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都坐出許多「病」來了,太嚇人了!
你們修道打坐想身體健康,結果反而腰酸背痛,各種難過都來了,這就要明白道家說「弱者道之反也」的道理,在恢復你的健康以前,是會有一度感覺很衰弱,比沒有做工夫之前還要差。
「弱者道之反」,也就是老子說的「弱者道之用」。這個原理等於西方人的諳語,黎明以前的黑暗。
所以每過一關都感到身體不適,並不是打坐把你坐出病來了,是身體內部本來已經有問題,因為打坐幫你恢復,在恢復的時候,反而有酸痛、麻的現象,然後就被嚇得不敢打坐修道了,神仙這一條路也就走不下去了。
所以你本身沒有神仙的骨格,碰到真的神仙,他就算把方法告訴你,你也不會!
問:靜坐時身體會顫動、發冷、發熱、發汗?
答:假使是因為靜坐的影響而有這種現象,這是病態的發露,因為內部本來有病,因靜坐而引發宿疾,就使你感覺清楚。
如果病很輕微,因靜坐發冷、發熱、顫抖(動),身體就會自然好轉。如果病比較嚴重,自己有醫學知識的就曉得治療,不然的話,要找醫生研究。
這是靜坐的自然現象,不是靜坐引起的毛病。這是好現象,自己就知道怎麼樣去保養治療。
問:為什麼靜坐後反而感覺腰酸、背痛、腳麻、覺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風寒感冒?
答:那是本來就有那麼多病。和前面的問題一樣,因靜坐而反應出內在的病,並不是靜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問題,如果自己不懂的話,趕快去看醫生。
問:靜坐坐得好,會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對靜坐坐得好的人來講,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氣脈走通了,在清理腸胃。
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後像水瀉一樣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靜坐的效果到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不要病態的腹瀉當作好現象,那是不多的,要求醫藥才好。
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經常習慣於動態;在心理方面,如意識、思想、知覺、情感等,好比多頭的瀑布、澎湃的江河。
真有「無盡長江滾滾來」的趨勢;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經的感受、氣息的運行,時時刻刻都會發生苦樂的感受,
尤其在靜坐的時候,如果身體早已潛伏有病根,它可能會發生酸、痛、冷、熱、癢等感覺,比起不靜的時候還要強烈。
「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欲靜而動亂愈多,所以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
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靜坐」會「走火入魔」。
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
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對治,甚之有至於白日遺精,大小便隨時遺精,與靜坐時遺精的嚴重癥候。
關於這些現象的來源,中醫認為是腎虧的關係;西醫認為是與腎臟或腎上腺、性腺和腦下垂腺,以及神經衰弱等因素有關。
若是女性練習靜坐,素來患有腎虧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會有白帶等現象發生。其實這不是因為靜坐的關係而產生這種不良的後果與副作用。
實在是因為靜坐的關係,發動身體內部氣機的潛能,在將要通過而尚未通過腎臟與腰部的階段,由於這些部位的神經與腺路有了宿疾的障礙,所以引起這些癥狀的並發。
如果知道了這個原理,再得明師指導而知道對治的方法,只要過此一關,則一切有關這一部分的宿疾頓消,恢復健康壯盛,自然不成問題。
倘使沒有明師的指導,不知對治的方法,最好是暫時停止靜坐,等恢復健康時,再來靜坐,如果又因靜坐而重發時,就不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恆,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完全恢復健康。
因為對治的方法大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運用身體運動的各種不同姿態,再配合醫藥的調整,相當繁複,故只能說到如此而已。
但在此階段,最要緊的守則,必須要絕對斷絕男女的性行為,倘使能做到不但沒有性的行為,而且無性的慾念,那便是真正無上的大葯,決定可以及早恢復健康。
至於健康恢復中的變化反應,則因男女性別、年齡老少、體能強弱而有不同,恕難一一評說,實非因為守密而不言也。
在靜坐的過程中,感覺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脹痛,或者有神經緊縮等現象。它的原因雖然很多,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原因包括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上升的必然現象;一是生理病態的反應。
