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進了收容所,難道就只有安樂死一條路嗎?

進了收容所,難道就只有安樂死一條路嗎?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戳一個遲來的杭州打狗評論),小象君曾簡要地提到過一類新興的流浪動物基地

N

o-kill shelter 

或者是

N

o-kill adoption center

這類基地在美國尤其普遍,一位在洛杉磯上學的小象君就正好在當地一個叫做NKLA的 No-kill adoption center 做志願者,平時會溜溜基地里的流浪狗。大家一看到 「No-kill」 的名字,肯定會有幾分疑惑:No-kill 是在說什麼呢?是說在這類基地里的流浪小動物不會因為數量爆棚而被安樂死嗎?那麼它們是怎麼防止安樂死的呢?它們又是否能做到完全的 「No kill」?今天,小象君就要簡要介紹一下這類 No-kill shelter/adoption center的由來以及它們的利弊。



No-kill 

流浪動物基地其實是在美國興起的 「N

o-kill

運動」(

no-kill movement

)的產物。

在20世紀 「No-kill 運動」 尚未興起之前,美國傳統的流浪貓狗基地還是以安樂死作為應對不斷湧入的小動物的措施。部分人士看到絕大多數被帶入基地的小動物有去無回非常不滿。在他們的眼中,

這些流浪動物基地根本沒有關注於救助流浪動物,而只是在試圖控制流浪動物的數量罷了。

他們甚至拒絕將基地里的小動物形容為被「安樂死」(Euthanasia)。根據他們的定義,安樂死是一種出於憐憫心的舉措(Act of mercy),是在小動物遭遇極為嚴重的疾病、衰老等折磨時的解脫;而傳統shelter里健康的流浪貓狗純粹是被「殺害」(Killing)。



其實很多基地選擇安樂死也是無奈之舉,最首要的原因在於它們 open admission(開放收容)的措施使得基地即使在爆滿的情況下也要無條件接受所有被送到基地里來的流浪動物,通過安樂死的方式騰出空間似乎是當時最人道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不過,仍有一些人覺得除了死亡,進入基地的流浪貓狗應該有更好的出路。由此,「No-kill 運動」開始萌芽,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運動的核心在於反對傳統流浪動物基地里大範圍的「殺害」,旨在改善進入流浪動物基地的小動物的處境。



Figure 1 

有些動物基地使用毒氣室來殺死流浪動物 來源:

Greener Ideal


最早期的 

「No-kill 運動」

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即個別的愛貓愛狗人士把街上的流浪動物帶回自己家中照料。

但是,這樣的形式既費時費力,也難以產生影響力。直到

1990

年代一些標誌性的 N

o-kill shelter 

誕生,

「No-kill 運動」

才得以廣為流傳。而 

No-kill shelter 

遵守的最重要的信條就是

即使在

爆滿的情況下,基地也不會對健康的小動物實施K

illing,

並且只會對身體狀況糟糕或者有行為問題的動物實施安樂死。



【Figure 2 "No-kill運動」 的「鼻祖」 Richard Avanzino 來源:Good News Network】


那麼在實際的操作運營中,基地如何應對數量龐大的流浪動物呢?

No-kill shelter把重點放在了

推廣領養

上。首先,它們不像傳統的基地採取 Open admission的措施,而是選擇

Limited admission(有條件收容)

,也就是說:

基地不會對所有的流浪動物開放大門,只會接受「適合領養」(adoptable)的小動物。

這就意味著 No-kill shelter里的小動物是以注射過疫苗,絕育過,健康且無行為問題的流浪貓狗為主。還有像小象君工作的 No-kill adoption center(NKLA)則

完全不接受外人帶進來的流浪動物

(因此都不能被稱為收容所),只會從別的收容所或者動物保護組織選取「適合領養」的貓與狗放在基地里等待被領養。

這樣的做法在照顧小動物的同時也自然而然的消除了很多人面對領養動物時

對於傳染病或者咬人等問題的擔心

,人們也就更願意去領養那裡的小動物。

拿小象君個人例子來說,如果 

adoption center

不採取

limited admission

的措施,小象君的父母出於安全考慮也不會同意小象君在那裡做志願者,與那裡的流浪狗親密接觸。


【Figure 3 NKLA里部分等待被領養的流浪狗 來源:NKLA官網】



【Figure 4 NKLA里部分等待被領養的流浪貓 來源:NKLA官網】


除此之外,

No-kill shelter地點一般選在居民區內,裝潢也十分精緻

,宛如高檔寵物店一般。

一些 No-kill shelter 還大大地簡化了領養流程,領養一隻動物的價格也十分低廉,

以NKLA為例,在NKLA里,領養一隻大型犬最便宜時只需要5美金。對於領養流程來說,NKLA支持

「當日領養」(same day adoption)

