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年末大整理的時候又到了,用這 10 個方法清理房間和數字空間吧

年末大整理的時候又到了,用這 10 個方法清理房間和數字空間吧


臃腫的微信也可以變得更有條理一些

超過 10 億人日活的微信日益成為我們維繫社交關係的必需品,通訊錄里動輒有幾百個好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人與人的關係認知存在上限,穩定的社會關係大約在 150 人左右。

過多的人際會讓微信臃腫:不再有人發言的聊天群;朋友圈裡突然出現的陌生名字;添加不下的表情包;還有永遠熱衷收藏卻從不再看的微信文章。

趁著春節假期,在新的一年裡把自己的數字生活好好整理一下,先從每天都用的微信開始吧。


通訊錄可以設置分組和標籤

通訊錄好友一多幾乎很難全部記住,時常整理通訊錄可以避免出現「不知道是誰「的尷尬。

整理通訊錄的理由更多能幫助梳理陌生的微信好友。因朋友或者同事關係添加的好友,哪怕沒有備註也很難忘記,真正要標記的是曾短暫有交集,但很快不會聯繫的陌生好友。

最先要做的事是利用微信的標籤對人群分類。

在通訊錄—標籤頁面里可以新建標籤,建議不要建立超過 10 個以上的標籤,標籤多了反而是一種干擾。設置標籤要儘可能直接,例如「合作夥伴」、「XX小區(曾經租住過的小區里認識的快遞員,超市老闆們)」、「採訪對象」等。最好還要設置一個「其他「標籤,適合來不及分類時丟進去稍後處理。

在新建標籤頁面中點擊添加成員,選擇從群里導入,可以將某個聊天群里所有的好友一次性加入到該標籤下。

基於這個技巧,還可以主動新建聊天群,將需要放在某個標籤下的好友添加進來。只有不說話,在群里的好友就不會收到這個群的信息,隨後按群加入標籤,再解散聊天群,這樣操作整理效率更高。

通過聊天記錄、好友申請記錄,可以幫助回憶添加好友時發生的事情,確定好友身份。而如果什麼信息都沒有,點擊好友個人頁面中的更多信息,還可以查看好友來源和共同群聊,大致可以確認和好友的關係。

在對某個好友進行備註時,我的習慣是不僅僅點擊標籤分類,還可以在備註名最後加上一些好記的符號,這樣在朋友圈裡,可以直接看到名字後的備註,而不用點頭像進去看標籤。

當然,無論事後怎麼整理,最重要也最應該養成的習慣是在添加好友的時候多點下標籤分類。


聊天記錄有專門的導出工具

雖然手機容量變大的確讓手機內存使用不再捉襟見肘,但隨著照片和視頻的內容變多,畫質提高,手機聊天記錄也很容易增長到接近 10G,將微信聊天記錄轉移到新手機的時間也會增加很久。

如果聊天記錄眾多,可以直接去微信:「我—設置—通用—儲存空間」中點擊管理微信聊天數據。微信在這裡提供了清理聊天記錄的功能,以聊天記錄所佔內存大小來排列,可以多選批量刪除。

也可以在下方選擇按圖片、視頻、文件這三種不同類別,以大小和時間方式來排序整理。

如果聊天記錄較少,可以在微信主界面,先從最底部的聊天記錄來整理,基本都是沉默很久沒有聯繫的好友以及不再活躍的微信群。

一些值得紀念的特殊聊天內容,留著不會常看,但需要單獨保存,數量少的話可以長按某條聊天記錄進入多選頁面,然後點擊右下角的 「…」 以郵件的形式發出。


收藏內容堆積不看不如刪除

「先收藏,等有時間再看「,往往立完這個 flag 之後就不再有下文了。

收藏文章並不意味著你能收穫那麼多信息,不加以反覆利用,便失去了收藏的意義。

試著認真刪除收藏里那些放進來就再也沒有點開過的鏈接。進一步去想,你還可以研究下,常看的公眾號到底哪裡吸引了你,學到了東西還是得到了放鬆?收藏的文章、圖片、文件是為了什麼目的。是為工作還是假借收藏來拖延。

