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派美術:江南文化的一枝奇葩

海派美術:江南文化的一枝奇葩

文化

近日,由上海博物館主辦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隆重開幕並引起了美術界的高度關注。對董其昌的家鄉與研究董其昌作品的重鎮——上海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大事。在當前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審視、研究、定位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文化基因與文化符號成為學術界的一大課題。可以說,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根基,而海派文化是近代上海對於江南文化的熔鑄與升華。

原文 :《海派美術是上海獨特的名片》

作者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 李磊

圖片 |網路

海上畫派的源流

海派美術是江南文化的一枝奇葩,有著極其輝煌的歷史。在江南文化視角下回溯、審視和研究海派美術的文脈與發展,對於海派美術乃至海派文化的繼往開來、創新發展將起到有益的借鑒。

談及「海派美術」,其發端無疑源自「海上畫派」,即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一群活躍於上海地區的畫家從事繪畫創作的結果與風尚。海上畫派的源流,其一便是深厚的江南文化傳統與文脈,華亭畫派、吳門畫派、虞山畫派、金陵畫派、揚州畫派對海上畫派均產生過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海上畫派早期代表人物眾多,如有「海派四傑」之稱的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蒲華,有「滬上三熊」之稱的任熊、朱熊、張熊,「四任」,以及趙之謙、高邕、王禮、錢慧安等。從藝術追求和風格特色來看,「海上畫派」遠承宋元以來的繪畫傳統,近取明清陳淳(白陽)、徐渭(青藤)、陳洪綬(老蓮)、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等諸家的藝術特色,同時又深受清代金石學的影響,在繼承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始終主動吸收中國民間藝術和西洋繪畫技法的精髓,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不少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美術家如齊白石、徐悲鴻等早年均受到過海派美術的深刻影響。海上畫派的源流之二便是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與文化包容性。隨著開埠後商業與文化的繁榮發展,上海對包括藝術家在內的各類人才的集聚力也與日俱增,這造就了上海這座城市寬泛的視野與包容力。海上畫派的崛起與發展上承明清繪畫之餘緒,下開20世紀中國畫之新格局,可謂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繪畫為適應近代歷史發展而進行自覺改革的精神在海上畫派的輝煌成就中有著集中體現。海上畫派早期代表人物如吳昌碩、虛谷、任伯年等的藝術實踐使中國繪畫從孤芳自賞的雅文化走向了世俗化、商業化,具有了現代意義上藝術市場化和大眾化的特徵。

20世紀上半葉,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日益頻繁的對外交流,中國的油畫、水彩、漫畫、連環畫、新興木刻等藝術樣式相繼發源於上海,使上海地區的美術樣式得到極大的拓展,此時的「海派美術」概念不再局限於以「海上畫派」為主要代表的傳統中國畫派別,而是成為了突破畫種限制、以地域概念為主的嶄新文化概念與現象。從廣義上講,「海派」是指繼承海上畫派文脈與精神、以上海及周邊地區為主要創作和活動地域的藝術風格與藝術家集群。上海在成為我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祥地的同時,也成為中國近代美術的搖籃。

海派美術新風格

建國後,海派美術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導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湧現了大量歌頌祖國建設和反映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這一階段海派美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為建國初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上海美術。這一階段,在「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指導原則下,上海美術界開始普遍深入和描寫生活,湧現出了一批名家新作。山水和花鳥畫多作寫生,人物畫也得到長足的發展。藝術家們深入農村、工廠、部隊,創造了大量歌頌新中國和描繪工農兵題材的作品。藝術家在觀念和技法上的探索較為活躍,美術作品在這一時期走向了空前廣泛的大眾化和通俗化。吳湖帆的中國畫《慶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豐子愷的漫畫《慶千秋》、顏文樑的油畫《船台》、方增先的中國畫《粒粒皆辛苦》、賀友直的連環畫《山鄉巨變》、錢大昕的宣傳畫《爭取更大的豐收獻給社會主義》等作品在上海乃至全國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一歷史時期湧現了賀天健、朱屺瞻、陸儼少、林風眠、劉海粟、關良、唐雲、謝稚柳、張大壯、江寒汀、王個簃、陳佩秋、程十發、劉旦宅等一大批代表畫家。

第二階段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海派美術。此時建國後由美術院校培養起來的藝術家在上海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成為上海美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宣傳畫、連環畫、漫畫、兒童美術、藝術設計領域內也都人才輩出。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逐步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日益變化的現代審美需求,上海美術界以空前廣闊的視野和大膽的實踐,把對繪畫本體語言和藝術本源的探索推向了一個新層次,形成了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狀況,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融合、交匯較為活躍和開放。特別是自1986年揚帆起航、已成功舉辦了17屆的「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2001年開始舉辦的「上海美術大展」和上海設計藝術展、上海美術雙年展等都已經成為上海鼓勵藝術創作、挖掘和發現優秀藝術家、推動上海美術隊伍健康發展的重要平台。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海派美術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異彩紛呈的新局面。一方面,上海美術界人才輩出、佳作不斷湧現;另一方面,無論是傳統美術的推陳出新,還是外來繪畫語言的民族化、本土化都在繼承海派文化開放心態和進取精神的同時,實現了將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與個人感情熔於一爐,創造出具有人文關懷和豐厚藝術內涵的海派美術新風格,在海派美術發展史和中國美術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新華章。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派美術始終與風起雲湧的時代潮流相隨相攜。從外部因素來說,海派美術的形成、發展乃至繁榮與上海開埠後的人才集聚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滲透有關,也與上海獨特的近代工業文明和厚重的歷史文脈息息相關。從內部因素來說,海派美術的發生髮展始終與海派藝術家創新求變的探索精神和追求藝術新境界的歷史責任感緊密聯繫,這種內在的追求也造就了海派美術宏大的視野與包容的氣度。回望海派美術涵蓋了清末、民國、建國後等多個歷史時期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其中湧現了一大批風格獨特、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尤為值得珍視的是,海派美術的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堅持傳統與創新並重,藝術性與大眾性並舉。

當前,上海正處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派美術已經成為上海獨特的文化名片和城市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派美術應以嶄新的姿態續寫更加輝煌燦爛、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3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每個人的「小確幸」,都與它有關……
2019年世界經濟:以內部的「穩」應對外部的「變」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