病態的反應,這是指一般體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現象。所謂體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內髒的病症,或者病根隱而未發。
如果是有這些病症的人,當他練習靜坐到達某一階段時,就會感覺到背部脹痛猶如重壓,腰軟乏力或有疼痛等感覺。
甚至還有背部神經抽搐痙攣等的現象;或者感覺在肩凝——兩邊肩膀連帶後腦的背部,有強硬難受的感受;或者脹痛得汗流浹背,或冷、或熱。
如果有了上述這些情形,首先必須了解這不是靜坐出了毛病,因為靜坐只是休息的方式之一,一個人和動物,絕不會因休息而產生毛病的。這是證明自己生理上已經有了潛伏性的疾病之反應,是值得慶幸的事。
因為不經過靜坐的測驗,你還不知道自己身體已經有病。而且自己能夠感覺到有病痛,正是體能發出自我治療的功效,並非是病入膏肓,達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例如一個人受了傷,而不感覺傷處的疼痛,那就是傷勢嚴量的信號。
如果傷勢稍好,便會感覺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當感冒病菌尚潛伏在內時,還無感冒的徵兆,如果發出感冒的現象來了,這便是感冒已較減輕了。
因此在靜坐的過程中,有了這些現象,便須注重醫藥的治療,以配合靜坐,只要具有堅定的信念,度過了這些難關,便自然而然的漸入佳境了。
如果是身體內部並不真實健康,或者頭腦與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潛在,或者如中醫所講「上焦」有火(發火)。
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腸胃病與各種輕重病症的關係,也可能因此而呈現眼角膜發紅,或耳鳴、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現象。
如果是牙齒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齒動搖等狀況出現。如果是有感冒潛伏在內,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會在淋巴腺相似發炎,或者頭腦神經疼痛,或前後腦神經疼痛等癥狀發生。
但千萬要記住這不是因為靜坐而帶給你不祥的毛病,實在是因為早已有病根在內,經過靜坐而促使它的發現。
換言之,這是因為靜坐的關係,促使自己內在的體能發生自我治療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恆,再配合醫藥的治療,必然可使自己恢復絕對的健康,因此,自古學道的人,經常都必須對醫理有所心得。
有許多學習靜坐的人,在靜坐的過程中,氣機發生了變化時,心念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感覺的境界牽制,尤其到達腦部的時候,對感覺的注意力更為強烈。
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緊、橫隔膜上縮,甚至,連帶而有胃口不開,食欲不振、大便不暢,或大便秘結等暫時的現象。
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劑或通便藥等,也有幫助,但無論是中藥成西藥,最好要有醫學的知識和經驗。
也許因為戰事中死人太多了,枉死者沒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
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
詫異為什麼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變成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
踏的鞋,可是從沒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頭髮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
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裡那樁罕物——
一個真正的女孩子。有許多都市女孩子已經是裝模做樣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許多女
孩子只是渾沌痴頑的無性別孩子,還說不上女人。方鴻漸立刻想在她心上造個好印象。唐小
姐尊稱他為「同學老前輩」,他抗議道:「這可不成!你叫我『前輩』,我已經覺得像史前原
人的遺骸了。你何必又加上『老』字?我們不幸生得太早,沒福氣跟你同時同學,這是恨事。
你再叫我『前輩』,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過時的人,太殘忍了!」
唐小姐道:「方先生真會挑眼!算我錯了,『老』字先取消。」
蘇小姐同時活潑地說:「不羞!還要咱們像船上那些人叫你『小方』么?曉芙,不用理
他。他不受抬舉,乾脆什麼都不叫他。」
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像音樂停止後裊裊空中的餘音。許多
女人會笑得這樣甜,但她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軟操,彷彿有教練在喊口令:「一!」忽然
滿臉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個空臉,像電影開映前的布幕。他找話出跟她講,
問她進的什麼系。蘇小姐不許她說,說:「讓他猜。」
方鴻漸猜文學不對,教育也不對,猜化學物理全不對,應用張吉民先生的話道:「Search