添加標籤是一個簡單的分類辦法,在微信收藏里,最簡單添加標籤的方法是右劃收藏的內容,就會出現標籤和刪除的選項。分標籤歸類之後,也可以幫助整理和歸納。

整理微信收藏還可以關注印象筆記公眾號,將微信文章導入到印象筆記中, 微信保存過來的文章都會統一存在一個叫「微信」的筆記本中,可以進一步分類。

整理微信最終還是需要一段專門的時間。靜下心來、一次性整理好會比分批整理更高效。


有一堆好用而免費的工具可以幫助清理硬碟和桌面

電腦是生產力工具,久而久之會積累大量瑣碎工作和個人文件,包括過去一年裡趕過的方案 PPT,用過的音樂、圖片素材,下載的電影等。

你可以也是這樣的人,文件大多會凌亂堆放在桌面,方便隨時打開。不知不覺間電腦硬碟就被塞滿,系統頻頻提示你要優化儲存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把整理作為一個間歇性習慣,會經常偷懶或間隔很久才會整理。無論上一次分類整理得多乾淨,下一次還會積累大量瑣碎文件,很容易讓我們放棄整理。

最理想的是每天都整理,但這和做到每天寫日記一樣難。有些方法和應用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首先是清除。Mac 端的清理應用普遍都很貴,但其中也有功能夠用的免費磁碟分析工具。

點擊更細的顆粒可以放大,顯示子文件夾內的文件信息

同樣功能的免費應用還有 OmniDiskSweeper 。掃描文件後會以列表形式展示磁碟空間。

MacOS 雖然將應用圖標扔進垃圾箱里就可以卸載,但一部分個人數據等會保留。如果想徹底刪除,AppCleaner可以找到 App 關聯的所有文件,它就是一個卸載器。只需將應用程序拖放到 AppCleaner 窗口,它會自動將找到相關文件,之後就可以刪除它們。

但如果要清理重複文件,例如相似圖片,或者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的重複文件, 更推薦 Macbooster 7,主要是直接在左側工具箱里就有重複文件查找和相似照片清理。有時候對天空等內容識別率沒有那麼準確,但整體上還是可以幫助清理。

Mac 系統在「關於本機 - 儲存空間」里也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 在「打開避免雜亂「頁面,系統會識別並篩選出大型文件以及啟動頻率較低的文件幫助清理。

PC 端,硬碟容量管理軟體比較推薦 SpaceSniffer,所有文件夾是以矩形方塊的形式顯示出來,比較直觀地能看出各個文件夾的大小,還支持自定義條件篩選,例如只顯示大於 100M 文件。SpaceSniffer 有中文。

同樣是找相似文件,Duplicate Cleaner 可以指定比較詳細的目錄, 同時還可以在 Zip 等壓縮文件中搜索。

在刪除、清理完電腦文件後,需要對剩下重要的文件分類。分類有很多中方法,簡單點例如按個人文件、工作、電影、照片來區分,但這樣覆蓋的範圍會有重複。

芭芭拉·名托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里提到過 MECE 分類原則,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例如「個人文件「和」電影「就會產生重複,改成「個人非娛樂文件 電影」可以更清晰地分類。

子文件夾最好不要超過 3 層,多了本身就會增加混亂。歸類好之後是否對文件重命名我覺得主要看個人習慣。 簡潔明確的文件命名可以提高檢索的效率,但也增加了操作次數。

可以檢索文件的應用里,PC 端的 Everything 已經被我們推薦過很多次。電腦本地文件搜索的 Listary 也值得一試,連按兩次 Ctrl 調出搜索框的功能要比 Everything 更加方便。

另一個整理電腦文件的方法是,建立一個中轉文件夾。將所有的應用中下載內容,外部拷貝的文件,不確定分類的文件都放入其中,然後每天只在這裡對文件進行歸檔整理。

同一個文件夾內整理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文件大小、類型、創建時間等信息來排序。瀏覽器、下載軟體、社交軟體傳輸目錄都可以設置在這裡,方便匯總整理。也避免了將所有文件堆放在桌面上。

如果桌面上已經有大量文件,Mac 系統在 10.14 中已經提供了疊放功能,可以設定按時間、大小、類型進行疊放,幫助之後的整理。

PC 上可以試試 Fences ,軟體沒有多餘的功能,只用於桌面整理,更準確說是分檔。首次使用會默認將桌面文件分為「應用程序「,」文件夾「,」文件「,和疊放類似。之後可以在分類框的左上角可以自定義規則來更細緻地整理。

Fences 還提供了桌面分頁功能,滑鼠在桌面的最右側往左滑動,或是使用鍵盤快捷鍵都可以切換整個圖標屏幕。但 Fences 和一些壁紙應用存在衝突,相似的軟體還可以嘗試 Nimi places。

整理電腦,其實更像是整理心情。每天打開電腦看到好看的壁紙,心情肯定好過看到一堆雜亂的文件。但這更需要一定的習慣養成。


過分囤積為你帶來焦慮了嗎?

