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每逢節假日,拖兒帶口地參加聚會是我們中國的習俗。有飯局,自然有餐桌文化、餐桌禮儀。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而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反映的是他受到的家庭教育:

分外貪心、霸著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放手的孩子大多是被自私、驕縱他們的教養者養大;

餐桌上總是吵吵鬧鬧、不顧及他人感受的孩子往往在一個氛圍不是那麼和睦或者不會「好好說話「的家庭長大;

飯桌上低頭玩手機、分外冷漠的孩子往往也是在一個缺少交流的家庭中成長;

唯唯諾諾、羞於表達的孩子往往在一個過於嚴苛的餐桌上成長……

餐桌上,比營養更重要的,是餐桌教育。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中國父母喂孩子吃飯,小時候在自己嘴裡嚼軟,再喂進嬰兒口中;稍大之後,一勺一勺喂;再最後是一筷子一筷子喂。

經常可見祖母端著碗,四處追趕孫兒喊叫著喂一口飯。

經常被追著喂飯的孩子,除了難以獨立吃飯,還會對大人產生依賴,沒人喂就不知道該不該吃、吃什麼、吃多少。

這就是典型的「內部感知力遲鈍」。

國外有一個著名的實驗,每天在固定的三餐時間裡,讓37000個1~4歲的孩子自己吃飯,不管他們用勺子吃還是用手抓,不管他們吃多少、吃什麼,甚至不管他們吃,還是不吃。

這個實驗顯示:雖然孩子們自己選擇的營養「搭配」亂七八糟,但他們所選擇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數量,其實都在標準範圍之內。

一段時間後,再讓這群孩子去體檢,發現他們的健康水平、活力、發育指標,都處於非常良好的狀態,甚至超過很多由父母在家精心「飼養」的孩子。

孩子從1歲開始,可以引導他用手抓東西吃,2歲左右鍛煉使用簡單的餐具,到3歲就可以獨立吃飯了。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五穀的醇香、菜蔬的青脆、湯汁的鮮美,讓他去感知一餐一食間熱氣騰騰的生活。

畢竟,好好吃飯的孩子,走都到哪裡,都不會虧待自己。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把積極正面的交流

變成餐桌上的營養

俗話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同樣的,父母看到社會的角度,也會形成孩子的一個視角。

多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談論各種社會問題,以及人際交往問題,讓孩子養成積極看問題的習慣。

少談些雞毛蒜皮和日常瑣事,多談些有深度的話題,比如城市、國家、思想,以此來開拓孩子的視野和胸懷。

飯桌上最有營養的,不是飯菜,而是父母的談吐。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給孩子制定飯桌規則

愛和自由不是對立的,愛與自由之間,最重要的是規則。

好的規則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愛與自由。

為了不讓孩子養成拖拉磨蹭的習慣,要適當限制吃飯時間,不能無休止地吃下去,但不要催孩子吃飯,一般孩子吃每頓飯的時間在20~40分鐘較好。

通過飯前讓孩子去分發筷子、勺子,飯後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

注重細節及時矯正,培養孩子的用餐禮儀。

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所有人坐定後,方可動筷;學習正確端碗、吃飯,用餐過程中保持桌面的整潔;

吃東西,喝湯不出聲;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不可揮動餐具指人;不浪費食物。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飯桌上,比飯菜更有營養的,是父母的教導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圈 的精彩文章:

不想苦一輩子,就要苦一陣子!(深度好文)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 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