me!難道讀的是數學?那太利害了!」
唐小姐說出來,原來極平常的是政治系。蘇小姐注一句道:「這才利害呢。將來是我們
的統治者,女官。」
方鴻漸說:「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虛虛實實,以退為進,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
下來全有。女人學政治,那真是以後天發展先天,錦上添花了。我在歐洲,聽過 Ernst Bergmann
先生的課。他說男人有思想創造力,女人有社會活動力,所以男人在社會上做的事該讓給女
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裡從容思想,發明新科學,產生新藝術。我看此話甚有道理。女人不
必學政治,而現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學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戲劇全是反串。」
蘇小姐道:「這是你那位先生故作奇論,你就喜歡那一套。」
方鴻漸道:「唐小姐,你表姐真不識抬舉,好好請她女子參政,她倒笑我故作奇論!你
評評理看。老話說,要齊家而後能治國平天下。請問有多少男人會管理家務的?管家要仰仗
女人,而自己吹牛說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區區家務不屑理會,只好比造房子要先向半空里
蓋個屋頂。把國家社會全部交給女人有許多好處,至少可以減少戰爭。外交也許更複雜,秘
31
密條款更多,可是女人因為身體關係,並不擅長打仗。女人對於機械的頭腦比不上男人,戰
爭起來或者使用簡單的武器,甚至不過揪頭髮、抓頭皮、擰肉這些本位武化,損害不大。無
論如何,如今新式女人早不肯多生孩子了,到那時候她們忙著干國事,更沒工夫生產,人口
稀少,戰事也許根本不會產生。」
唐小姐感覺方鴻漸說這些話,都為著引起自己對他的注意,心中暗笑,說:「我不知道
方先生是侮辱政治還是侮辱女人,至少都不是好話。」
蘇小姐道:「好哇!拐了彎拍了人家半天的馬屁,人家非但不領情,根本就沒有懂!我
勸你少開口罷。」
唐小姐道:「我並沒有不領情。我感激得很方先生肯為我表演口才。假使我是學算學的,
我想方先生一定另有議論,說女人是天生的計算動物。」
蘇小姐道:「也許說你這樣一個人肯念算學,他從此不厭恨算學。反正翻來覆去,強詞
奪理,全是他的話。我從前並不知道他這樣油嘴。這次同回國算領教了。大學同學的時候,
他老遠看見我們臉就漲紅,愈走近臉愈紅,紅得我們瞧著都身上發難過。我們背後叫他『寒
暑表』,因為他臉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學生距離的遠近,真好玩兒!想不到外國去了
一趟,學得這樣厚皮老臉,也許混在鮑小姐那一類女朋友里訓練出來的。」
方鴻漸慌忙說:「別胡說!那些事提它幹嗎?你們女學生真要不得!當了面假正經,轉
背就挖苦得人家體無完膚,真缺德!」
蘇小姐看他發急,剛才因為他對唐小姐賣開的不快全消散了,笑道:「瞧你著急得那樣
子!你自己怕不是當面花言巧語,背後刻薄人家。」
這時候進來一個近三十歲,身材高大、神氣軒昂的人。唐小姐叫他「趙先生」,蘇小姐
說:「好,你來了,我跟你們介紹:方鴻漸,趙辛楣。」趙辛楣和鴻漸拉拉手,傲兀地把他從
頭到腳看一下,好像鴻漸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園讀本,問蘇小姐道:「是不是跟你同船
回國的那位?」
鴻漸詫異,這姓趙的怎 知道自己,忽然想也許這人看過《滬報》那條新聞,立刻局促
難受。那趙辛楣本來就神氣活現,聽蘇小姐說鴻漸確是跟她同船回國的,他的表情說彷彿鴻
漸化為稀淡的空氣,眼睛裡沒有這人。假如蘇小姐也不跟他講話,鴻漸真要覺得自己子虛烏
有,像五更雞啼時的鬼影,或道家「視之不見,摶之不得」的真理。蘇小姐告訴鴻漸,趙辛
楣和她家是世交,美國留學生,本在外交公署當處長,因病未隨機關內遷,如今在華美新聞
社做政治編輯。可是她並沒向趙辛楣敘述鴻漸的履歷,好像他早已知道,無需說得。
趙辛楣躺在沙發里,含著煙斗,仰面問天花板上掛的電燈道:「方先生在什麼地方做事
32
呀?」
方鴻漸有點生氣,想不理他不可能,「點金銀行」又叫不響,便含糊地說:「暫時在一家
小銀行里做事。」
趙辛楣鑒賞著口裡吐出來的煙圈道:「大材小用,可惜可惜!方先生在外國學的是什麼
呀?」
鴻漸沒好氣道:「沒學什麼。」
蘇小姐道:「鴻漸,你學過哲學,是不是?」
趙辛楣喉嚨里乾笑道:「從我們干實際工作的人的眼光看來,學哲學跟什麼都不學全沒
兩樣。」
「那麼提趕快找個眼科醫生,把眼光驗一下;會這樣東西的眼睛,一定有毛病。」方鴻
漸為掩飾鬥口的痕迹,有意哈哈大笑。趙辛楣以為他講了俏皮話而自鳴得意,一時想不出回
答,只好狠命抽煙。蘇小姐忍住笑,有點不安。只唐小姐雲端里看廝殺似的,悠遠淡漠地笑
著。鴻漸忽然明白,這姓趙的對自己無禮,是在吃醋,當自己是他的情敵。蘇小姐忽然改口,
不叫「方先生」而叫「鴻漸」,也像有意要姓趙的知道她跟自己的親密。想來這是一切女人
最可誇傲的時候,看兩個男人為她爭鬥。自己何苦空做冤家,讓趙辛楣去愛蘇小姐得了!蘇
小姐不知道方鴻漸這種打算;她喜歡趙方二人鬥法比武搶自己,但是她擔心交戰得太猛烈,
頃刻就分勝負,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邊就不熱鬧了。她更擔心敗走的偏是方鴻漸;她要借
趙辛楣來激發方鴻漸的勇氣,可是方鴻漸也許像這幾天報上戰事消息所說的,「保持實力,
作戰略上的撤退。」
趙辛楣的父親跟蘇文紈的父親從前是同僚,民國初元在北京合租房子住。辛楣和蘇小姐
自小一起玩。趙老太太肚子里懷著他,人家以為她准生雙胞。他到四五歲時身體長大得像七