。人們帶著ID和遛狗繩或者籠子,去基地里看到喜歡的流浪貓流浪狗,可以當天就把它領養回家。當然基地會採取一定的篩選流程,比如把你和未來的寵物放在小黑屋裡,看看是否能擦出「愛情的火花」,但是免去了長期觀察、回訪等流程,領養手續著實簡便許多。為了擴大影響力,No-kill shelter往往每年還會舉辦大型的領養活動。這些舉措無疑大力鼓勵了領養,NKLA這個容納一百隻左右流浪動物的基地平均每天就有七八隻動物被領養,這樣的數據可以說是十分喜人了。

被領養的流浪貓流浪狗找到了溫暖的新家,同時基地里也有新的空間去容納更多流浪動物。



【Figure 5 NKLA內部裝潢來源:NKLA官網】


除了領養,No kill shelter還鼓勵人們幫忙

寄養(Foster

基地里的動物, 所謂寄養就是指志願者在基地空間緊張的時候可以把流浪動物帶到自己家中暫住一段時間。這些動物並不算做被領養,因為在基地壓力減小之後,它們又會回到基地里直到被領養走。寄養進一步地增加了 No-kill shelter 在不進行殺害的情況下容納動物的能力。



在No-kill shelter,或者說「No-kill運動」的努力下,美國大城市中流浪動物的死亡確實得到了顯著的減少。雖然這不能完全歸功於 No-kill shelter 的出現,不過它們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大範圍的絕育減少了被送進基地的流浪動物的數量,No kill運動又保證了這些進入基地的流浪動物的生命安全。

直到今天,像洛杉磯等美國大城市有許多已經達到了「No kill」的標準——即整個城市 90% 進入shelter(傳統shelter也包括其中)的流浪動物免於一死。



但是 No-kill shelter 並非那麼完美。相信一些讀者在閱讀到上文中提到的 No-kill shelter 的實際運營流程時就已經注意到了潛在的問題。針對 No-kill shelter 的質疑最多來自於 Limited admission 的措施:

Limited admission在保障進入基地動物的「質量」的同時,也往往使得最需要救助的流浪動物(受疾病、衰老困擾等)無法得到及時的庇護和治療。

另外,簡化領養過程也有副作用。

省去了長期的觀察、評估,流浪動物們可能會再一次落到不負責任的主人手中,經受二次折磨、虐待、甚至是遺棄。



以小象君的一個親身經歷來說,在NKLA第一天正式上崗遛狗的時候,其中一條狗在草地上瘋狂拉稀。好不容易清理完狗屎之後,一位在NKLA工作多年的志願者阿姨告訴我說這條狗其實是被二次遺棄的。當初在NKLA被領養走的時候,他還是健康壯碩;等到再一次被送回基地的時候,他已消瘦許多,消化道也出了問題。從被遺棄,被領養,到再次被遺棄,難以想像狗生的大起大落中他遭受了多少痛苦。



還有一些人把矛頭指向了寄養的制度。雖然參與寄養流浪動物的志願者大多是負責任、有經驗且有愛心的,但是當他們把寄養的動物再次送回基地時,這與領養後的二次遺棄又有什麼區別呢?

流浪貓流浪狗們自己無法判斷自己是被領養的還是被寄養的,只知道自己從志願者的家裡又一次被送回基地。這一過程難免會產生心理陰影。



No-kill shelter 

和傳統 

shelter 

之間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在 N

o-kill shelter 

批評傳統

shelter 

殺害小動物的同時,傳統 

shelter 

又指責 N

o-kill shelter

不負責任地把最需要幫助的流浪動物拒之門外。不論孰優孰劣,兩種基地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給流離失所的流浪動物們一個新家。

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每一位寵物的主人身上。最後小象君還是要苦口婆心嘮叨幾句:

希望每一個主人能夠對自己領回家的寵物負責,而如果你現在正打算並且有能力養一隻寵物,請選擇領養而非購買。


彩蛋時間:


請欣賞小象君的主子們為宣傳領養代替購買而表演的節目:




懸掛自己,快樂大家 --狗子 ??姑娘幹了這碗三鹿



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 luna

 

??姑娘幹了這碗三鹿



夢裡有個小魚乾 -- 貓 ??周羊羊



看我真摯的眼神 -- 麗逼 ??JJJJ



猶抱爪爪半遮面 -- Pepper ??JJJJ

參考資料:


「The History of the No-Kill Movement」, Maddie』s Fund


「The No Kill Movement』s Place in History – And Why It Matters」, Out the Front Door


「What is Open-Admission vs. Limited-Admission or 『No-Kill』?」,  APA Adoption Center

編輯 | Hess


本文為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文章內未標註圖片來源網路

作者 | 周麟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大學生。



??掃碼關注

北美小象君??



{ 點擊導航欄

總目錄

查看以下內容 }


自然保護職業 | 100個人的動物星球專訪


動物福利&權利 | 純素生活 | 

農場動物


野生動物 | 伴侶動物 | 逗比科普



-  ??  For a planet of all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小象君 的精彩文章:

在藏區的100多個日夜裡,我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醜陋

TAG:北美小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