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春雨詞平淡無奇,最後一句只6字,卻成了千古名句
我國古典詩詞里描寫春雨的佳作可謂如車載斗量、多不勝數。「春雨」這一意象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之高,大概也只有月亮能與之媲美。
古往今來,與「春雨」相關的詩詞名句,許多人都能脫口吟出。如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陸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陳與義「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等等。
這些與春雨相關的名作佳句早已耳熟能詳,千載流傳。可以這麼說,「春雨」為題材的詩詞佳作,已經被唐宋之人寫盡。後人若想不落窠臼,推出新篇可謂難上加難。然而在元朝,文壇大家虞集寫了一首《風入松·寄柯敬仲》,足可躋身千古寫春雨詩詞之佳作,堪稱是唐宋後,描寫春雨詩詞之第一作品。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髮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先來介紹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虞集號稱一代文宗,作為漢族士大夫,仕宦於元朝,其內心不免違己交病。他雖在朝堂上深受皇帝的信任,但僅僅是一個起草詔書、撰寫歌功頌德文章的文學侍從,手中並無多少權力。所以,他幾度請辭,直到70歲才得以正式告老還鄉,回到南方老家。
公允來說,這首詞除了末句,通篇平淡無奇,難稱是一流作品。但是這首詞出彩就出彩在末句「杏花春雨江南」,美,實在是太美的畫面了。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贊其「自然風韻」,為全詞點睛之筆。短短六字,排列三樣物色,把具體性與概括性統一起來,融合寫實與寫意,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的妙境。
「杏花」、「春雨」、「江南」本是平常的事物或景象,古來詩歌以此入文者繁多,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但是將這三個片語合在一起,巧妙排列,虞集正是第一人。短短一句「杏花春雨江南」,意境深邃,韻味雋永,營造了絕美的意境,勾勒出了江南的春艷,生動地表明故鄉之美、之可愛。再聯繫上句「報道先生歸也」,進一步強化了全詞要表達的主題。
「杏花春雨江南」這句話從此成為了中國文化意象中最富有代表的象徵之一,成為全體華人情感的家園,心靈的寄託,纏綿的夢境,六個方塊漢字,讓人徹底感受到了中文之美、中文之魅!
※如果曾國藩當初聽從部下勸告,自立稱帝,能滅掉清朝嗎?
※此女剋死5任丈夫無敢人娶,二流子說:我敢娶她,後來官至丞相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