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沒想到吧?和你朝夕相處的椅子竟然是這麼有來頭的「腕兒」

沒想到吧?和你朝夕相處的椅子竟然是這麼有來頭的「腕兒」




「一張椅子的設計和製造,直到有人坐上它的那一天才算真正完成。」


雖然時間在不斷的流逝、空間在無限地延展,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卻越發緊密。與童年有關的影像里,總少不了一把椅子,無論是爺爺坐著聽評書的藤椅、奶奶搬來摘菜的馬扎、媽媽坐著聊天的摺疊椅還是爸爸踩著換燈泡的竹椅,都在我們的腦海里清晰如昨,沾染著故鄉熟悉的氣味,氤氳著小小家庭的溫馨。


 



今天,從單調的木質椅到功能多樣的摺疊椅,從物質匱乏、傢具種類單一的60年代到萬象更新的新世紀,不同年代的椅子都被烙上了深刻的時代印記,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特色。它們從古典歷史文化的土壤中生長,在每個家庭小單位里拔節,承托著現實的肌骨和血肉。



今天尖叫君就用一篇中國椅子圖鑑帶大家重溫歷史,尋回我們與椅子有關的回憶。






文化溯源


椅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算是最基礎的坐具,但古人可不這麼認為。從夏商周起,我們的老祖宗們就偏好席地而坐,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不像咱們這麼講究。在這段時期的傢具史里,完全沒有椅子的姓名,可以說是很沒面子了,這種尷尬的場面直到漢魏時胡床傳入北方才終於有了改變。





那麼,椅子真的是胡床2.0版嗎?



如果講得嚴謹些,中國椅子的起源其實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在2600年前發源於齊國故都的馬扎才是椅子真正的祖先;第二種就是胡床說,《廣雅》云:「棲,謂之床。」 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卧之用,用來讓古人跪坐,慢慢只坐不跪,發展成了椅子;第三種觀點認為,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先民已經開始使用凳子、椅子。其中胡床說最為普及,也最為大眾所接受。



古代



尖叫君和大家一樣相信胡床說,我們就從秦漢時期開始了解吧。



秦漢


關鍵詞:制式低矮,民族融合




想知道秦朝的坐具什麼樣?《羋月傳》了解一下。那時坐具的制式相當低矮,形態也非常敷衍,在造型美感這方面的欠缺簡直讓人不忍直視。到了東漢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獨有的輕便傢具——胡床,開始傳入中原地區。





可摺疊的胡床使用非常之方便,坐著也舒服。因為人們所坐的並不是冷硬的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的腿還能摺疊起來,方便攜帶。但大家都怕會不小心從上面掉下來,於是能人巧匠對胡床進行了改良,加了椅背和扶手,成為椅子的雛形,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大證明。


魏晉


關鍵詞:隨心隨性,山水之氣





魏晉南北朝是「瘋子」的時代,由於社會風氣包容開明,文化氛圍濃厚多元,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拘泥於傳統禮節,坐姿比秦漢時期更隨意,動不動就盤腿上炕、翹二郎腿,來一套炫酷坐姿套餐,以顯示自己與俗世不同的氣派。為了順應層出不窮的嶄新坐姿,魏晉出現了扶手椅等新式坐具。




由於傢具受佛教文化和文人思想的影響比較大,這一時期椅子的風格也格外清雅秀麗、淡泊自然,融入了佛教思想和山水畫氣韻,秀美非常,個個都是森系小清新。



唐宋


關鍵詞:明艷大氣,人文氣息




時間來到唐朝,一個一切都無比明艷富麗的朝代。尤其是在貞觀之治後,唐椅越發顯現出渾厚豐滿、穩重寬厚的特點,體積和重量都十分可觀,算是古代坐具中的重量級選手,大氣騷,從沒在怕。



唐椅也是不同文化交融結合的一種體現,既有佛教審美,又綜合了波斯傢具的特徵,注重構圖的均齊對稱,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麗洒脫,不經意還帶火了垂腳式和高腳靠背椅。




如果說唐椅是萬人迷藝術生,宋椅就是知性的理工男。宋椅受道家思想影響較多,一反唐椅的繁複雕琢,更加雅緻秀氣,注重局部的細節點綴,與此時的其他傢具一起展現出人文工藝的科學氣質。





尤其令人驕傲的是,宋椅的種類在當時已相當齊全,造型結構和製作工藝也十分成熟,不僅會沿襲之前的款式,還善於推陳出新,創造出了嶄新的圈背交椅。



明清


關鍵詞:雅緻自然,莊嚴華美





明椅的用材、結構都相當講究,多用貴重堅實的硬性木材,色澤沉鬱,低飽和度,算得上是根正苗紅的「白富美」。椅子的構造也簡潔明快,盡顯曲線之美。結構裝飾簡直領先時代,不僅合乎力學原理,還十分美觀。每次看到這些明式傢具,尖叫君都想為祖先們的巧手匠心歡呼一聲!