八歲,用人每次帶他坐電車,總得為「五歲以下孩童免票」的事跟賣票人吵嘴。他身大而心
不大,像個空心大蘿蔔。在小學裡,他是同學們玩笑的目標,因為這樣龐大的箭垛子,放冷
箭沒有不中的道理。他和蘇小姐兄妹們遊戲「官打捉賊」,蘇小姐和她現在已出嫁的姐姐,
女孩子們跑不快,拈著「賊」也硬要做「官」或「打」,蘇小姐哥哥做了「賊」要抗不受捕,
只有他是乖乖挨「打」的好「賊」。玩紅帽兒那故事,他老做狼;他吃掉蘇小姐姊妹的時候,
不過抱了她們睜眼張口做個怪樣,到獵人殺狼破腹,蘇小姐哥哥按他在泥里,要摳他肚子,
有一次真用剪刀把他衣服都剪破了。他脾氣雖好,頭腦並不因此而壞。他父親信算命相面,
他十三四歲時帶他去見一個有名的女相士,那女相士贊他:「火星方,土形厚,木聲高,牛
的生意。那年春天,
所候特別好。這春所鼓動得人心像嬰孩出齒時的牙齦肉,受到一種生機透芽的痛癢。上海是
個暴發都市,沒有山水花柳作為春的安頓處。公園和住宅花園裡的草木,好比動物園裡鐵籠
子關住的野獸,拘束、孤獨,不夠春光盡情的發泄。春來了只有向人身心裡寄寓,添了疾病
和傳染,添了姦情和酗酒打架的案件,添了孕婦。最後一樁倒不失為好現象,戰時人口正該
補充。但據周太太說,本年生的孩子,大半是枉死鬼陽壽未盡,搶著投胎,找足前生年齡數
目,只怕將來活長。
這幾天來,方鴻漸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早晨方醒,聽見窗外樹上鳥叫,無理
由地高興,無目的地期待,心似乎減輕重量,直長升上去。可是這歡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
的氣球,上去不到幾尺,便爆烈歸於烏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無名悵惘。他坐立不安地要活
動,卻頹唐使不出勁來,好比楊花在春風裡飄蕩,而身輕無力,終飛不遠。他自覺這種惺忪
迷怠的心緒,完全像填詞里所寫幽閨傷春的情境。現在女人都不屑傷春了,自己枉為男人,
還脫不了此等刻板情感,豈不可笑!譬如鮑小姐那類女人,決沒工夫傷春,但是蘇小姐呢?
她就難說了;她像是多愁善感的古美人模型。船上一別,不知她近來怎樣。自己答應過去看
她,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許從此多事,可是實在生活太無聊,現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
比睡不著的人,顧不得安眠藥片的害處,先要圖眼前的舒服。
方鴻漸到了蘇家,理想蘇小姐會急忙跑進客堂,帶笑帶嚷,罵自己怎不早去看她。門房
送上茶說:「小姐就出來。」蘇家園裡的桃花、梨花、丁香花都開得正好,鴻漸想現在才陰曆
二月底,花已經趕早開了,不知還剩些什麼,留作清明春色。客堂一扇窗開著,太陽烘焙的
花香,濃得塞鼻子,暖得使人頭腦迷倦。這些花的香味,跟蔥蒜的臭味一樣,都是植物氣息
而有葷腥的肉感,像從夏天跳舞會上頭髮里發泄出來的。壁上掛的字畫里有沈子培所寫屏條,
錄的黃山谷詩,第一句道:「花氣薰人慾破禪。」鴻漸看了,會心不遠,覺得和尚們聞到窗外
這種花香,確已犯戒,與吃葷相去無幾了。他把客堂里的書畫古玩反覆看了三遍,正想沈子
培寫「人」字的捺腳活像北平老媽子纏的小腳,上面那樣粗挺的腿,下面忽然微乎其微的一
頓,就完事了,也算是腳的!蘇小姐才出來。她冷淡的笑容,像陰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
就:「方先生好久不見,今天怎麼會來?」鴻漸想去年分別時拉手,何等親熱;今天握她的
手像捏著冷血的魚翅。分別時還是好好的,為什麼重見面變得這樣生分?這時候他的心理,
29
彷彿臨考抱佛腳的學生睡了一晚,發現自以為溫熟的功課,還是生的,只好撒謊說,到上海
不多幾天,特來拜訪。蘇小姐禮貌周到地謝他「光臨」,問他「在什麼地方得意」。他囁嚅說,
還沒找事,想到內地去,暫時在親戚組織的銀行里幫忙。蘇小姐看他一眼道:「是不是方先
生岳家開的銀行?方先生,你真神秘!你什麼時候吃喜酒的?咱們多年老同學了,你還瞞得
一字不提。是不是得了博士回來結婚的?真是金榜掛名,洞房花燭,要算得雙嘉臨門了。我
們就沒福氣瞻仰瞻仰方太太呀!」
方鴻漸羞愧得無地自容,記起《滬報》那節新聞,忙說,這一定是從《滬報》看來的。
便痛罵《滬報》一頓,把干丈人和假博士的來由用春秋筆法敘述一下,買假文憑是自己的滑
稽玩世,認乾親戚是自己的和同隨俗。還說:「我看見那消息,第一個就想到你,想到你要
笑我,瞧不起我。我為這事還跟我那掛名岳父鬧得很不歡呢。」
蘇小姐臉色漸轉道:「那又何必呢!他們那些俗不可耐的商人,當然只知道付了錢要交
貨色,不會懂得學問是不靠招牌的。你跟他們計較些什麼!那位周先生總算是你的尊長,待
你也夠好,他有權利在報上登那段新聞。反正誰會注意那段新聞,看到的人轉背說忘了。你
在大地方已經玩世不恭,倒向小節上認真,矛盾得太可笑了。」
方鴻漸誠心佩服蘇小姐說話漂亮,回答道:「給你這麼一說,我就沒有虧心內愧的感覺
了。我該早來告訴你的,你說話真通達!你說我在小節上看不開,這話尤其深刻。世界上大
事情像可以隨便應付,偏是小事倒絲毫假借不了。譬如貪官污吏,納賄幾千萬,而決不肯偷
人家的錢袋。我這幽默的態度,確不徹底。」
蘇小姐想說:「這話不對。不偷錢袋是因為錢袋不值得偷;假如錢袋裡容得幾千萬,偷
了跟納賄一樣的安全,他也會偷。」可是她這些話不說出來,只看了鴻漸一眼,又注視地毯
上的花紋道:「虧得你那玩世的態度不徹底,否則跟你做朋友的人都得寒心,怕你也不過面
子上敷衍,心裡在暗笑他們了。」
鴻漸忙言過其實地擔保,他怎樣把友誼看得重。這樣談著,蘇小姐告訴他,她父親已隨
政府入蜀,她哥哥也到香港做事,上海家裡只剩她母親、嫂子和她,她自己也想到內地去。
方鴻漸說,也許他們倆又可以同路蘇小姐說起有位表妹,在北平他們的母校里讀了一年,大
學因戰事內遷,她停學在家半年,現在也計劃復學。這表妹今天恰到蘇家來玩,蘇小姐進去
