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 父親:知道嗎?當林肯像你這樣大時,他可是班上最好的學生。

  • 兒子:知道的,父親,但他像您這樣大時,早已是美國總統了。

看到太多父母,只要求結果,不思考過程;只為孩子設置規則和預期,卻少有自我約束和教育。我們可以說這太自私,也可以說是太無知。「家長一心當豬,卻要望子成龍」的現象也是有的。

你可曾一邊玩著遊戲看著電視,一邊呵斥旁邊做作業的孩子要專心?

你可曾整天流連橋牌室,卻把孩子往一個個的培訓班裡送?

你可曾在工作中消極怠慢,卻要求孩子考試門門第一?

對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任務是陪伴。而最高境界的陪伴,是「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靈魂和精神上足以擔當對孩子的引領。

托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

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熏染。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應是審判者,而應該是引領者。希望孩子走多遠,你就應該要求自己走得更遠;希望孩子攀登多高,你就應該要求自己攀登得更高!

並不是說父母必須要在各方面都比孩子優秀,我們希望的結果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前提必須是,父母無愧於一棵能提煉出靛青的藍草!事,不必躬親,但精神上的引領不可或缺。

希望孩子更優秀,我們必須比他更努力的工作和學習。希望孩子要善良,我們必須比孩子更善良。希望孩子懂得愛你,我們必須比孩子更注意愛的技巧和智慧。希望孩子真誠可信,我們必須比孩子更加的真誠可信。

雖然我們大部分成不了聖人和首富,但關鍵是要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努力和自律!

父母事業的成功不一定值得孩子欽佩,但我們的努力和道德自律,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曾國藩一生最敬佩的人,是他不識字卻胸懷大志行善鄉里的祖父,曾國藩說他一生踐行的就是祖父對他的道德教育,他也以此來教育他的兄弟和子侄,於是曾氏後人至今人才輩出。

莫言一生心心念念的是他貧窮沒有文化卻一生善良勤勞的母親。

范仲淹的後代至今長盛不衰,因為他們有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祖先,而不是因為他們的這位祖先「胸有十萬甲兵」出將出相。

孔門作為天下第一大家,歷七十幾代而不衰,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孔子,堪為「萬世師表」,因為他「文不在茲乎」的使命感和氣概,而不是因為這位祖先曾做過短暫的魯司寇……

這些祖先,活出了他們的子女甚至是子子孫孫所欽佩的樣子,他們的精神深深的紮根在了子孫的血液里靈魂里。所以,即使祖先已逝,卻仍能無限期的陪伴著他的子孫們。

「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才是最高境界的陪伴。

很多家長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但是,我們在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一樣優秀時,是否想過,自己做得是否和「別人家的家長」一樣好呢?

「做父母並非易事,身教比言傳更有說服力,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楊瀾的育兒經:

夫妻吵架在所難免,如何減少這種爭吵對孩子的傷害?

有一次,楊瀾跟先生發生了非常激烈的衝突,把孩子嚇著了。情緒稍微穩定後,他們都意識到剛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們來到孩子的房間,單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視的角度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在你面前那樣爭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語言,我們想跟你說,大人有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剛才我們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們倆真誠地向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們。第一,爸爸媽媽彼此之間還是相愛的;第二,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提醒為人父母者,要盡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社會上存在著一些焦慮的媽媽,有的甚至會對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示範」,這樣的母親讓自己非常負面的東西完全不加節制地宣洩出來,雖然可能會在當時把孩子暫時壓制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對朋友、同事,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會陷入一種潛意識的習慣當中。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遺傳」。

面對網路和電視,選擇相信孩子

現在的孩子是電子化的一代,電視和網路對於他們猶如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但

與此同時,電子化也造成了諸如網癮少年等問題,作為家長,如何把控孩子在電視和網路方面的使用?

鼓勵孩子讀書、旅行,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但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喜羊羊」,攔著孩子們不是辦法,於是我就坐在旁邊陪著孩子們看,有一天,孩子說:「媽媽,你實在太幼稚了,我實在沒辦法再陪你看這個了。」——孩子在電視中找不到太多適合自己看的節目,不再喜歡坐在電視機前了。

我並不認同為了減少孩子和電子產品的接觸,就讓家裡的電視、電腦等產品全部消失,人為地進行隔絕。這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在班裡的社交。這樣做的結果是,當班裡的孩子都在說他們熱衷於看的某一個卡通片和一個遊戲的時候,孩子只能無話可說。

隨著孩子們步入學校,和網路的接觸越來越多,學校幾乎所有的功課都要在網上完成,他們還經常通過網路看一些喜歡的卡通片、電影,跟同學聊天。看到孩子一直坐在電腦前面,我也開始慌張,但我明白,如果經常問孩子到底在做什麼,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最後,我跟孩子們達成了一個「交易」:從眼睛的保護、身體的發育、頸椎的成長以及學習等各個方面考慮,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網看無用的東西,不玩遊戲;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個小時。孩子同意了。

既然談好了,就充分尊重他們的選擇。看到孩子待在電腦前,雖然心裡很想知道他在幹什麼,但我就跟自己說:「不要問他,他一定在做作業。」我選擇了相信。

楊瀾坦言自己也犯過錯誤

兒子5歲的時候,曾逼他練鋼琴。鋼琴老師問兒子:你為什麼要學習鋼琴呢?兒子回答:是媽媽讓我學的。

在學琴的4年中,兒子痛苦,我也不愉悅,「為學琴沖他歇斯底里地叫喊過」。終於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我意識到兒子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於是終止了兒子的學琴生涯。

女兒卻喜歡彈鋼琴。由此感嘆,哪怕是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每個孩子也不盡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處,必須要對此敬畏。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根本是財富觀

近年來,「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說法在不少爸媽中盛行,這種說法認為,只有窮養男孩,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將來他才可擔當大任;只有富養女孩,在物質上開闊其視野,在精神上豐富其思想,將來她才能見識廣,有主見,一生幸福。

其實,對男孩太嚴苛了會讓他習慣順從權威,男孩從小過分窮養也可能讓他變得惟利是圖。

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後走上歧途,恰恰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過於貧窮,以至於有錢高於一切從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同樣,有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優越,把女兒嬌寵到傲慢、無知的程度,殊不知,溺愛只能讓女孩長大後嬌縱無禮,「誰願意娶這樣的女孩進門?」

不管父母是窮還是富,孩子將來都要自己經營人生。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從小把錢、情感、價值、精神能夠放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個理念:18歲以後,媽媽把大學的學費都交齊了,你們就自己過日子了。

接受了這樣的理念,孩子們正確的財富觀自然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暑假的時候,兒子去博物館實習,跟工人們一起拆木箱、釘釘子、做記錄,因為是高中生,博物館並不給他付工錢。中午在外面吃飯,班上有一些同學吃比薩,還有一些同學甚至吃更貴的壽司等,但兒子覺得自己還沒有掙錢,就買一個5元的三明治吃了。回來以後,我對兒子的行為大加表揚。我跟兒子說,你要算算,假設你剛剛大學畢業每個月可以掙多少錢,如果一頓午飯就花40元,意味著你根本養不活自己。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窮養、富養,歸根到底是一個財富的價值觀的問題。」不論男孩還是女孩,最關鍵的是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而過分糾結於窮養、富養問題,「往往是父母自己過於看重金錢的結果」。別把勁都使在孩子身上,讓自己充實快樂富足,身教重於言傳

楊瀾的育兒經同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有了,孩子才會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父母必讀的一百本書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華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