一家人跪坐地板,雙手合十默念感恩,然後把全部的衣物堆疊成山,拿起每一件對其道謝,再決定要不要將它丟棄。

這是 Netflix 最近推出的真人秀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日本收納師近藤麻理惠走進一個個亂糟糟的家庭,教授名為「怦然心動」的房間收納法。節目尾聲每個家庭都收穫了整潔如初的房間,還有被治癒的家庭情感。

近藤麻理惠在節目中說,只有「讓人心動」的物品才值得留下。圖片來自 Denise Crew/Netflix

所謂「怦然心動(Spark Joy)」,旨在讓你在一瞬間決定物品的去留。沒有激發瞬間的情感火花,這件物品就是冗餘的。

「一定要有心動的感覺才留下」,「如果只是覺得之後可能會用」也應該馬上丟掉。她認為整理和收納應該從丟棄開始。

這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方法論迅速在美國掀起熱議,一方面有人瘋狂模仿,另一方面也有人表達質疑—— 為什麼一定要苛求整齊?凌亂也是一個人的自由。近藤麻理惠給觀眾造成一種錯覺,清理乾淨凌亂的房間也能讓你掌控同樣混亂的人生。

凌亂當然不是一件必然的壞事。和所有習慣一樣,走向極端和矯枉過正通常意味著病態。日劇《我的世界空無一物》的主人公,從一根水筆都不捨得丟掉的「松鼠症」走向了丟掉所有物品的極端「斷舍離」。

有如過冬前的松鼠一般囤積物品,以至大量無用之物堆積如山、日常生活陷入混亂的過度收集行為被稱為「松鼠症」,或強迫性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

大部分人不會到達松鼠症的病態,但從實際的角度看,惡劣的生活環境的確與人類健康有或多或少的必然聯繫,生理和心理上,壓力水平、焦慮與否和注意力。

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2011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亂鬨哄的房間影響到注意力和大腦處理信息的效率。

成百上千封未讀郵件和微信消息,亂作一團的桌面同樣讓人心神不寧。英格蘭諾桑比亞大學有個專門研究囤積症的小組,他們進行了一項覆蓋約 850 人的調研報告,結果顯示數字囤積的程度同樣和壓力水平呈正相關。

囤積帶來的焦慮是普遍的,這也是近藤麻理惠大紅的理由。她的書籍早在 2010 年首次出版,坐擁 1.5 億付費用戶的 Netflix 受眾更廣泛,再次放大了這種集體焦慮。

不可否認的是,近藤麻理惠使用一套可執行的方法簡化了扔東西——整理過程中最讓人精疲力竭的部分,賦予理性決策以感性的方式。有些東西雖然很久未用,但或許未來有用吧?某樣東西具有紀念意義,但毫無實際價值,要丟掉嗎?這些想法貫穿整理的始終,可能是我們懼怕清理的關鍵所在。

而明天就是春節假期的開始,清掃和整潔的問題難免成為你縈繞心中的打算。如果你對自己混亂的房間有所不滿,應該如何下手?

我們整理了一些方法論和數字工具,目的並不是讓你變成處處整齊的強迫症患者,而是幫你理清自己和所在空間的關係。

題圖來自 Pixabay,動圖來自 Giphy


手機容量告急,清理一下還能用

隨著手機硬體配置每年一次翻倍式的升級,手機中拍攝的照片、視頻文件容量愈發龐大。與此同時,應用承載的功能更多,遊戲畫面向高清化發展,都讓 App 的容量大小水漲船高。