叫她出來,跟鴻漸認識,將來也是旅行伴侶。
蘇小姐領了個二十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出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妹唐曉芙。」唐小姐嫵媚
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
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道教的洞天福地,都在風光雄奇秀麗的名山之中。著名的道教宮觀以坐落名山者居多,大多聳立在高山危岩之上,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在中國的許許多多名山中,都留下了道教文化的沉積。
一、道教的崇向山林
道教這一土生土長的宗教,是在中國的哲學、科學、風俗、民情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它主要由長江文化孕育而成,創始人張道陵由吳入蜀,以楚文化的老莊道學為基礎,吸取了燕齊文化的神仙思想,又揉合巴蜀文化的鬼道巫風,在鶴鳴山創立了道教。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老子所著的道家經典《道德經》,宣揚以「道」為中心的學說。他從「道法自然」出發,標榜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在這個基礎上重視修道養壽,是他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貢獻,可以說是生命科學的老祖宗。
我國遠古時代就產生了神靈崇拜,這是各民族都有過的原始思維的表現。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又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了獨特的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和遠古神話傳說聯繫著,我國古代神話傳說有崑崙和蓬萊兩大系統。神仙住在西方昆崙山上和東海蓬萊三島之中,個個風姿綽約,活得逍遙自在,吸甘露,食玉屑,服靈芝,住黃金宮闕,觀奇花瑤草,畜珍禽異獸,特別是掌握著長生不老之葯,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得。與神仙信仰相適應,方土也就應運而生。他們揚言能和神仙相通,能以符咒和靈丹妙藥為人治病,還能幫助具備條件的人跨入仙界。一些皇帝為了能長生不老,就命方士到神山仙島去求不死之葯。當然,這樣的願望是無從實現的,方士因此而倒霉者不乏其人。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創五斗米道,道教正式產生。從此以後,方士變成了道士,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道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思潮,而且也作為一種社會力量,積极參与社會生活,逐漸起著多方面的影響。一些著名的道士,以道家之「道」為核心,將縹緲難求的神仙信仰加以發展,又吸取和改造了符水丹藥等治病之術,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法術體系。道教比起過去的神仙信仰有顯著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本人的自我修鍊。也就是說,成仙之道是有的,但要自己去尋求。只要修鍊到家了,就能有成仙之望。如果不能修成,責任自然在於自己。
道教在教義上與佛教最大的區別,也是與其它一切宗教的主要不同之處,就突出地表現在「貴生」上。佛教認為,人生在世罪孽深重,應當深深地懺悔和苦苦地修鍊,以求得來世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道教卻追求現世之樂,以今世修道成仙為理想境界。養生的要旨,在於清靜、無為。這就應該排除塵世俗務,正心誠意。而養生的許多方法,諸如煉丹、守一、行氣、服食等,也必須排除俗務。因而修鍊者大都隱居於深山老林之中,結草為廬,采果為食,透出一種仙氣。我國的許多美好的自然環境,正是道士們修鍊的最理想的地方,也就逐漸變為道教活動的場所,從而形成了一座座道教名山。
道教以修道成仙,羽化升天為理想。信徒們認為求仙有術,只要清心靜修自有神仙指點。由於術數有別,一旦修鍊成功,有的可成為天仙,有的可以成為地仙。天仙飛升天界,地仙的居處在十洲三島、洞天福地。十洲三島,都在四海之中。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則在陸地之內。它們大多是名山勝景,都可以實指某地。道書中有唐道士司馬承禎編集的《天地宮觀圖》,唐末杜光庭編撰的《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二書所載雖不盡相同,但都詳敘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所在之處。按照道教的說法,洞天福地都有某仙人或真人領治,其間大多是仙真得道之所。這些名山勝景,大概都是唐代以前道教活動就比較集中、比較活躍的地方,道士將這些地方編排在案,於是就有了那麼些洞天福地。這些洞天福地遍布神州大地,使道教虛無而幽深的玄理具體化了,對道教的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二、從洞天福地看道教發展
