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衣賜履按:哀帝劉欣二十五歲逝世,而時年七十一歲的太皇太后王政君身體還是杠杠滴,一口氣能跳三支廣場舞,這才給王莽篡漢提供了機會。某種角度看,劉欣死,西漢亡

《漢書》著者班固對劉欣的評價是:哀帝從為藩王到被立為太子,文辭博敏,幼有善聞。目睹成帝時爵祿盡入王家(王政君家族),權柄轉入外戚之手,所以即位之後屢誅大臣,意圖加強君主的威嚴,以武帝、宣帝為榜樣。哀帝生性不愛聲色,有時看看角力之類的遊戲。他很早就患有瘺痹之疾(不曉得是什麼病,但肯定是要命的病),以後逐漸加重,從二十歲起當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可惜啊!

雖然劉欣的個人愛好比「不愛聲色」更為生猛,但班固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今天,我們把劉欣捋一捋,西漢部分告一段落。

聰慧好學,可以橫掃中華詩詞大會

成帝劉驁四十多歲了,還沒兒子,當時與他血緣關係最近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弟弟中山王(首府盧奴,河北省定州市)劉興,另一個是侄子定陶王(首府定陶,山東省定陶縣)劉欣,他打算從兩人中選一個繼承帝位。前9年,劉興和劉欣到長安朝見。劉興只帶了親王師傅,而劉欣則把親王師傅、封國宰相和中尉(宰相主行政,中尉主軍政)都帶來了。成帝劉驁就問劉欣,帶這麼多高官過來幹嘛。劉欣從容回答,大漢法令規定,諸侯王朝見天子,可以由封國中官秩在二千石的官員陪同,而師傅、國相和中尉都是二千石的官員,因此帶來。劉驁覺得劉欣回答很得體,就有心再考一考他,讓他背誦《詩經》,結果,劉欣不但噹噹當背得很熟,而且解釋得也頭頭是道。劉驁心下甚喜。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劉欣的詩詞水平,至少得這個水平】

衣賜履說:實際上,諸侯王到此時早就對封國的具體事務沒有發言權了,但是定陶國師傅、國相、中尉組團陪同劉欣到京城朝見,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我猜應該是為劉欣的帝位之路集體公關。

另,劉欣既能背詩,又能講解,怎麼著也得是中華詩詞大會嘉賓的水平。讀不懂《詩經》的親們不必懊惱,你看,漢朝人也讀不懂,也得有人講解,呵呵。

另一天,劉驁碰到劉興,就問他,你只由師傅一人陪同前來,有什麼法令根據?劉興被問懵了,說不出個所以然。劉驁再讓劉興背誦《尚書》,也是張嘴結舌。哥兒倆一塊用餐,劉驁早就吃完了,劉興還在悶頭苦吃,直到吃飽才放下筷子。吃完起身,襪帶鬆開了,他還不知道。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沒有鬆緊帶,確實有點麻煩】

劉驁心中的天平,向侄子傾斜。

很有政治天賦

我們前面講過,劉欣的祖母傅太后,絕對是一流的宮斗專家,有很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很強的拉幫結派的能力。在帝位繼承上,劉欣雖然略佔上風,但也並非板上釘釘。傅老太陪著劉欣朝見天子期間,廣泛聯繫當朝要員和貴戚,重點突破皇后趙飛燕、昭儀趙合德、大司馬王根,一方面送禮,一方面許諾,為劉欣成為太子打下堅實的人脈和輿論基礎。這些人輪流在劉驁面前稱讚劉欣,堅定劉驁立劉欣為太子的決心。就在本次朝見期間,劉驁親自為劉欣主持加冠禮後送他回國。明年(前8年),劉驁召十八歲的劉欣入京,立為太子。

