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聰明?做對這幾點很關鍵!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的大腦完全由父母雙方的基因遺傳決定。每個媽媽在孕期的時候,都想著怎麼吃怎麼做,才能讓寶寶出生以後聰明活潑。
但是神經學家發現,除了在孕期之內的各種營養補充之外,孩子0-3歲是腦部發育關鍵時期,後天培養和先天遺傳應該相輔相成。媽媽們也千萬不要錯過!
寶寶的大腦快速發育從孕期第三周開始,直到3歲多才宣布結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胎兒3個月—產後6個月
01
清醒的時候多互動
媽媽可以在清醒的時候給他做撫觸,給他讀書、給他放音樂、跟他聊天,做一個自說自話的話嘮媽。比如:「寶寶,要換尿布嘍!」、「睡覺覺嘍,要唱搖籃曲啦?」等等;
或者模仿孩子的聲音,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很願意與他交流,抓住每一個他願意交流的機會跟他聊天。
每天給孩子講故事,他會愛上你的聲音,過不了多久,他就會自己「看書」啦。
02
給他一個適宜的環境
前三個月,適宜的環境指的就是「以孩子為中心「。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會「慣壞「的,他的任何需求都應該得到回應,留意他的情緒變化,隨時讓他感覺到自己是特殊的、被愛的。
後三個月,適宜環境是「安全且能方便自由移動和探索的」。給孩子連續不斷的、溫暖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親吻,給他建立起安全感。依然回應他的情緒。
但是注意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說白了就是需要你的時候趕快來陪玩,不需要你的時候別來打擾,給寶寶一定的獨處時間,有助於培養他的專註力。
03
扮鬼臉
新生兒喜歡看人臉,或者是有人臉特徵的圖,即便是剛出生幾個小時的新生兒,也可以和他玩扮鬼臉遊戲:把臉湊到他前面,張大嘴或伸出舌頭。
等寶寶學會了,你可以變換一個鬼臉,如果玩到寶寶注意力轉移,打哈欠或哭了,這表示他們可能累了,需要安靜地休息。
不過有些寶寶一開始可能沒什麼反應,但是爸媽也不要氣餒哦,跟小寶寶溝通真是需要很多耐心呢!
04
探索世界,陪他玩耍
給寶寶準備小搖鈴,當他搖晃搖鈴,搖鈴會發出響聲;給他準備軟軟的布球,一抓球會變形。讓他探索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鋪上爬行墊,讓他自由的探索和移動,每天和孩子在地上玩耍一段時間,鼓勵孩子多趴和多爬。
準備一些不同材質的物品:絲巾、細砂紙、毛絨玩具、塑料小汽車,積木……讓寶寶盡情的摸吧。體驗多種觸覺能鼓勵他們探索和感知差異。
產後6個月-2歲
01
注意培養認知發育
爸媽可以跟孩子玩捉迷藏或拍手遊戲,刺激孩子的記憶能力,也可以帶孩子認識其他孩子和家長。教孩子通過擺手表示「再見」,點頭「YES」搖頭「NO」。
這個時候跟寶寶說話多用正常語言,不要用兒語,不要用小蘋蘋、小蛋蛋、吃飯飯之類的疊字,直接跟孩子說蘋果、雞蛋、吃飯。
如果孩子看起來對語音沒有反應或者發音和詞語沒有增加,請兒科醫生檢查一下。
02
選擇適合的玩具
適合的玩具,要安全,但不需要太貴,有時候對孩子來說,家裡的普通用品甚至比玩具更好玩,多給孩子關注比多給玩具更重要。
本階段推薦玩具:寶寶積木以及各種柔軟玩具,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培養精細動作。
遊戲已經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在遊戲中訓練大腦發育,就要爸媽們動動腦筋啦。
03
清醒的時候多互動
在清醒的時候給他做撫觸,給他讀書、給他放音樂、跟他聊天,做一個自說自話的話嘮媽吧:
「寶寶,要換尿布嘍!」
「Baby,吃奶好不好?」
「哈哈,你爸比在給你洗尿布,他是不是好勤快呀?」
「睡覺覺嘍,要唱搖籃曲啦?」
清醒的時候,盡量保持叨叨模式吧,反正他醒不了太久就又睡了。
04
準備一些黑白卡,和紅色的球
大腦的發育與視覺的發育密不可分。
給寶寶看對比強烈的黑白卡:
這種強度的視覺刺激,有助於寶寶大腦中更多的腦細胞相連接,腦細胞連接得越多,寶寶大腦的發育就會越好,智商就會越高。讓寶寶追視紅色的球:
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手持紅色球距寶寶15厘米,慢慢抖動球,使球進入嬰兒視線,然後慢慢移動讓寶寶學習追視。「視覺集中」是認識世界的開端
,等寶寶學會了追視紅球,可以換一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色彩豐富的玩具或搖鈴。
注意每次給孩子追視玩具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1~2分鐘左右。
05
繼續提供合適的環境培養安全感
1歲以後,很多孩子的分離焦慮開始顯現,家長要繼續給孩子連續不斷的、溫暖的、身體上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此時適宜的環境就是「以孩子為中心「。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會「慣壞「的,他的任何需求都應該得到回應,留意他的情緒變化,隨時讓他感覺到自己是特殊的、被愛的。
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當他高興或者低落,給他一些回應。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也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高興、害怕等,幫助孩子學慣用語言表達出來。
寶寶的大腦發育越早越快,越早越關鍵,所以早期教育是每一位年輕父母的必修課,也是必須對孩子完成的一項使命,寶寶聰明要趁早!
其實大腦的開發沒有想像的那麼刻意和那麼複雜,相反它極其簡單的存在於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
上述這些訓練,有些寶寶一開始可能沒什麼反應,但是爸媽也不要氣餒哦,跟小寶寶溝通真是需要很多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