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浪地球》講地球完蛋的故事,所以我們和劉慈欣聊了聊人類還行不行

《流浪地球》講地球完蛋的故事,所以我們和劉慈欣聊了聊人類還行不行

大年初一,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就要上映了,趕這麼個時候上個 「地球就要完蛋了」 的災難片,給向來喜歡圖個吉利的中國人民添堵,實在是一件挺冒險的事情。

不過和小說中冰冷疏離的氛圍不同,電影只採用了小說中的背景和設定,故事線與人物基本都是全新的。作為原作者,劉慈欣並不怎麼在乎。「我只關心拍得好不好看,不好看的話,多忠於原著都沒用;好看的話,拍的像不像我寫的,我不在乎。」

我讓劉慈欣拿著我的手機自拍一張,擺弄了半天拍下這一張。確實不太會自拍。

在北京建國門外的一家酒店裡,劉慈欣穿著宇航員的戲服,接受著媒體訪問的車輪戰,他顯然不適應這個場景,所有關於電影的問題都顯得有些疲憊,不過聊起科幻小說來立刻放鬆了許多。

不過,他仍反覆強調,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他很滿意。鑒於劉老師看起來還沒有被娛樂圈浸染而變得圓滑,我們選擇相信他,並愉快地聊了聊人類中心論和如何成為一個科幻小說家。

VICE:您穿的這是電影的戲服?

劉慈欣:應該是吧。

是要求穿上的還是自己想穿?

要求的,要求的,我自己穿這個幹嘛?

我看片尾字幕里寫了您的客串,這不是您自己的戲服么?

你在電影里看見我了么?

沒有。

我真沒演,但他們用了一張照片掛在牆上,一個值班的航天員,一共是五個人還是六個人的照片,我是其中一個。還是從網上截的圖。

聽其他媒體說第一次看片時您挺激動的?

其實沒有,我不是以一個觀眾的身份去看的,我和觀眾看片的心情不一樣,我老想著這裡還能怎麼弄,怎麼能更好,那裡弄的不錯,就是挺理性的態度,而且我看的時候也會想觀眾看到這裡會是什麼反應,所以不存在大家說的那種感動和激動。

1月初的一天,我朋友圈被「三體梗」的「不要回答」刷屏了,因為 BBC 的那則新聞報道,大家都挺期待外星人這事的,您當時看到什麼感受?

那則新聞我還真的查了,其實人家沒說懷疑是外星人,多半是自然現象,外星人的說法都是媒體炒作的。即便那個信號真的是外星人發出的,那也是他們十五億光年前發出的,十五億光年是什麼概念?十五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剛從海洋走上陸地,恐龍還沒有呢。

《三體》得獎之後,好像現在一有科學或者航空方面的新聞,媒體都很喜歡問您。

對,在國內寫科幻的人經常被當成學者,向我們提一些只能對學者提的問題,但是大家得明白,我們只是寫大眾文學的作家,不是學者。我的科學儲備只是普通的科學知識,不是專業性的知識,你看《流浪地球》里,其實有很多專業性的知識,還是得問科學家。

那《流浪地球》的原理合理嗎?

其實,就《流浪地球》來說,太陽發生災變的時候把地球推離現有的軌道,這個在嚴肅科學中是有設想過的,但方法不一樣。之前的設想是讓一顆小行星圍著地球轉,那個星星的軌道會往外面偏心,不斷把地球拉到更高的軌道上。

但是這個設想,無論是寫到小說里還是拍到電影里,視覺效果和戲劇性都遠遠不如現在的更震撼。現在這種方法,科學原理上沒問題,但從工程學的角度上講就不通,你把地球裝上發動機,那麼90%的能量推動的都是沒用的質量,比如地球的岩石。所以創作就是平衡的問題,科幻作為一門藝術,有自己的美學,你得考慮它的美學追求,還得考慮它和科學的關係,這中間有一個平衡。最基本的,你不能違反基本的科學思維方式。

你會覺得一些追求美學的設計太離譜了嗎?