劉欣是傅太后一手帶大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政治很有自己的見解。前7年,劉驁逝世,劉欣即位,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不動聲色之間,包括大司馬王莽在內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家的外戚全部收拾乾淨,顯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我們不再多講,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詳拙文《漢哀帝祖孫唱雙簧,王政君外戚全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劉欣在清理王氏外戚的同時,開始任用祖母傅家和老娘丁家的外戚,傅、丁兩家在一二年間迅速崛起,加官封爵,顯貴一時。但是,劉欣與劉驁的不同之處在於,劉驁放任外戚攫取權力,而劉欣雖然給他們官位爵位,但並不太賦予他們太大的權力。傅、丁兩家外戚的權力,與當年老王家的權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更絕的是,等到祖母傅老太和老娘去世後,劉欣把傅、丁兩家的外戚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基本上,這個二十歲出頭兒年輕人,把權力全部收回,重建了皇帝的權威。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好一對郎才郎貌的神仙眷侶!】

另外,政治能力還有一個重要指標:能不能忍。劉欣能忍。前7年,四月八日,劉欣十九歲,繼皇帝位。我們在《斷袖之愛:漢哀帝的斷背山》一文中分析過,劉欣喜歡男寵董賢,肇始於當太子的時代,但真正開始寵幸,則是在當了皇帝兩年、權力完全收回、地位鞏固之後才開始的。我們說,最原始的慾望是最強烈、最不可抑制的慾望,劉欣在十七八歲的年級愛上董賢,二十歲之後才開始表白,這份兒克制力,可不是吹牛吹出來的。

有誰見過早戀的少男少女,會主動斷絕來往?呵呵。

也曾嘗試過一系列改革

西漢在昭帝、宣帝時代,出現一個所謂的昭宣中興,或者叫昭宣盛世,然而,經過元帝、成帝四十餘年「努力」,國力不斷衰退,土地兼并嚴重,自由民大量淪為奴僕,加上天災不斷,社會矛盾越發突出,農民起義的記錄開始不絕於史書了。

劉欣掌權之後,這些問題可能就擺上了議事日程,在官制、土地制度、奴僕制度、貨幣制度方面,都有所涉及。

1.官制的鐘擺式改革

早在成帝劉驁時期,廷尉(司法部長)何武認為,古代行使三公制,即行政、軍事和監察的首長分工負責,地位相當,而現在的宰相才能比不上古代,卻一個人獨兼三公主管的事務,所以國家老是治理不好,因此,應該重新建立三公官職。

前8年,劉驁賜曲陽侯王根大司馬印信綬帶,設置大司馬官屬,取消驃騎將軍官職(柏楊先生註:前119年,武帝劉徹恢復大司馬,僅只是一項最高榮譽。前67年,宣帝劉病已恢復大司馬,仍是一個空銜,無權無責,沒有印信、綬帶,也沒有官署。本年,才發給金印和紫色綬帶,設立總部,驃騎將軍的權柄全被吸收,沒有存在的必要);任命御史大夫何武(已由廷尉升為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封汜鄉侯。

大司馬、大司空的俸祿都增加到與宰相相同,使三公結構齊備。

不久,宰相翟方進、大司空何武奏稱:

《春秋》所昭示的大義,是用尊貴者治理卑賤者,而不是讓卑賤者控制尊貴者。刺史的職位低微,卻能夠督察二千石官員,顯然違背大義。我們請求撤銷刺史,另行設置州牧,以合古制。

本年十二月,劉驁下詔撤銷刺史,改設州牧,官秩二千石。

衣賜履說:此時,漢朝政府將疆域劃分為十三個州,每州包括若干郡或封國。每州設一名刺史,對州內的郡、國有監督權,沒有行政權。刺史雖然品秩不高,但屬於京官,又有監察權,故各郡、國的二千石級官員,對這幫監察官也頗為忌憚。改刺史為州牧,相當於在各郡、國之上,又設了一級行政機構,不光對郡、國有監督權,理論上也應有行政權。三國時劉表做過荊州牧,劉備做過豫州牧,其官制來源就在於此。

可是,很多人認為,從古代到漢朝,很多情況都已經變了,設立三公,對治理國家並沒有什麼益處。

前5年,時任大司空朱博上奏說:

以前,從郡守和封國宰相中,選拔出優秀的,可以定為中二千石(中二千石是二千石品秩里級別最高的,打個比方,同樣是局級幹部,待遇差別可能不小,比如,有領導崗位的正局、副局,還有非領導崗位的正局、副局)的高級官員。再從這些人中物色御史大夫的人選,能夠勝任御史大夫的,則可以晉陞為宰相。這樣晉陞官位有一定的順序,目的在於尊崇聖德,加重宰相的權威。現在中二千石的官員,沒有經過御史大夫這一級,就直接被任命為宰相,權威不夠,影響政府的執政能力。我認為,大司空官職可以撤銷,重新設置御史大夫。我雖然現在是大司空,但只要改制,我願意擔任御史大夫,作為百官表率!(三公的俸祿都是一萬石,而御史大夫要低得多,具體數字我忘記了,抱歉哈)

劉欣批准。四月,廢除大司空一職,拜朱博為御史大夫。

隨後,朱博又上奏說:

漢家舊例,設置十三州部刺史,官秩雖低,但獎賞豐厚,前程遠大,因此人人勤勉,樂於進取。前幾年,撤銷了刺史,改設州牧,品秩為真二千石,官位僅次於九卿,九卿一有出缺,便由州牧中排名靠前者遞補。這樣一來,州牧中的才幹平庸者,則只求苟且自保,不肯得罪人,他們督察各郡、各封國的功效就會逐漸喪失,姦邪不軌的行為就無法禁止。我請求撤銷州牧,還和從前一樣設置刺史。

劉欣批准。

然而,到了前1年,五月,劉欣臨死前,再次建立三公官職,並且改宰相名稱為大司徒。

可見,在成帝和哀帝時期,官制有如鐘擺,一忽兒左,一忽兒右,反映出行政能力的弱化和無所適從。

2.土地和奴婢改制

早在武帝劉徹時期,大儒董仲舒就曾建議:

秦國採用商鞅之法,廢除井田制,人民可以自由買賣土地,時間長了之後,富者的田多到一望無際,而貧家沒有立錐之地,貧富懸殊巨大。我們現在雖然很難一下子恢復井田制,但也應該做一些彌和貧富差距的工作。應限制人民占田的數額,將多餘的土地補給不足者,堵塞兼并土地的途徑。取消奴婢,撤銷主人可以隨便殺害奴婢的特權。減少賦稅,減輕徭役,使人民得以休息。然後才可把國家治理好。

武帝沒理董仲舒。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到了前7年,劉欣即位後,左將軍師丹提出建議說,連續幾代的太平盛世,富有的吏民家產數目達數萬萬,而貧弱的人卻愈加睏乏,應該略為限制一下占田數額。

劉欣讓大家討論。宰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請求:

從諸侯王開始,諸侯王、列侯、公主占田各定限額。關內侯、官吏、庶民占田都不得超過三十頃。奴婢人數不得超過三十人。期限定為三年,三年後有違犯規定的,財產沒收入官。

這一來,田宅、奴婢的價格大幅下跌,皇帝貴戚和天子的親信都感到對自己不利,集體反對阻撓。結果,這次改制根本進行不下去,劉欣見阻力太大,就乾脆叫停。

大家注意,這項土地和奴婢制度改革,提出建議的是宰相和大司空,王莽時任大司馬,卻並沒有發言。然而,等王莽當了皇帝之後,對土地和奴婢制度的改革措施,與這次改革沒有區別。故,後世有人認為王莽進行土地改革、奴婢改革是某種開創性的舉動,甚至帶有「社會主義」色彩,實在是胡說八道。劉欣發現改制的反彈太大,因此放棄,說明劉欣不是一個特別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沒有硬著頭皮上,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說是百姓之福,因為,他至少不會把事情辦得更糟。

