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激勵千萬人的《紐約時報》圖書榜冠軍:她被父親困在深山16年,卻成為劍橋博士

激勵千萬人的《紐約時報》圖書榜冠軍:她被父親困在深山16年,卻成為劍橋博士



文 | 37度2



From LinkedIn


微信號: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


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初讀Tara的故事時,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她來自美國北部的深山,受到父親宗教觀念的影響,沒念過小學、初中、高中。

之後,她卻在17歲時自學考上了楊百翰大學(BYU),後獲得劍橋博士學位,並擔任哈佛訪問學者。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陳腔濫調「學渣逆襲成學霸,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而是一個用教育掙脫觀念束縛,並最終找到自我的極端案例。



33歲的Tara Westover把自己的故事寫進了回憶錄《Educated:A Memoir》,她在書中探討了:



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被他人的價值觀綁架,然後努力掙脫,重塑自我?

如果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與家庭灌輸的價值觀是對立的,我們該反抗還是妥協?

出身真的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嗎?



這本書自2018年2月出版以來,蟬聯

《紐約時報》

圖書銷售榜

冠軍

數月。

並在年末獲得

《紐約時報》2018十佳圖書、《經濟學人》年度圖書、亞馬遜2018最佳圖書等

數10家媒體的聯合推薦。

同時,還入選了比爾蓋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等名人的2018書單推薦,成為今年當之無愧的「網紅」。



Tara用自身的真實經歷向世人證明:

通過教育,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出忠於自我的選擇。


1

被困16年後,我終於帶著


對父親的愧疚,從深山中走出



Tara出生於美國西北部愛荷華州的貧窮山區,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上面還有5個哥哥,一個姐姐。


 


她的父母是非常虔誠的摩門(Mormonism)教徒,對自己、對他人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摩門教認為基督教必須回到最早期、原始的狀態,對教徒們有著嚴格到變態的要求:


不允許抽煙、喝酒;

男尊女卑的觀念嚴重;

女性的家庭地位極其低下。

曾經還允許一夫多妻制,1890年遭美國政府廢除。

父親Gene曾經在小Tara眼裡是不容置疑的權威。

Gene是個反政府主義者,他拒絕為任何和政府相關的機構工作,因此靠在家附近的垃圾場回收廢舊金屬為生。

為了防止家人被「洗腦」,Gene幾乎切斷了家人與外界的一切往來。

3個哥哥在念書到一半時被勒令輟學,

而Tara出生以後,則是一天也沒去過學校

生病受傷時,Gene也不準家人去醫院。

他認為醫院是魔鬼的使者。包括Gene在內,Tara家裡的每個人都遭受過嚴重的爆炸、車禍、燒傷,但他們唯一的處理方式是:

回家,等待神來治癒眾人。

Gene堅信世界末日會來臨,所以指揮家人製作無窮無盡的食物儲備,打包末日行囊,靜待宣判。

為了謀生,Gene帶著幾個孩子日日在極端危險的垃圾場里回收處理廢舊金屬垃圾,每個孩子都在工作中受過重傷。

很久以後Tara回憶說:


那時爸爸並不是狠心,不顧及我們的安危。他只是真的相信,神旨會讓我們痊癒。

而那時候的Tara,也對爸爸說的每一句話深信不疑。

她內心其實很抗拒做那些危險的重活,但也從未考慮過另一種生活。

畢竟,在大山裡,她還能做什麼?

但是,隨著年紀漸長,Tara心裡開始對髒亂而危險的垃圾處理任務越發抗拒。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二哥Shawn開始表現出嚴重的暴力傾向,總在父親不在家時,折磨Tara。

「逃離」的種子開始在Tara心裡萌芽。

終於,在三哥Tylor(Tylor16歲時,堅持外出求學,彼時已經在念大學)的幫助下,Tara經過了1年時間的自學,通過了ACT,並順利申請上了楊百翰大學。

那是全美最大的教會學校。

就這樣,她抱著違背父親意願、逃離家庭責任的愧疚感,開始了這趟旅程。



2


忠於家庭還是忠於自我


我在無邊的迷茫與拉扯中繼續著求學夢

求學之路並不輕鬆。

一方面,長達16年與世隔絕的生活, Tara幾乎對別人眼中的常識一無所知。

當老師在課堂上講到「納粹大屠殺」時,她說她不知道「大屠殺」,遭到全班同學唾棄,因為大家認定她是在拿這個沉重的話題開玩笑。

她以為「歐洲」是個國家。

她甚至不知道,上完廁所要用香皂洗手。

她的「怪異」,一度引起眾人的迴避,甚至無法和同寢室的女孩們相處。

另一方面,她的內心一直在自我拉扯。

每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她對父親曾經灌輸給她的觀念就多一分質疑。


當一個人生病了,靠祈禱就能痊癒嗎?

可是明明有人因為不就醫,得了絕症年紀輕輕就死掉了。

女孩穿露出腳踝的裙子,真的就是蕩婦嗎?

