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千古第一才女,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
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正在熱播,劇中趙麗穎飾演的明蘭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奇女子。而寫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一傳世名句的,更是一位曠世奇女子,她就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趙麗穎劇照
李清照出身官宦人家,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當朝大臣,著名學者,母親是狀元大臣的孫女,也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李清照天性聰慧,加上家庭文化的熏陶,很快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才華,名動京城。18歲時,李清照嫁給了當朝宰相之子趙明誠,兩人情投意合,過著神仙眷侶般的恩愛生活。但20多年後,這美好的一切隨著北宋的滅亡結束了。北宋京城被金國女真人攻破後,李清照一家跟著朝廷向南逃亡。不久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孤身一人,國破家亡,愛人永逝,又被小人所騙,改嫁後再離婚,晚年過著孤苦凄涼的生活。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給了李清照蜜糖一樣的前半生,也給了她苦海一般的後半生。但無論是甜是苦,都成了李清照詩詞創作尤其是詞的創作的豐富營養,共同成就了她超一流的藝術水平。
李清照雕塑
宋朝把詞分成兩大派別,婉約派和豪放派。簡單來說,婉約派主要寫柔情,細膩委婉;豪放派主要寫豪情,豪壯奔放。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就大概明白了。
話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次問別人,我的詞和那個柳永的詞相比,誰的更好?那人回答得非常的妙,他說,柳永的詞呀,只適合十七八歲的少女拿著紅牙拍板,清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大學士您的詞呢,就需要關西大漢,拿著銅琵鐵板,高唱「大江東去」了。
由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蘇東坡的詞是豪放派的,而柳永的詞則是婉約派的。並且詞在古代其實就是文人創作的歌詞,給人配樂歌唱的。其實,從詞最初的發源來說,主要是出於生活消遣的目的寫的,譬如文人宴會上需要助興,寫首歌詞讓歌妓配樂吟唱。如果說詩歌像男子,陽剛直率,那麼詞就要像女子,細膩溫柔。所以詞的正宗審美要求是柔媚婉約。一開始多由男性詞人模仿女子口吻來寫婉約詞,到了李清照,以女子之身來抒寫女性的生活情感,自然得心應手,細緻入微。李清照在婉約詞的創作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成就,被尊為婉約派詞宗。
李清照的詞作內容豐富,感情真率,隨著她生活軌跡的變化,詞作內容和情感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少女生活時期
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是玫瑰色的,在父母的寵愛下,過著天真爛漫自在逍遙的生活。一首《如夢令》就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這首詞一開始就說,「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我時常記得跟著小夥伴一起去溪亭遊玩的那一天,一玩就玩到了傍晚天黑,因為之前酒喝得有點多了,加上一心貪玩,一下子忘記了回家的路怎麼走。李清照接著說「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等到玩好了,劃著小船回去,卻迷了路,不小心划進入荷花的深處。最後發生了什麼呢?「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大家爭著划船,劃呀劃呀,動靜太大,把已經棲息的一群水鳥給驚飛了。
李清照用歡快自然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次有趣的遊玩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她自由任性的少女生活。如果說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少女,那麼在接下來的《點絳唇》中,我們將看到一個嬌憨可愛、古靈精怪的少女。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少女剛剛在院子里盪完鞦韆,此時正站起來活動活動之前緊握鞦韆索的雙手。在她身旁,梅花正在朵朵綻放,花瓣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因為盪鞦韆盪得太盡興,少女身上出了一層薄汗,把輕軟的紗衣都浸濕了。正在休息,突然一位客人走了進來。「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見到這位客人,少女連忙害羞地跑走,慌亂之間連鞋都沒有來得及穿好,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到底是什麼客人,讓李清照這樣大方任性的女子都如此慌亂呢?我們來看最後兩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明白了吧,來的人正是像青梅竹馬般情意相投的未婚夫趙明誠啊。古人保守,沒結婚就見面,是有失禮節的。所以李清照趕緊避開,但又忍不住內心的激動,想看看風度翩翩的未婚夫,進門的一瞬間,裝作回頭聞聞青梅可香,趁機偷看了一眼趙明誠。想像一下這一幕,感受著少女李清照在情郎面前的小心機,此刻,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會心一笑?
