幸福恭候
如何確保2019年的flag不倒?
做個能講出細節的人吧
作者:
浦東
來源:《品讀》2019年第2期
摘自:
《風流一代·青春》2018年第9期
主編:孫愛東 | 編輯:張初
愛我,就給我
好看
※一瓶醬油,給成美小姐一個不回日本的理由
※品讀 | 一群人在瘋狂消費,一群人在極度節儉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