清朝與明朝不同,民族融合後,滿清貴族文化始終佔據主導地位。上層滿清貴族與漢人高官喜好華麗,清椅也與其他傢具一樣極盡富麗堂皇、繁複雕刻之能事,絢麗豪華,貴氣十足,莊嚴華美。但從清末西學東漸的風潮開始,西方思想文化輸出至中國,不僅在傢具製造行業掀起變革,也揭開了近代變革的序幕。




 



民國


關鍵詞:材質變化,中西混搭



椅子形制的更迭貫穿了整個近代史,影響了整個現代史,也讓紅木傢具成了古典傢具風格代名詞,否則怎麼會有「幾乎每個90後家裡都藏著一件紅木傢具」的觀點呢?對奶奶家寬闊厚重的紅木椅感到頭痛的小夥伴,別不理解老一輩的審美,要怪就怪民國初年的傢具變革吧!



康乾是清朝國力巔峰,也是傢具的盛世。清式傢具崛起於雍正,鼎盛於乾隆,失落於嘉慶。國力衰敗加之紫檀木短缺,清中後期的傢具手工藝品的水準可以說是滑坡式下降,清椅自然也經歷了一場艱難的陣痛。





首先,清末民初椅子的材質和裝飾元素髮生了極大改變。尖叫君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咱們用不起黃花梨和紫檀木,就換老紅木試試,紅木傢具應運而生,自此成為清晚期和民國高檔傢具的主要選材。






為了能達到貴族子弟的標準,椅子的裝飾越發艷麗奪目,雕刻工藝和鑲嵌工藝也登峰造極。材料不夠,裝飾來湊,這招也是相當聰(雞)明(賊)了。當然,民國椅子的裝飾雕刻面積較清朝有所減少,出現了不少流行的新紋樣,也改變了明清傢具「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裝飾觀念,體現出具象的西方美學色彩。





裝飾改變後,造型也得順應著潮流。民國椅子受歐洲傢具風格影響較深,變化大得媽都認不出來了。椅子的靠背開始向後傾斜,椅背變窄,更符合人體工學,有利於靠著休息;除了傳統的圈椅、官帽椅外,軟座墊椅、轉椅、搖椅、與寫字檯搭配的辦公椅等新品種也層出不窮。





由於生產工藝和審美的更迭,除了這些基礎元素的改變外,民國椅子的整體風格也發生了極大變化。中西混搭,洋為中用,簡直「不是東西」。一方面,椅子的腿足式樣吸取了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延續明清傢具的精雕細刻,強調方圓變化,構造優美曲線;另一方面,手藝人開始接受西方機械化生產流水線,用鏇床鏇成方錐式、凹槽式、弧彎式等嶄新腿足。



新中國成立後,椅子和其他傢具都同樣沿襲民國時期最基礎的傢具形制。直到50年代的紅色中國,爺爺奶奶輩熟悉的傢具才佔據了主導地位。



50、60年代


關鍵詞:蘇式,統一,原創,套裝

小時候,尖叫君偷偷翻過五斗櫥里藏著的桃酥,蜷在一隻手拎不動的木椅上聽爺爺奶奶講故事。這些傢具與水泥地、木製門、大白牆濃縮成了我們對故鄉的深刻念想,也見證了老人風華正茂時的美好時光。





當時的椅子極具時代痕迹,非常特殊,是適應當時生活條件的中國風格傢具。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物質生活水平低下,家家戶戶只求吃飽穿暖,能滿足基本生存要就要感謝天感謝地,還有祖宗和上帝。哪有功夫小資?哪有財力鑽研雕刻鑲嵌工藝?





而且由於當時基本與外界隔絕,傢具製造就不再「洋為中用」,和歐式風格基本絕緣,大多由中國工匠創新設計並逐步完善。工匠們充分利用國內的生產材料,物盡其用地開發,基本滿足了大家對「吃穿睡」的基本需求:一張椅子,能坐就行,還要啥自行車?






後來我們潛移默化地受到蘇聯老大哥的影響,不僅借鑒其制度,審美水準也隨之產生改變。在老一輩人的印象里,50年代是公有制公寓式住宅的年頭。「統一的規格,統一的樣式,統一的顏色」,一切都是統一的。住宅如此,傢具自然也是如此。那時候並不像現在一樣注重外觀,多為笨重的組合櫃和配套的椅子,也就是「套裝」。





套裝的概念,正符合形式統一的理念,人們通常都按照一「套」傢具來採購,每套傢具包括床、床頭櫃、大衣櫃、五屜櫃、梳妝台、梳妝凳、餐桌、椅子/餐凳。由於專註生產,住房面積小,所佔空間較少的餐凳和小椅子更受歡迎,能直接塞進桌子底下,省地方還省事。





單身時可以湊合,結婚時就要把椅子列入財產清單啦。小時候跟家裡長輩聊天,尖叫君還能聽到「36條腿」 的經典名詞。36腿是當年的結婚必需標準,婚房要有「衣櫥四個角,床四個角,床頭櫃四個角,椅子四個角」,就像現在的蘋果四件套一樣,客人來訪,主人倍有面兒。