64 GB 的手機內的容量空間很容易捉襟見肘,手機廠商也依靠增加容量來獲取更高的溢價。如果手機本身的空間較小,日常注意清理是一個值得養成的習慣。

iOS 端可以在設置— 通用— iPhone 儲存空間中一目了然地查看已使用的儲存空間。最頂部的柱狀圖按不同顏色區分出應用、媒體、其他文件所佔大小。下面則是按所佔空間大小對手機應用排列,方便你卸載一些較大的應用。

iOS 系統還提供了自動卸載未使用應用的功能,啟動後,系統會在儲存空間不足的時候自動卸載不常用的應用,個人數據將會保留,只要重新下載應用就可以繼續使用。

為手機內存瘦身還可以在設置—照片中選擇「優化 iPhone 儲存空間」的選項,開啟後,手機中全解析度的照片和視頻會自動壓縮,減少容量。全解析度的版本會在點開照片的時候從 iCloud 中自動下載。

由於 iOS 本身會在系統空間較少的時候自動清理緩存,所以沒有必要時刻惦記著清理。但如果你希望能儘可能多地清楚手機上的緩存數據或者歷史記錄,可以嘗試用 PhoneClean 。

PhoneClean 是一款專門用來清理 iOS 設備各種系統垃圾應用緩存的工具,工具已經推出多年, 同時提供了 PC 和 Mac 版。可以在電腦端對手機內容進行清理。

可以清理的內容包括緩存、臨時文件、應用崩潰記錄、第三方應用下載文件、iTunes 電台等信息。推薦 PhoneClean 主要因為掃描文件的範圍比較廣,速度也很快,唯一的缺點就是 30 美元的價格有點貴。免費版可以掃描,但無法刪除。

同樣類型的應用在安卓端還有 Power Clean,安卓端的文件瘦身應用多如牛毛,但類似這種涉及到修改系統文件的應用要多關注調用的許可權。

作為一個清理工具,Power Clean 主要的功能包括垃圾清理、內存加速和程序管理。基本覆蓋了可以整理的手機主要內容。Power Clean 還可以清理應用推送消息,進一步整理手機中的內容。

一些需要謹慎使用的安卓清理軟體,如 Empty Folder Cleaner 和 EmptyCleaner,這兩款應用可以掃描出手機中空的文件夾,並且批量刪除,但空文件夾是否會影響到一些手機應用正常工作還無法確認。

當然,既能保護文件又省下手機空間的辦法,還是購買付費的雲端存儲。


數字筆記如何整理?從開始記錄的時刻開始

在手機等移動設備還沒有完全普及之前,紙筆是必備的記錄工具,電話機旁常放著記錄信息的便簽本。而現在記錄筆記工具主要是手機和電腦。

從最開始記錄筆記時就保持一些良好的習慣,可以提高使用和整理效率。

首先就是記得準確命名。我在最開始使用筆記總不會注意細節,新建筆記後就直接記錄,時間一長,印象筆記里就多了很多「無標題「的內容,手機備忘錄打開全是筆記第一行信息。

精準化命名標題,最大的好處是便於尋找信息,方便搜索。命名其實就是對文檔內容的快速歸納。為了提高效率,更多推薦英文 漢字的形式。雖然 emoji 視覺上直接,但由於輸入時挑選花時間,反而不適合用於筆記命名。

命名也盡量避免特殊的符號:「/」、「*」、「-」、「?」,不利於搜索。也應該避免毫無信息含量的純粹字母、數字出現,A1 標到 A8 ,和不起標題沒區別。

如果需要快速記錄,在一開始使用拍照、錄音會比手動輸入來得更高效。確保信息保存下來,再之後詳細整理成文字內容會更完整。

記錄筆記之後,可以利用標籤、筆記本和文件夾等功能分類整理。

出版公司 Wolgemuth&Hyatt 創始人 Michael Hyatt 寫過一篇文章,分享他自己整理印象筆記里內容的方法——將標籤功能最大化。

Hyatt 將 5W 原則應用在設置筆記標籤中,以 what 、when、who 為總標籤,逐項拆分,例如 what 中可以拆分 person、work 。工作還可以繼續拆分成會議、產品,但還是層級不要超過三組。

從我按 Hyatt 的方法整理來看,5W 原則更偏向於將筆記當成工作文檔管理。個人使用上,標籤可以不用羅列太多。像我整理一些食譜,就在 what 中標籤,遊記筆記可以放在 where 子標籤中。

