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國寶品鑒」盤龍石硯

「國寶品鑒」盤龍石硯

「國寶品鑒」盤龍石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盤龍石硯

盤龍石硯,東漢文物,高12厘米,直徑32厘米。1978年濮陽南樂縣發掘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此硯通體呈灰褐色,扁圓形,由硯蓋、硯座兩部分組合而成。硯蓋用高浮雕法雕出六條相互攀纏的飛龍,六個龍首共戲一珠於硯蓋正中,組成一個珠寶樣蓋鈕,上面陰刻一個「君」字。硯蓋邊沿及硯蓋外側飾以圓圈紋和波浪紋。硯面平滑,一側有橢圓形墨池,硯座底部下弧,座下浮雕三足以承硯體,硯座外側飾蓮花紋。(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二樓兩漢魏晉南北朝二廳展出)

「國寶品鑒」盤龍石硯

盤龍石硯上的六龍朝珠

1978年春,濮陽南樂縣發掘了一座漢代墓葬,該墓為磚石結構,其規模和隨葬品在豫北地區少見,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墓中室的石硯。石質硯座呈棕褐色,底座光滑平整,座下有三個獸形足。三獸面部表情怪異,瞠目張口,兩耳直立,兩爪按扶膝部,似奮力承托石硯。三足間陰線刻波浪紋,硯座外側刻一周蓮花圖案。硯面平滑,有墨跡。硯面與硯蓋扣合處,刻有隸書銘文42字,大概內容是主人高遷刺史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永食朝廷俸祿,落款時間為延熹三年七月七日。硯蓋石質,呈藍黑色,細膩堅硬,色澤光亮,高浮雕六條龍,相互盤繞。龍有翼,飾以羽毛。龍足刻爪趾。六條龍被一周波浪紋擁簇,龍首共攢一珠,成六龍戲珠之勢,巧妙地組成蓋紐。蓋紐上隸書刻「君」字。盤龍石硯的主人,把寶珠比喻為至高無上的聖物,吸引六龍齊心嚮往,寓意君臨蒼穹,萬邦安寧。

「國寶品鑒」盤龍石硯

盤龍石硯上的六龍朝珠

文房四寶之一的硯台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到戰國晚期至秦代,硯台的形式比較簡單,而盤龍石硯是目前發現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硯台,無論從材質造型還是圖案都可稱上乘之作。它採用高浮雕、淺浮雕、陰刻、陽刻等多種雕刻技藝使六條龍破浪而出,強烈扭動的身軀充滿了動感,簇擁寶珠奮力騰飛,高度誇張的形體姿態,表現出力量、氣勢之美。

從石硯上留存的墨跡來看,墓主人生前使用過此硯,作為心愛之物隨葬於墓中的。該盤龍石硯雕刻技藝精湛,設計構思頗具匠心,棕褐色的硯座象徵大地,藍黑色的硯蓋更似蒼穹,「君」在中間,是漢代盛行「事死如事生」思想的體現。

盤龍石硯的主人是誰呢?石硯上「延熹三年七月七日君高遷刺史二千石」的銘文告訴我們,他是東漢延熹三年即公元160年高遷為刺史,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專家考證石硯的主人是東漢宦官具瑗。《後漢書》中記載,東漢桓帝時外戚專政擅權,桓帝依靠中常侍具瑗等人之力,一舉除掉外戚宗親黨羽,穩定了朝政。平定叛亂後,桓帝論功行賞,封具瑗為東武陽侯,食邑一萬五千戶,俸祿二千石。延熹八年具瑗因其兄犯罪受株,向朝廷交還印綬,後卒於家。文獻中記載具瑗的時代、俸祿、墓葬地望與盤龍石硯銘文吻合,它的出土為我們判斷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詳實的證據。但《後漢書》中只記載了具瑗任中常侍和被桓帝封侯的史實,卻沒提到其他職務,而盤龍石硯上「高遷刺史」的銘文恰好起到了補充史書的作用。

作者簡介

林曉平,1995年畢業於河南省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至2006年完成全國成人高招本科教育,並獲得學士學位。自1997年7月河南博物院社教部工作至今。 2002年被聘為文博助理館員,2007年被聘為文博館員,現任河南博物院社會教育服務部副主任、河南博物院志願服務團副團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