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城市裡卻沒有「年味」,過年到底該不該放鞭炮?
馬上過年了,城市裡卻沒有「年味」,過年到底該不該放鞭炮?
每逢過年,放鞭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它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鞭炮被點燃的一瞬間,節日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濃厚起來,人們的心情也變得更加美麗。
但與此同時,那久久不能散去的煙霧和刺鼻的氣味,卻使人們紛紛遠離現場。
面對「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一些人拍手稱讚,認為這一禁令的推廣一定可以改善環境問題。
但另一些人卻仍然我行我素。其實對於後者,小編是可以理解的。沒有鞭炮助陣,節日的氛圍的確會被大大削減。
一邊是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而另一邊卻是危害環境的一大元兇,鞭炮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首先不得不說,鞭炮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承中生生不息。它既傳遞著節日的熱鬧喜慶,又承載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直到現在,北方有相當多的家庭在大年三十還會帶上鞭炮去祭祖,以示隆重。
除夕夜更是守更待歲,直到零點家家開始燃放煙花爆竹,百花齊放,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就這樣,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的開始了。
除了民俗,鞭炮在文化方面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往今來,它以獨有的姿態在眾多文人墨客的筆下成就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如今,它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泱泱大國千百年文化積澱的載體,更是每個中國人提高文化自信的源動力。放鞭炮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其重要性和傳承性意義非凡。
但是,不可置否,凡事都有兩面性。正如小編開頭所說,鞭炮在給人們帶來節日氛圍的同時,對環境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人人都應環保」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放鞭炮不免成為一大整改要點。為此政府很早就提出了相關禁令,空氣質量也日趨得到改善,但要完全治理好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鞭炮還是導致春節期間很多人受傷的罪魁禍首。大家看新聞一定經常聽到有人放鞭炮時不小心被炸傷而後送到醫院的消息。
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沒有大人的陪同,獨自點燃鞭炮是極易受傷的。這樣看來,鞭炮也不那麼盡如人意啊。
慶祝節日尤其春節是民族感情的集中,放鞭炮則是表達親人團聚的幸福情感的迸發點。
但在時代發展與文化傳承產生衝突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一味地走老路,要多思辨,推陳出新。
我們要明白改變並不是不尊重傳統文化,而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因為我們堅信自己對這片孕育了華夏文明土地的熱愛。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托,狗怕摸」啥意思?傳下來的忌諱
※老農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今年能不能遇上?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