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萬水千山今夕去,明天會更好
忙忙碌碌工作了一年的你,最該在除夕這天,虛度時光。
因為只有在過年的這段時間裡,你能理直氣壯地卸下一身的煩惱,忽略手機里的各種信息,認真過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年三十除夕,中國人一年中最精心準備,也是最具有儀式感的時刻。它代表著中國人的歲尾與起始,萬家燈火不滅,只為舉起酒杯,一杯敬明天,一杯送過往。這一天,有歸家的遊子,有守候的父母,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互相傾訴累積一年的思念, 將所有的美好都變成喜慶。
但在很久以前,除夕並不喜慶,而是大凶之日。它是如何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喜慶節日的呢?
傳說以前有一種叫「年」的猛獸,它專門捕食百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知道它每365天才來一次,且天黑後出現,黎明破曉便返回山林,便算準了日子,把守夜叫「守年關」。
每到這一夜,家家提前做好晚飯,拴緊牛羊,封住院門,躲在屋裡吃飯。由於凶吉未卜,所以置辦得很豐盛,並在飯前供祭祖先,祈求神靈保佑。飯後不敢睡覺,就坐在一起閑聊壯膽,於是逐漸形成了「熬年守歲」的習俗。
後來人們發現「年」怕紅色、火光和響聲,便在門上貼紅聯,放鞭炮,通宵敲鑼打鼓。
當「年」見到萬家火光,聽見震天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禍害。第二天,人們互相祝賀道喜,慶祝勝利。習俗流傳下來,就成了今天的「過年」。人們紅紅火火辦年貨,熱熱鬧鬧吃年夜飯,孩子穿上新衣,長輩就給壓歲錢壓住邪祟,全家飯後嗑家常,有笑有鬧,守歲到凌晨。
歷史源遠流長,社會地大物博,在廣袤的時空里,除夕吸納匯聚了各地的風俗,關於除夕的儀式不勝枚舉,但大抵都包括祭祖、守歲、除舊布新之類。
於我而言,對除夕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年夜飯、壓歲錢。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豐盛的菜肴擺滿一桌,家族男女老幼依次而坐,闔家團圓,共敘天倫,茶餘飯後,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勉勵兒孫健康成長。
其實,傳統的習俗遠不止表象的熱鬧,熱鬧背後蘊含的是人們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道德傳統的相承,孔聖人向來推崇的就是「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如今,年夜飯已然成了有象徵意義的名詞,吃什麼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年的過程,如梁實秋筆下的「家中大小,出出進進,如中風魔」般熱鬧的場景,處處洋溢著和諧美滿、幸福快樂的氣氛,感悟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就是傳統的魅力。
如今,除夕在國家法定假日的名錄里進進出出,但在春節假期中卻從未缺席,雖然除夕繁多的儀式讓人應接不暇,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的變化也讓人們對民俗不再敏感,但從來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人們在這一刻對親情團圓的嚮往、對辭舊迎新的渴望。
因為厚重如除夕這般承載幾千年華夏文明的傳統儀式,已經成為十三億炎黃子孫穩穩的精神依靠,因為這從時空隧道深處走來的文化傳統,我們有了共同的符碼,賦予我們可以生髮無限可能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