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的槍聲

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的槍聲

巴爾幹半島地處亞非歐大陸之間,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從十九世紀起,北面沙皇俄國企圖打通地中海的通道,奧匈帝國企圖向南擴張直通亞得里亞海,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此,巴爾幹半島成為俄,奧,英,法等強烈爭奪的地區,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1903年之後,塞爾維亞掌權者是一群激進的民族主義軍官,追求著一種激烈的反奧匈帝國政策,發展成為南斯拉夫人反抗國外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核心。這種發展趨勢使得奧匈帝國統治者不安,尤其是巴爾幹戰爭之後的巴爾幹地區,民族主義熱情高漲,明面上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敵對,暗地裡奧匈帝國背後的德國和塞爾維亞背後的俄國也摩擦不斷。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亞為紀念結婚14周年,前往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做特別訪問。在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期間是6月28日,正是1389年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也是塞爾維亞人民的國恥日,奧匈帝國選這一天作為演習,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這一事件無疑極大傷害了塞爾維亞人民的民族情感,儘管當時塞爾維亞當局對奧匈政府發出過警告,但奧匈政府置若罔聞。

6月28日,斐迪南行程照舊,埋伏在街道旁的暗殺者向斐迪南大公的汽車投擲了一枚炸彈,但是並沒有投准,只是炸傷了路邊的幾名百姓。這一情況下斐迪南依然堅持原有的安排。在車隊走到拉丁橋路口,一名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年輕人向斐迪南夫婦連開兩槍,一槍打在費迪南脖子上,另一槍打在費迪南妻子的腹部,車隊掉過頭來,迅速越過拉丁橋,前往總督府,斐迪南大公夫婦相繼死去。

開槍打死費迪南夫婦的是一名17歲的波斯尼亞青年,當時僅是一名中學生,事後被判20年有期徒刑,1918年4月份死在監獄裡。塞爾維亞人民為了紀念其愛國行為,在他行刺的路口鋪石板,刻腳印,在路邊的牆上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普林西普在這裡用他的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嚮往。」

這一事件鼓舞著奧匈帝國境內塞爾維亞人的民族主義情懷,而當時的歐洲,帝國主義列強已經準備重新劃分版圖,瓜分世界,並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薩拉熱窩事件打破了歐洲本來就難以為繼的平靜局勢,在這一形勢下世界大戰爆發已經不可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橘里 的精彩文章:

TAG:一隻橘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