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格可以自由改變?不給自己設限,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

人格可以自由改變?不給自己設限,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

在哈佛大學的人格心理學課堂上,教授布賴恩·利特爾給自己的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是什麼樣的人?大多數學生寫下了大約7個答案,其中出現最多的是「聰明」或「不聰明」,其次是「有趣」或「乏味」「酷」或「不酷」「討人喜歡」或「令人討厭」。

但有一位叫傑拉爾德的學生卻除外,他只用了一對詞形容自己:「在軍隊中/ 不在軍隊中」。

也許你會對傑拉爾德的答案感到奇怪,但看看生活中的他你就會恍然大悟。其他同學都留著長發,穿著牛仔褲,而傑拉爾德卻穿著軍校受訓學員的軍裝。他強壯結實,長著一頭金髮。毫不誇張地說,他從來不是走進教室,而是如行軍般進入教室。他似乎沒有注意到其他同學的注視和竊笑。在每堂課上,他都筆直地坐在一張小課桌前,並記錄大量的筆記。

後來,在那個學期的某一天,傑拉爾德缺課了,還住進了醫院。原來因為某些紀律原因,他被軍官訓練項目開除了,引發了嚴重的焦慮症。為什麼傑拉爾德的最終會變成這樣,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NO.1

看待自己時,我們在想什麼?

如果請你用辭彙來描繪「你是誰」,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請快速地在腦子裡想一想,如果有時間,也可以花幾分鐘在紙上寫一寫,看看這些答案是什麼、有幾個。

人格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往往會創造出一些特質,選擇用自己的一套「個人建構」來評判自己和他人。

而且,這些個人建構常常會出現兩極化、常常以一對一對對比鮮明的形容詞出現。而且人們不僅用這些詞來描述自己,也用它們來描述其所愛的人、同行、陌生人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

以下是三種兩極化的個人建構,你可能也用它們來理解世界:「好/壞」「 內向/ 外向」「有USB介面/ 沒有USB介面」。

「好/ 壞」這樣的建構適用於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例如膽固醇、體味、牛排和總統候選人,也就是說,這類建構具有廣泛的適用範圍。與之相比,「有USB 介面/ 沒有USB 介面」的適用範圍則狹窄得多,主要用於電子設備。它不適於你的朋友或好吃的牡蠣,除非你想為其賦予某種深奧的隱喻。從適用範圍來看,「內向/ 外向」介於「好/ 壞」和「有USB 介面/ 沒有USB 介面」之間,它通常被用於建構人,有時也可以被用於建構其他生物,比如鄰居家的小狗。

NO.2

個人建構越單一越焦慮

研究者已經發現,個人建構對我們的情緒和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

你用來理解世界的建構或視角越多,適應性便越強,越不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如果建構太少或建構沒有得到充分證實便會造成問題,尤其是當生活快速運轉,而你想試圖理解它時,你的建構就可能會束縛你,使你的生活無法像原本應該的那樣順利。

比如,許多職場新人個人建構系統主要圍繞著「工作出色/工作不出色」 形成,並且將這個建構用於他們自己、他們的朋友以及未來可能與其成為朋友的人。對這些職場新人來說,圍繞這個建構他很容易形成「成功/不成功」「美好的工作前景/ 不得不做毫無希望的工作」,甚至「有價值/ 無用」的建構。

假如一次失敗讓「工作出色」的特質被推翻,他們也只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即在這個建構的兩端之間轉換,沿著相同的建構在其兩極之間來來回回地改變。像陷在雪地里的汽車一樣,來回滑動得越久,形成的車轍就會越深。在開篇幅的故事中,「在軍隊中/ 不在軍隊中」就是傑拉爾德非常核心的個人建構。當他被軍官訓練開除項目他的核心自我建構失效,導致了整個自我建構系統的崩潰。

NO.3

以自由的狀態看世界

個人建構既是框架也是牢籠,它可以為複雜的生活提供可預測的道路,但也會把你禁錮在刻板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中。如果你擁有許多獨立的個人建構,也就是可以用幾種不同的視角來預期事件,那麼,當其中一個視角效果不好或變得無效時,你便可以轉換為另一種個人建構,以另一種視角來看。

傑拉爾德如果能引入其他建構,比如「用功的學生」「學習勤奮」「充滿愛心的兒子」,他便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這樣,「在軍隊中」這個核心建構的失效便不會像如今這樣令他心緒不寧。但是,他沒有其他類似的建構,所以就徹底崩潰了。

只有擁有充分的自由,我們才不會對他人進行狹窄的界定。我們不應該僅僅把自己看成聰明的或愚蠢的,看成某某某的妻子或某某某女士,我們還可以是擁項技能、某個愛好的人、甚至是一個陌生人眼中開朗又熱心腸的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想像的人。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重新評價他人和自己。

NO.4

改變性格,需要選擇正確的個人計劃

所謂突破天性,就是要在了解我們固有性格的同時,採用自由的人格特質,接受生活拋出的挑戰,發揮我們的目標、抱負和個人計劃,從而掌控和改變自己的性格,積極主動地塑造著我們的人生。比如:

在履行職業責任時,神經質的人會表現出穩定的情緒;

為了圍護正義,和藹可親的團體組織者會故意變得令人生畏;

為了調動員工情緒,內向的人也會成為開朗的管理者。

然而,在選擇個人計劃時,也一些人會陷入自我抗爭。

比如有一個想要變得更外向開朗的銷售,她的個人計劃源自外部,她的老闆堅持認為她有必要做出這樣的改變,因為在與客戶會面時,她很少表現得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所以她必須做出改變,否則只能另找一份符合她內斂性格的工作。

來看一看另一個同樣想「變得更外向開朗」的人。她的計劃源自她自己的反思。她發現許多對她來說很重要的事情都需要克服一開始與人交往時的猶豫,需要變得更外向開朗。她做了一些小實驗,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結果她做到了,她發現改變自己的過程相當有趣。

你也許注意到了以上兩種計劃的差異,在第一種情況中,選擇是外界強加的,在第二種情況中,選擇源自個人的內在,它是一種由內而生的自我表達。也就是說由內而生的計劃會比外界強加的計划進展得更順利。

為了防止個人計劃產生消極影響,利特爾教授告訴提醒我們在選擇計劃時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是計劃的主要發起者嗎?

個人計劃的意義最有趣的維度之一是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說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自己的個人計劃,認為它確實是「你」。

(2)這個計劃得意義是什麼?

這一點可以依據它們的重要性,它們與你價值觀的一致性,它們是否表達了你的自我這幾個方面來判斷。那些在這幾個方面都具有意義的計劃便可以被視為核心計劃。

(3)這個計劃與其他正在推進的計劃的聯繫是什麼?

把你的個人計劃系統看成一個整體,在這個系統中,有些計劃與其他計劃密切相關。如果把它們做好了,便等於把其他計劃也做好了。如果你在這些計划上遇到了困難,那麼系統中其他計劃的成功便也有風險。核心計劃的一點微小改變,都會給其他所有計劃帶來重大變化,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突破天性》

作者:[加]布賴恩·利特爾 著丨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0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如何提高幸運值?轉發錦鯉楊超越?這3招,才真正讓你離目標更近
離岸信託在CRS後會交換哪些信息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