道教的洞天福地,囊括了我國眾多的名山,雖然其中有的衰落了,但是,大多數在道教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沉積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容。
終南山離古都西安很近,在歷史上是逸人羽士隱居之處。樓觀台就在終南山的北麓,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道教宮觀的「觀」就是從這裡沿用下來的,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現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樓觀台是周代函谷關令尹喜的故居,他在這裡結草為樓,以為觀星望氣之所,所以名之為草樓觀。老子由楚地西來秦國,尹喜就懇請他到草樓觀,挽留他在這裡著書以傳後世。老子為說《道德經》,寫下了這一傳世的經典之作。如今,樓觀台還有說經台和老子系牛處等,這些都成了道教教主的聖跡。
南北朝時期,樓觀台建起了初具規模的道觀。當時社會動蕩,許多道士潛來終南山隱居修道,其中有一些是當時的高道,形成了以終南山為中心的道派。到了唐代,這裡的道教進入了鼎盛階段。唐初皇帝以老子為遠祖,李淵父子興兵時又得到過樓觀台道士的資助,所以朝廷大力扶植樓觀台的道教。高祖武德三年,皇帝李淵親臨樓觀台拜謁老子,並賜地十多頃,敕令擴建宮觀,特修建宗聖宮,意為「祖宗賢聖」之宮,從此以後賞賜不斷。金元之際,王重陽在終南山下隱居修道,後對傳統道教進行了改革,創立了全真道。這個道派,迅速發展,特別在北方影響很大,成為與正一道並立的兩大道派之一。樓觀奉全真道龍門宗,並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老子開道教玄義,被尊為道教始祖,樓觀為老子說經傳道之地,道門公認道教始於樓觀,所以不管是全真道派,還是正一道派,都稱樓觀為「終南祖庭」。
說經台,就是老子為尹喜講授《道德經》的地方,為現今樓觀台的中心,建於海拔560米的峰頂。這裡南依秦嶺,北瞰渭水,層巒疊嶂,茂林修竹,得仙山之靈氣。從這裡南望,峻峰之上有一座八卦形的老子煉丹爐,東南有老子打鐵淬火的仰天池,附近還有老子修真養性的棲真亭。這裡現存碑石七十多通,如唐歐陽詢所書的《大唐宗聖觀記》,宋米芾、蘇軾等人的詩碑和詩詞刻石,元趙子昂的隸書《上善池》刻石等,都是彌足珍貴的文物。此外,還有李白、王維、岑參、溫庭筠、蘇軾、蘇轍、薩都刺等的題詩,留下了歷代著名詩人遊覽樓觀台的體驗。
江西龍虎山在道教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據道書中記載,第一代天師曾在這裡修道煉丹。到了晉代,第四代天師張盛遵其父張魯之囑,攜祖傳印劍自漢中遷回「龍虎山祖師玄壇」。從此以後,歷代子孫就都居住在此,繼承祖訓,世襲道統,傳道布教,至今已傳六十三代。這裡是道教正一天師的祖庭,又稱為第三十二福地,在道教史上有著極大的影響,天師府現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
談到道教名山,自然會想起茅山,它在十大洞天中列為第八洞天,茅山道士素來有名,活躍在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之中。茅山原名句曲山,位於江蘇省西南部。西漢時,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來此隱居修鍊。他們擅長醫道,精於藥理,行醫民間,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愛戴。為了紀念他們,改句曲山之名為茅山。後來,道教在此興起,就尊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
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於南京,南京成為政治文化中心。茅山離南京很近,不少名士和高道來此隱修,使茅山逐漸成為道教的中心。到了南梁時,著名道士陶弘景來茅山隱居,對茅山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陶弘景是聲望很高的大學者,有各種著述二百餘卷,廣及各門學科,又精通醫藥、鑄造、煉丹等方技,還擅長於辭章。他深得梁武帝的敬重,送太子到茅山拜他為師,朝廷遇有疑難之事都要向他請教。當時人們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茅山也得到「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譽。
隋唐之時,茅山已發展成為道教第一大宗,不少著名道士都出自茅山上清派,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茅山道。他們除根據《黃庭經》等,習練愛精寶氣諸道術外,又鑽研《易》學和老莊之言,注重著書立說以傳後世,使道教的教理教義漸臻完善。當時許多道教名山,大多直接或間接受茅山派的影響,如陶弘景的再傳弟子潘師正居嵩山,潘師正的弟子司馬承禎先後居衡山、桐柏山,杜光庭也是茅山派的傳人,後又傳道於青城山等道教名山。