這首《點絳唇》,語言清新明麗,描寫生動傳神,細細品讀,就像在喝一杯茉莉花茶,清香撲鼻。
愛情生活時期
對李清照來說,嫁給趙明誠,就是嫁給了愛情。結束了天真爛漫的少女生活,李清照進入了美滿幸福的愛情婚姻生活。這一時期,她寫了不少詞作來表達愛情的甜蜜和閑愁。
我們來看這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一個春天的早晨,外面有人賣花,鮮花還帶著露珠,非常嬌艷美麗,李清照選了一枝最喜歡的買了下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正在欣賞美麗的鮮花,突然轉念一想,這花這麼好看,不知道丈夫看了,會不會覺得我沒有這花好看?於是就把鮮花插在鬢邊,對著丈夫撒嬌,非讓丈夫評價一下,自己與鮮花相比,到底哪一個更美麗。這道送命題,我們不知道趙明誠是如何回答的,但我們通過這首充滿民歌風情的詞作,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這對小夫妻之間的甜蜜親昵,柔情蜜意。
習慣了與丈夫情投意合耳鬢廝磨的生活,趙明誠外出做官後,李清照創作了大量的詞作來表達對他的無盡思念。這種思念並不是李清照一廂情願的獨角戲,趙明誠也深深地思念她,就像李清照在詞作《一剪梅》中寫的那樣「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人分隔兩地,彼此思念對方,不僅感情相通,還通過詩詞唱和來進行精神交流。他們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詩詞創作大賽。據歷史記載,李清照寄給趙明誠一首詞《醉花陰?重陽》,表達了在重陽節時對丈夫痴情的想念,最後三句寫道「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意思是,不要說清秋佳節不會讓人傷心,看那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我呀,因為太思念你,已經比那菊花還要消瘦了。趙明誠接到這首詞後,既感動又深受刺激,這首詞寫得實在太好了,他想寫出一首比妻子更好的詞來。於是閉門謝客,在屋裡憋了三天,刷刷刷寫了50首詞,將這首《醉花陰?重陽》雜在其中,請朋友們來評點,結果朋友們看了之後說,這些詞中只有三句最好,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從此對李清照的才華心悅誠服,自嘆不如。的確,一般都是把女子比作艷麗的桃花、牡丹等,將女子比作清寒的菊花已經少見,更何況還突出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不僅表明了自己因相思而消瘦,更將菊花的清香和自身的神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李清照的筆力和才情絕對是超一流的水平。
趙明誠對妻子李清照的愛意和欽佩,估計跟民國時期梁思成對林徽因的一樣。林徽因是公認的民國才女,梁思成說:「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對我來說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晚年生活時期
李清照的幸福生活,隨著北宋的滅亡、丈夫的病逝,匆匆結束了。她在後半生寫的詞作多是悼念丈夫、思念故國,一片凄苦悲涼。
她在《孤雁兒》中寫道,「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明城已逝,人去樓空,還有誰來吹簫給我聽呢?縱然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跟我一起倚著欄杆欣賞呢?我折下一枝梅花,想送給你,可是找遍人間天上,都找不到你。
她在《添字採桑子》里寫道「悲傷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逃亡到了南方,經常悲傷滿懷,無法入睡,偏偏在三更時分又下起了雨,打在芭蕉葉上,點點滴滴,響個不停。我這個北方來的人聽不慣這個聲音,於是披衣起床不再睡了。
她在《武陵春》里寫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景物依舊,人事已變,感覺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了,想要向人傾訴自己的悲傷,還沒張口,眼淚先流了下來。
聽著這些詞句,你是否有種錯覺,感覺這已經不是李清照,而是另外一個人。但從詞作本身高超的藝術成就來說,這分明又是李清照的手筆。悲傷眼淚、孤獨凄涼,成了她晚期詞作的主旋律,濃得化不開的深悲巨痛催生了她的巔峰之作——《聲聲慢》。
詞作一開篇就連用14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樣的藝術創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成了她的專有品牌。而詞作的結尾,一聲低沉的嘆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令人心碎,晚年李清照儼然成了愁的化身。
少女生活時期的天真浪漫,愛情生活時期的甜蜜美好,晚年生活時期的孤獨悲痛,李清照,這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一生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詞中。
詞人合一,她是用生命在創作。在歷史的長河中,李清照,是獨一無二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