3.幣制改革

前6年,有人上書說,古代用龜甲、貝殼作為貨幣,而今改成錢幣,小民因此貧困,應該改變貨幣。

劉欣把奏章交付主管官署討論,主管官員都認為,使用錢幣的時間已很長,難以倉促地改變。

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貝幣。不曉得幣值怎麼確定】

史書記錄過於簡略,讓我們看不出內在的邏輯性,也分析不出古代用龜甲、貝殼作為貨幣,為什麼小民就不貧困。主管官員認為錢幣使用時間很長,難以倉促改變,並不是認為前者說的不對,而是改起來太麻煩。作為國策的制定者,這些人說的話實在是有點不著調。

劉欣實際上沒有進行幣制改革,而王莽卻扎紮實實搞了,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我們到時再講。

走馬燈一樣的公卿大臣

劉欣登基之後,也許出於政治的需要,也許出於個人喜好,大規模更換官員。前7年,四月,劉欣繼皇帝位,前1年,六月,劉欣逝世,我們捋一下這六年多里的三公哈:

宰相:孔光——朱博——平當——王嘉——孔光

一共是四人、五人次,平均每人任職一年多,平當任職的半年時間都在生病,一天班兒也沒上過,相當於政府沒有首腦。

大司馬:王莽——師丹——傅喜——丁明——傅晏、丁明——丁明——韋賞——董賢

一共是七人、八人次,中間一度傅晏、丁明同為大司馬。

大司空:何武——師丹——朱博(任期內改為御史大夫)——趙玄——平當——王嘉——王崇——賈延——孔光——何武——彭宣(任期內恢復為大司空)

一共是十人、十一人次,兩頭兒是大司空,中間有幾年是御史大夫。

除了三公,前、後、左、右、衛、驃騎等各種將軍也換如走馬。

之前有讀者反映,看我這一段寫得很亂,好些地方都看不大明白,實際上,確實亂,不管劉欣是出於什麼目的更換這些三公官,顯然,沒有哪一個人在哪一個位置上有足夠的時間來行政,我們不需要考慮宮斗的內耗,只看這個任職表,就知道基本上不可能有什麼政策可以穩定地加以執行。政策、制度不具備連續性,那麼,執政的效果如何,就很容易判斷了。

沒辦法不迷信,逃不脫的宿命

歷代帝王,鮮有不迷信的。我以為,迷信的基礎是對未來的不可知,以及對現狀的不可控。強悍如秦皇漢武,一生迷信,想要成仙,然而都失敗了,但是後世的帝王沒有哪個不追隨他們的腳步。劉欣本來並不是特別相信那些神神怪怪的東西,但是他作為年輕的資深病號,一直半死不活的,在醫藥無功的情況下,也嘗試接受一些不著調的建議,比如,大赦天下,更改年號,還把計時漏器的刻度改為一百二十度(具體方法不了解),甚至改自己的稱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然而,這些舉措毛用沒有。到了前5年,劉欣因為卧病在床,把過去劉驁時代曾祭祀過的各種神祠全部恢復,共七百餘所,一年之中,祭祀的次數達三萬七千次,妄圖通過祭祀,讓祖宗保佑自己恢復健康。然而,依然是——毛用沒有。

迷信的事,說起來荒謬,但人人都在做,劉欣們如此,我們現代人又有誰能擺脫?

醬香通鑒|西漢亡於漢哀帝的政治天賦太高

【天命乎?二十五歲的青年,活不過七十歲的老太】

總體上看,劉欣雖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以他的政治天賦,守成則沒有問題。然而,世事就是這麼弔詭,西漢王朝的滅亡,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劉欣的政治能力太強。正因為劉欣把所有外戚、大臣的權力收回到自己的手裡,而他又沒有繼承人,導致他突然死亡的時候,一下子形成了一個政治真空,為太皇太后王政君再度取得權力、西漢終結者王莽平地擢升為大司馬,掃平了一切障礙。我們不妨設想,如果劉欣的岳父傅晏還是大司馬,作為皇后的父親,完全有能力和王政君一較長短,西漢政權未必就這麼毀了。

劉欣的謚號為「哀」,謚法規定「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大概意思是壽命短、還沒來得及有所建樹就去世了,還是比較準確的。

政權的丟失在於皇帝能力太強,確實有點像個悖論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