 


改革開放


關鍵詞:拆卸組裝,樣式多樣

艱苦的60年代一過,生活驟然大變樣。說到這裡,尖叫君不由得想唱起「改革春風吹~」。Yep,迎著改革的春風,我們的生活水平較從前可謂是天壤之別。在這段時間,中國現代傢具工業的起步,也讓一代人有能力追求嶄新、舒適的生活方式。





人民有需求,供應有條件,由此市場上開始出現全套的組合傢具和嶄新的椅子樣式。看過《我愛我家》的80後90後都知道,這些椅子種類多樣,造型多變,易拆卸易組裝,比如板式椅、摺疊椅等,特別受大家歡迎。





到了九十年代,生活節奏和設計更新的速度就更快了,設計師們發掘出了更多新材料新工藝,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根本的改變。風華正茂的父母一輩不再喜歡同一風格的傢具,不再滿足於一把笨重的木椅,轉而以個人的審美取向探究坐具。






同時,這一時期的就業率顯著提高,職業種類顯著增加,人們進入職場後開始追求更舒適更美觀更適合上班族休閑的椅子,帶火了第一批搖椅、藤椅、休閑椅和沙發椅。爸爸媽媽不僅開始享受生活,也願意用精心搭配的傢具來向親友客人展現自己的審美品位,用形態優雅的椅子改善家庭的居住環境。




從小處說,改革開放後,父母這一代人借著開放的潮流享受生活,追求美觀大方,也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從大處著眼,中國現代家具體系正是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直到步入21世紀,進入百花齊放的盛世。




 


現代


關鍵詞:功能豐富,形制多樣,中西融合

時光飛快流轉到21世紀,與國際市場接軌,全民奔小康後,人們不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生活水平飛速提高,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淺層次的生存需要上升到追求高品位的精緻生活。80後和90後將笨重的五斗櫥和紅色摺疊椅放進地下室,一頭扎進更廣闊的傢具市場,將工藝標準化+高端個性化+先鋒設計感掛在嘴邊。

在這一時期,椅子的種類指數爆炸式增長,每種基礎款都能延展出許多套新類型,餐椅、辦公椅、閱讀椅、沙發椅、鏤空椅等等不一而足;材質也多到數不清,木質、鐵藝、藤製、玻璃、海綿、彈簧、皮質和塑料,比口紅色號還讓人數不清。「多樣」兩個字,尖叫君都說倦了。





椅子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它不再僅僅是一件具有實用價值的傢具,更成為了居室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和藝術品。看似「無用」,實則極具設計感和藝術美感,還會隨著空間的變化、居室整體風格的變換而更新換代。形狀千奇百怪,群魔亂舞,就問你服不服?






椅子的風格也漸趨多樣化,復古式、歐式、日系、北歐風等等,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尖叫君要著重強調的是,很多不同的坐具其實都受到中國傢具風格的影響。比如被我們瘋狂迷戀的性冷淡北歐風,也受到了中國古典傢具的影響。國際潮流與古典文化的融合,才是21世紀的主流背景音。





尖叫君經常提的業界大拿瓦格納老爺子,就是明代圈椅的鐵粉。他喜愛中國明式傢具,不斷地研究、從中汲取靈感。作為圈椅最大的粉頭,瓦格納設計了一批將東方美學與北歐簡約風熔鑄於一體的經典坐具,如「中國椅」、「Y椅」,和被肯尼迪等無數國家領導人鍾愛的「The chair」。






瓦格納推崇傳統中式座椅採用的榫卯技術,以此來完成The chair的拼接,不僅節省了木料,還完整地保留木材的本真成分,讓光澤如出水芙蓉般純天然。Marianne曾說:「這是一個藝術化的決定。」 原始的卯榫結構,減輕了椅子的保養難度,提升了椅子的藝術格調,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我們總在說舊物換新,認為老一輩的陳舊坐具總會被時代淘汰,大浪淘沙,什麼都留不下,事實並非如此。舊座椅留下的技術歷久彌新,與新技術結合後,會煥發出更為蓬勃的生機。而那些確實被遺棄被擱置的傢具,也將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連同在故鄉大院圍坐夜話的歲月,始終與我們的生活相生相伴。紅塵滾滾,時代更迭,昨日重現,舊物便是我們靈魂的一角,即使褪色,也不會徹底消失。




舊物新生專題



椅子合集


點擊立即購買





撰文_九任 | 編輯_惟斯



更多美好家居生活指南


請點擊下方圖片,並關注下我們哦!



茶几的尷尬前世今生,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少說起它?


不看不知道!你最熟悉的砧板原來還有這麼多故事!看完想換砧板!


扎心!沒有棉枕羽絨被的年代,我們的祖宗原來是這麼過來的!?


你還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尖叫設計


每天為好設計WOW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看風景還是變成風景本身?或許你都可以
用它睡覺,我再也沒見過凌晨4點的上海

TAG:尖叫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