可是明明,在教會學校里,也有那麼多女孩天天穿著短裙呀。

難道對同一件事情,只能有一種絕對正確的觀點嗎?

那我和父親,究竟誰是對的?

這種撕裂讓Tara很痛苦。 但同時,她又是充滿期待的。

她意識到自己正在從原來的「我」中破繭,擺在她面前的,有一個無比廣闊又充滿未知的新世界。

但她也更加意識到,新的Tara每長大一點,她就和家人更遠一些。

直至完全站到他們的對立面。

老天爺似乎格外眷顧她,聰慧又勤奮的Tara獲得了前往劍橋大學進行學術交換的機會。

在劍橋,她把所有時間花在讀書上,貪婪地吸收著各種各樣的歷史、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知識,以解決自己內心那個關於「家」的困惑。

離開前,Tara連續通宵,花了2周時間報送了一篇學術論文。而她在劍橋的教授說:


這是我在劍橋任教30年的時間中,讀到過的最好的論文。

Tara還獲得了蓋茨獎學金,順利進入劍橋攻讀歷史學博士,並擔任了哈佛的訪問學者。




3


再一次鼓起勇氣走進深山,


我希望與家庭和解,但父親說:「NO!!」



學術上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在Tara心裡,與「家」和「父親」對立的陰影卻始終沒有散去。

無數個寒暑假,她都在父親的逼迫下重新穿上惱人的皮靴,變回從前的「自己」。

終於,她決定坦白,她需要一個答案,也需要一場和解。

Tara決定將二哥Shawn童年折磨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


扯住她的頭髮把她往馬桶里摁,扭著她胳膊甚至能聽到骨頭髮出聲響,而他想聽到的不過就是她一句求饒。

她想要收到欠了她十多年的那句:「對不起」。

然而Tara萬萬沒想到,她的坦白被誣告成陷害。

迎面而來的竟然是父親的咆哮,母親的沉默和Shawn的死亡威脅。

一切都結束了。

她終於徹底醒悟:她並沒有能力改變父親的獨裁和頑固、母親的軟弱、Shawn的殘暴,她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選擇自己的立場。

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


I am not the child my father raised, but he is the father who raised her.

我不再是那個被父親塑造的小孩,但父親依然是那個父親。




從接生婆到劍橋博士


是教育讓我成為「我」

Tara說:


我曾經以為,我會在19歲時結婚,父親把農場中的一個小角落分給我,作為我的結婚禮物。

我的丈夫會在那裡蓋起一座房子,然後我們就住在那裡。

白天,丈夫回到家中幫父親工作,而我則會幫助母親研製草藥,或是像她一樣,成為一名沒有執照的接生婆。

然而最終她卻走到了對立的極端,成為了一名高級知識女性。

她的收穫是巨大的。走出深山,她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收穫了更多師長和朋友。但最重要的,是她終於成為了自己,一個不再任人擺布的自己。



但她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她經歷的迷茫、痛苦、質疑和嘲諷不計其數。

更可嘆的是,父親、母親、Shawn此後跟她斷絕了關係,她被Westover家族宣判了「死刑」。

她經歷了常人無法想像的惡劣環境和折磨,也取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這種極端讓我不得不反覆在網上查證,確認這的確是一本真人真事的回憶錄,而不是誇張小說。



而Tara寫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用真實經歷告訴眾人三個道理:



  • 決定人命運的不是出身,而是選擇。



許多人都像Tara一樣,被囚禁在自己的「大山」中,卻用「宿命論」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他們思維單一,亦步亦趨,自以為目光所及就是全世界,放棄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而Tara用極端的個人經歷告訴我們,跳出命運的陷阱確實很難,卻是可實現的。





  • 堅持自我,不輕易妥協



當家庭灌輸的價值觀與自己所追求的嚴重對立時,Tara說:




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

你可以深愛著某人但依然選擇離開。



有時候,堅持自我須與全世界為敵,卻是開啟嶄新人生的唯一路徑。





  • 相信教育的力量



那些關於「家庭」、「父親」的問題答案,全都藏在她讀過的書和見過的世界裡。

是巨量的閱讀、貪婪地求知、給了她分辨對錯的能力,給了她在疑惑和搖擺後依然堅持做自己的底氣。

一個人,只有親自見過了世界,才談得上擁有世界觀。在此之前,一切都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幻覺。



人生最硬的底氣,來自教育。有什麼比教育來得更硬氣嗎?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37度2,From LinkedIn,微信號:

LinkedIn-China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介紹一位哈佛校友,29歲手握29億年薪、環遊世界、讀完哈佛卻下田插秧。回復今日關鍵詞【

29歲

】了解這位《他被稱為亞洲小貝,29歲放棄過億年薪環遊世界,讀完哈佛下田插秧》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

星標

】或【

置頂

】INSIGHT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100具遺體,12噸排泄物:人類的最後凈土,如今成了垃圾場
被陳冠希「瘋狂」點贊,拍廣告錄綜藝照樣拿A+,歐陽娜娜活成了留學生都羨慕的樣子….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