不會,和一般人想像的正相反。你的科學知識越多,你的想像力越瘋狂。特別是現在,比如現代物理學探測到的那些微觀和宏觀的現象,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常識限制了,你想像的再瘋狂,都瘋狂不過真正的科學。所以科學是開發想像力的一個工具,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魅力之一。

做科幻小說家需要一個很高的門檻嗎?

如果這個門檻指的是科學知識儲備的話,那真不一定。無論科幻小說或者電影,風格都是很多樣的,你要弄《流浪地球》這種比較硬的科幻小說和電影,確實需要一定知識,但你要弄 —— 比如《星球大戰》吧,你看裡面有什麼科學知識?當然,這種電影也有自己的審美價值。無論是哪一類,科學知識都可以欠缺,但想像力肯定得有。

最初為什麼喜歡上科幻這個題材?

那是上小學的時候了,我第一次看的科幻小說是凡爾納的《地心遊記》。大概是高中快畢業的時候開始寫的,但是發表不了,斷斷續續的,可能一停就好幾年,然後再寫一篇。

那時候想過以科幻作家這個職業為生嗎?

想過,尤其八十年代初那會兒科幻小說還挺繁榮的,作品也多,讀者也多,而且有大量的外國現代作品第一次被翻譯過來,科幻電影也有,後來突然就不行了。

但其實我想過,我也很清醒,我知道光靠寫科幻養活不了自己,總得找一個穩定的工作,我就覺得工程師就挺好的,收入穩定。

所以你看我這個人的人生經歷,其實是一個很罕見的形式:我幾乎是精確的按照自己少年時期設計的人生軌跡走的。像我這樣的人,坦率說我沒發現第二個。可能有人很成功,但他不是按照以前設計的軌道走的,甚至可能南轅北轍。但我的人生每一步都是按照我的設想走的,我當了工程師,在做工程師的時候寫科幻,發表,非常精確。

寫小說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設計出來,然後精確地寫下去?

是,完全想好,集中時間趕快寫出來,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想」上。結尾和最初的設計都是一模一樣的,很像拍電影,一旦開拍,基本就都定了,中間想改什麼都很難。還有一個原因是業餘作者,真的很難像專業作家那樣,在書房裡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沒這個條件。

不過現在您是專業作家了,《三體》還讓您實現了財務自由。

是,但《三體》是個例外,國內大部分科幻作家還都是業餘的,像《科幻世界》上的短篇小說,稿費千字不到200,和三十年前的價兒差不多。長篇呢,一本書能賣到5萬算不錯了,版稅你按8%算,這些錢根本不夠生活的。

一般來說一個作家的某一部作品紅了之後,會帶動其他作品的銷量,但您的情況似乎也不是這樣。

對,其他銷量也都不行,所以我一直說《三體》真的是個例外。好在最近科幻電影的改編權價格高點,市場挺好的,也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說到《三體》,有人猜您本人像章北海,您自己覺得像嗎?

不像,他是個一個極其會偽裝,城府很深的人,而且在他內心最深處是非常冷酷無情的,只要他認定一個目標,就可以打破一切規則,甚至連人命都不在乎。我敢肯定,在現實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人 —— 而我在現實中,就是一個特別普通的人。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在討論科幻作品的時候,經常會提到人類中心論這個概念,這似乎是每一個科幻作家都或多或少會觸碰到的概念了,《流浪地球》就是很符合這個概念的,所以它反應了您的觀點嗎?

的確,《流浪地球》是人類中心論的,為了生存不顧一切,但我個人其實是反對人類中心論的。但是你要擺脫人類中心論很難,這個概念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每個基因里了。我們現在的所有一切都是以「我們」為中心的,其他物種既沒有人權,也不受法律保護。不過確實在科幻小說里是最能擺脫的,也是最儘可能擺脫的,比如很多科幻作品裡都有各種各樣的種族,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個種。

為什麼科幻小說要儘可能的擺脫這個概念? —— 對不起這才是真正的最後一個問題。

因為科幻小說就是儘力地在描繪現實之外的世界,打破固有的思維,而人類中心論是我們最頑固的思維,所以當然,它就成了科幻小說最努力最儘力去打破的思維框架。

酷,謝謝您!

//作者:阿遼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是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海!綿!寶!寶!
憑自覺一年不用智能手機能得10萬美金大獎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