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圈」本尊現身說法:一輩子都在舒適圈外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網上被「唐僧走出『蘇軾圈』」刷屏,許多人不明就裡。話說大唐高僧和宋代詞人怎麼就被聯繫到一起了?
此事的源起在於網上調侃雞湯博主總勸人「走出舒適圈」。有人就編了個段子:
孫悟空氣沖沖問唐僧:「怎麼又被妖怪抓走了?為什麼不留在我畫的圈裡?」
唐僧答曰:「誰叫你把圈畫在東邊的山坡上了。」
孫悟空問:「東邊的山坡又怎麼了?」
唐僧:「『東坡』不能久居,有人教導為師要走出『蘇軾圈』。」
孫悟空給唐僧「圈」住 圖源:86版《西遊記》劇照
於是這一個明朝人寫唐朝人的故事,被現代人一加工,讓一個宋朝人中槍了。
一說到「東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蘇軾「蘇東坡」,而不是黃埃散漫的山坡,就好像說到「八戒」,馬上在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肥頭大耳的形象,而不是佛家的「八關齋戒」。這足以說明東坡先生多麼深入人心了。
不過深入人心的蘇東坡,一直是一個瀟洒坦蕩,樂天率真的形象。是「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就算是沒有諧音,估計大家也能夠直接把「蘇軾」和「舒適」相聯繫了。但是我們回看蘇子一生的經歷,不得不說,他這輩子還真的是在不斷地走出「舒適圈」。
蘇軾像
少年得志
如果說蘇軾真有什麼舒適圈,那得首推詩詞文章。
蘇軾出生在文學世家,父親蘇洵本身就是散文大家。歐陽修認為他可與劉向、賈誼媲美。蘇軾的母親程氏也是大家閨秀,更是從小輔導蘇家兄弟讀書。因此蘇軾年紀輕輕,就已經文采斐然。
後來蘇洵帶著兄弟二人意氣風發,一起進京趕考,兩子又同時高榜得中,轟動京師。蘇軾的《刑賞忠厚論》被主考官歐陽修大加讚賞,本來想放到第一名。但是宋朝科舉採取糊名法,歐陽修琢磨,這麼好的文章一定是曾鞏寫的,以我倆的關係,放到第一名,別人怕是要說我徇私舞弊了。得啦,給個第二吧!
宋人科舉考試圖(局部)
後來歐陽修知道了蘇軾大名,依然不乏稱讚之詞。以歐陽修當時的文壇地位,一言就幾乎可以左右一個年輕士子的未來。而他對蘇軾的看法是,這個年輕人將來一定比我的成就更高,我得儘快讓賢了,免得影響人家出人頭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又說三十年後,人們將都去談論蘇軾,沒人會再談論自己了。
一時間蘇軾名震文壇,風光無兩。
文壇得意也推進了政壇的前途。不僅歐陽修在蘇軾丁母憂期滿後極力推薦他,就連後來的神宗皇帝也對他讚不絕口。不僅親自召見蘇軾詢問國事,而且常常閱讀蘇軾的文章,邊讀邊感嘆「奇才!奇才!」。
禍不單行
在此之前,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六位中已經出現了五位。但是最後這一位,不妨說是對蘇軾的人生境遇影響最大的了。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開始推行變法。這件事是蘇軾人生的分水嶺,前半輩子他順風順水,少年得志,又得到諸多貴人扶持,可以說正在「舒適圈」中。
按照劇本,下一步就該「走出舒適圈」了。
王安石像
蘇軾明確反對變法,處處和王安石對著干。但是官場轉圜不是蘇軾所長,一來二去,他主動表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就這樣外放當了杭州通判。
按說已經外放了,該老實點了吧?但是蘇軾依舊故我。不論是在杭州還是密州,對於頒布的新法,他覺得靠譜的才執行,而他認為於民不便的,就不急著遵從。雖然百姓和下屬得了便利,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終於在他徙知湖州的時候,爆發了著名的「烏台詩案」。
眉山三蘇紀念館「烏台詩案」雕塑
此事之後,蘇軾的貶謫可謂家常便飯,人生經常大起大落大落大落。
往往在一處剛剛安定下來,很快就要轉至他處。
哲宗即位,他曾經幾次短暫回到過東京汴梁任職,但很快又被趕到地方上去。司馬光要全面廢除新法,打算恢復差役法,而蘇軾卻認為王安石的免役法也有他的好處,不能遽廢。蘇軾本來因為反對變法得到了元祐黨的器重,但他這種立場讓他在新黨舊黨之間都不討好,在京城又待不下去了。
下放期間他歷仕杭、揚、定、惠、廉、永等州,最遠到了今天的海南,連房子都是他自己現蓋出來的。
自得其樂
蘇軾之所以在千年之後為人稱道,就在於他不論漂泊何處,總是有一股樂天的精神。他彷彿在哪裡都很舒適。
剛剛被貶黃州,劫後餘生,他卻很快與當地人打成一片,在東山坡上經營起了歡樂農場,在坡下廢園中蓋起了「雪堂」,就是在這裡,蘇軾開始自稱「東坡居士」(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又在三年後劃著小船探幽訪古,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賦》。
被貶惠州,年近花甲的蘇軾卻愛上了這裡的熱帶水果,號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晚年乘桴渡海,被驅趕到當時幾乎化外之地的瓊州,他依舊欣然寫下「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
苦中作樂也好,隨遇而安也罷,這應該是與自己和解的典範了。
今人所建黃州雪堂
今天人們說走出舒適圈,其實意在豐富見聞,增強技能。而蘇軾除了文學與政界,在其他方面也是頗有心得。
姜至之戲言蘇軾是一味藥材「紫蘇子」(子蘇子,大致相當於「蘇老師」,對蘇軾的敬稱),而蘇軾應聲回道他應該是半夏、厚朴,方須用姜制之(姜至之)。見劉貢父,告辭時對方挽留道:「幸早里,且從容(蓯蓉)」,東坡伶俐回道:「奈這事,須當歸」,談笑間就看得出蘇軾豐富的中醫藥知識。此外,他還著有《蘇學士方》《聖散子方》等收集方劑的方書。在杭州爆發瘟疫的時候,還設立了「安樂坊」用以收治病人。
蘇軾《瀟湘竹石圖》
書法上,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繪畫上獨善墨竹,開文人畫先河。在各地興修水利,少不了工科的常識。日子艱難的時候還躬耕田壟,神交陶潛。
他還是個著名吃貨。牛羊吃不起,黃州的豬肉倒是價賤如泥。研究個東坡肉出來,「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拿破崙三世為何對義大利的統一事業如此熱忱?
※國民黨第35軍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的?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