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是道教的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足跡遍及江南各地,他的名字和許多道教名山聯繫著,現存遺迹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廣東羅浮山沖虛古觀,一處為杭州葛嶺抱朴道院,這兩處現都已列入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廣東羅浮山又名東樵山,與西樵山為姐妹山,素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說。東晉咸和年間,葛洪偕夫人鮑姑及子侄南下,來羅浮山結廬修鍊。他先在朱明洞前建南庵,初名為都虛觀,除修道煉丹外,還採葯為人治病,並又著書講學。跟他學習的信徒越來越多,就又增建了東、西、北三庵,後來還在白鶴峰建了白鶴觀。後來,他在羅浮山羽化成道,享年八十一歲。葛洪一生著述多達七十多種,共六百五十多卷。他的主要著作《抱撲子》,確定了戰國以來的神仙理論體系,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對道教的丹鼎派產生過重要影響。他撰寫的《金匱藥方》、《時後備急方》,則是我國古代醫學的珍貴遺產。
葛洪是羅浮山道教聖地的開創者,這裡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為第七洞天。後人為了紀念這位高道,在都虛觀原址建置葛洪祠,唐玄宗天寶年間擴建為葛仙祠,宋哲宗又賜「沖虛觀」匾額。沖虛古觀歷史最悠久,環境也最清幽,山門有石刻楹聯道是:「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巒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啟玄門。」走到大門前又可見刻著一副對聯,上面寫道:「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它們確切地概括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意蘊。古觀中有很多葛洪的遺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葛洪建造的煉丹灶。這一稀奇的煉丹爐,已成彌足珍貴的文物,站在它的面前可想見當年葛洪煉丹的情形,也是研究科學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離這裡不遠處有東坡亭,傳說蘇東坡很尊敬葛洪,在這裡建有東坡山房,開闢了一個葯圃,並以所種中草藥為題,寫下了《小圃五詠》。他在給兒子的一首詩中寫道:「東坡之師抱朴老,真契早己交前生。」
此外,諸如青城山、武當山、嶗山等,也都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遊覽道教的洞天福地,可以了解到道教發展的一斑,知道在發展中形成有道教派別,感受到道教文化的一些內容和特色。
三、道教名山的宮觀
宮觀,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鍊養性以及進行各種有關活動的場所。相對而言,稱作「宮」或稱作「觀」的,規模和影響都比較大一些。
宮觀是在道教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的。最初的修道者,大多隱居深山老林結草為廬,張道陵曾在好多山中修鍊,當時的道場都是非常簡陋的草屋。晉代的道館或稱廬,或稱治,或稱靖,或稱館,一般還大多是茅屋,有的在山洞旁築一簡易的房屋。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朝始有道觀之稱。後魏太武帝為寇謙之建壇、宇,並供養道士一百多人,可見這種道館已很可觀。北魏時終南山已有樓觀,北周時又有雲台觀、通道觀、玄都觀等,這時宮觀建築已具相當規模。南朝齊有興世館,梁有華陽上下館、朱陽館,也在逐漸向宮觀推進。唐代,在道教史上進入了繁盛時期,明確地以「觀」字代替了「館」字,宮觀建設有了迅速的增長,修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式宮觀,並從山林向城鎮發展。據《唐六典·祠都》記載:「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杜光庭在《歷代崇道記》中說,唐代有宮觀一千九百餘所。宋代,宮觀建設更加盛行,規模雖有大有小,但都趨向宮殿式,此後就大致定型。明清之際道教開始衰落,清修《圖書集成·道觀部》記載,全國各地古今道觀有三百三十六座。歷經多年戰亂,不少已經毀壞。
為了了解和欣賞道教宮觀,需要具有一定的道教知識;而如果細心地遊覽道教宮觀,那麼就又能增進對道教文化的認識。從名與實著眼,道教宮觀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主要供奉道教至尊之神,並以之命名;一是主要供奉某一教派先師,並根據其特色命名;一是主要供奉道教史上著名人物和道教神話人物,並用這些人物命名。從這些不同的宮觀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許多內容。
道教天神中最尊貴的首推「三清」,也就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出現,是對盤古開天闢地神話改造而來。其他兩位,靈寶天尊本於道教早期尊奉的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則本於道教教主老子的神話。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三清境,玉清聖境是元始天尊的居處,上清真境是靈寶天尊的居處,太清仙境是道德天尊的居處,也就是道教中最高境界的神仙洞府。在道教宮觀中,以玉清、上清、太清命名的為數最多,這些宮觀都以供奉三清神像為主,也是最典型的道教宮觀。