手機備忘錄里,也可以依靠文件夾,來按這種方式分類。手機備忘錄更像是隨手筆記,靠標題已經可以快速梳理。iOS 中,備忘錄功能集成度很高,例如開車時可以呼喚 Siri 來錄音,或者直接手繪,當成數字繪本。

在整理這些內容時,備忘錄的左下角可以按筆記中包含的圖片、速繪、文件來展示。圖片更加直觀,可以很快定位到需要編輯的內容。

整理筆記最終的目的是將筆記內容高效使用,快速搜索到需要的內容其實有一定的技巧。

印象筆記的搜索框自帶高級語法,其實功能遠非簡單搜索幾個對應字元。例如輸入「intitle: 搜索內容」可以直接在所有筆記的標題中搜索對應內容。加上「any:咖啡 披薩」,就可以看到所有包含對應字元的內容,而並非只顯示兩者同時包含的筆記。你可以在這裡查看到印象筆記中所有高級的搜索命令。

不止是數字筆記的整理,如果日常有記錄手帳或者在便簽上寫一些內容,想趁著假期整理到電腦里,可以直接使用 iOS 備忘錄或者安卓端Office Lens。

Evernote 本身也內置了紙質掃描的拍照模式,拍照完成的筆記可以在搜索時辨識出其中的英文與中文,讓搜索也能找到照片內容。


電子書、電影、遊戲,整理之後可以對抗選擇困難症

過去幾里 Netflix、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等平台在影視資源上的巨額投入,讓在線視頻佔據了很多人睡前的時光,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下載或者緩存影視資源,隨時享受第七藝術電影的魅力。

但下載的大量高清視頻多了,大多數人都會將資源存放在多塊硬碟或移動硬碟中,分布非常鬆散,整理起來並不方便。

同時,積攢大量資源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從中收穫,反而會陷入選擇的焦慮中。春運高鐵飛機 2、3 個小時,卻下載了好幾部電影,既看不完,選擇起來還浪費時間。茫茫多買來的電子書,卻每個都只讀了 10%。

整理資源,本質上就像是購物中減少猶豫不決的選項,可以提高閱讀、觀影的效率。


下載影片不要囤積,應該按休閑時長選擇資源

電影下載更多是為了沉浸在那 2 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但在此之前準備影片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先下載,等著有空再看」或者看到資源了就要保存的囤積心態中。

不如想下自己平時有多少時間能用於專心地看電影。如果每個月沒有太多時間,倒不如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別,質量較高的一兩部影片,可以節省大量找資源、選片看的時間。

同類型的應用還有極影派。ZogVM 的界面相比起極影派略顯簡陋,但勝在功能更多。這兩款應用都會抓取豆瓣電影的海報,可以比較直觀地展示電影收藏。ZogVM 還支持 IMDB 資料庫查找,但使用中這項功能只能用在英文文件里。

極影派支持按海報牆的形式展示本地視頻,同時還可以截取影片中的畫面製作成膠片預覽效果。

從整理電影資源的角度來看,極影派支持手動修改影片展示的相關內容,並可以批量操作,這點在整理美劇的時候會很好用,例如可以重點標註出《權力的遊戲》中血色的婚禮(S3EP9)等精彩劇集,或者批量修改文件名。

如果你用 macOS,視頻歸檔管理工具Cinematica也是一個管理應用,可以自動掃描文件夾里所有的視頻內容。

自動檢索到視頻文件後,所有的文件會顯示在應用中間,點擊後應用上方會出現 12 張縮略圖,同時所有掃描到的文件還可以按大小、時長、解析度等信息排列。在刪除較大容量影片,釋放硬碟空間中很實用。

Cinematica 還支持直接調用系統默認播放器,完全可以當成視頻庫來使用。也可以多選視頻放入指定的文件夾中,例如我會拍攝一些剪輯用的視頻素材,也可以用 Cinematica 批量管理。

Mac 端的影視管理應用很多,Cinematica 並不算其中最好的。 免費有內購的 Movie Explorer 可以查看所有海報和劇照,和極影派功能接近,但界面更像系統原生。 Usher 和 Plex 都是老牌的視頻管理應用,需要注意 Usher 在 2017 年團隊表示不再更新應用了。


電子書架只留一本,可以更加專註於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瑞幸咖啡可能尋求在香港上市,融資始終是它的重要需求
雷蛇展示了一套遊戲觸覺反饋系統,除了耳機都還是實驗性產品|CES 2019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