道教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多道派,各自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元代,全真派崛起以後,形成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全真道重清修,強調養性,持戒較嚴;正一道重符咒,講究醮儀,法事豐富。在這兩大道派以下,又各有不少較小的道派。它們都有自己活動的中心,這些教派各自傳道受戒,屬於它們的宮觀也都有自己的色彩。例如:茅山九霄萬福宮,主要供奉開山祖師三茅真君,顯示出茅山派的特色。
道教名山中的有些宮觀,突出道教中的某一人物的神像,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武當山的太岳太和宮,正殿為朝聖殿,內奉銅鑄鎏金真武大帝坐像。紫霄宮的正殿,主像也是真武的神像,武當山的獨特之處於此可見一斑。特別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以他命名的如純陽宮、純陽觀,更是許多道教聖地都可見到。
從道教宮觀的建築來看,一般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庭、中庭、寮房。前庭以山門為主要建築,道教視之為仙、俗之分的象徵,跨入山門就標誌著進了仙界。因為道教宮觀始建於山林之中,所以一直都沿稱之為山門,顯示出道教起自山林隱修的本性。許多道教名山中宮觀的山門,往往依山就勢經過精心設計而建,是整體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仙境獨特的氣勢和氛圍。山門殿內供奉著門神,一般都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此外,還有土地、孤魂爺的神像或牌位。前庭除山門外,還包括華表、幡桿、欞星門、鐘鼓樓等附屬建築,有的是表示道教聖地的威嚴,有的用來懸掛和安置鍾、鼓,作為道眾作息的號令和道場的法器。寮房為道眾的生活區,有的也建設得很別緻,除各種生活設施外,還建有亭台樓閣,點綴著樹木花卉,使整個環境顯得很幽雅。宮觀的主體是中庭,以靈官殿為先導,包括主殿、陪殿、廂房、經堂等。大部分宮觀,進入山門後迎面而來的就是靈官殿,這裡供奉的王靈官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在王靈官神像的左右,往往還配祀四元帥、青龍白虎、四值功曹等。靈官殿的後面就是主殿,主殿是宮觀的核心所在,和宮觀的名與實密切地聯繫著。
道教的天神很多,而且又很雜。這種狀況的形成,一是受古代天神信仰的傳統影響,一是由於民間流傳的各種派別的信仰不同。到了南北朝時期,在與佛教競爭的過程中,因受佛教影響和迫於佛教壓力,南朝道士陶弘景和北朝道士寇謙之,都注意到了致力歸納與組織眾神,才開始逐漸形成統一的神仙譜系。就主要供奉道教共同的至高天尊的宮觀來說,主殿就是供奉三位天尊的三清殿。在中間就坐的,就是元始天尊,他的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胸前似有一團渾然一體之氣,象徵著「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右邊的一位是靈寶天尊,他雙手捧著「陰陽鏡」,這鏡半黑半白,白中有黑點,黑中有白點,就是道教的圖案,象徵著剛從無極狀態分化出來的「太極」狀態。左邊的一位是道德天尊,這一位白髮長須的老者,手裡拿著一把長柄扇,扇面上畫有「太極」圖案,象徵由太極分化出來的陰陽兩儀。「三清」,正象徵著天地化育的根本大道,他們在道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道德天尊,通常也稱太上老君,實際上就是老子,被尊為道教的始祖。他的地位相當於佛教中的釋迦牟尼,道教抬出這位學說高深德高望重的哲人為教主,正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足以與佛教抗衡。
在道教的眾神中,還有「四御」的地位也很高。所謂「四御」,也就是四位天帝。在「四御」之中,最受尊崇的是玉皇大帝。他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人們的福禍和生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在古代民間有廣泛的影響。玉皇殿,也稱凌霄寶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袍,儼然是位皇帝。然而,以玉皇殿為主殿的宮觀並不多。
在道教宮觀中,除主殿之外,還有一些偏殿,這些殿堂各有神主。諸如:三官殿供奉三官,這就是: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顧名思義,因為三官能賜福、赦罪、解厄,和人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人們都要對他們頂禮膜拜。聖母殿,總的來說都供奉聖母,但具體的是哪位聖母,每個宮觀又會有不同,有的是斗姥,有的是王母,有的是九天玄女,有的是碧霞元君,有的是天妃媽祖,也有的就統稱之為娘娘殿。這些神靈,給人的印象是慈祥的母性,關心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疾苦的需求,所以影響非常深遠,特別使古代的婦女感到親切。
道教名山中的宮觀在建築上也很有特色,或選址於頂峰之上,或修建在懸崖之旁,利用各種有利的自然條件,表現出仙山瓊閣的意境。
※武當山的神秘岩穴,至今仍有人在此修道,有人都快三百歲了
※揭秘:那些在終南山隱居修道人的真面目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