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何對吃的描述很少?所有飯局描寫都有一特徵

《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何對吃的描述很少?所有飯局描寫都有一特徵

文:劉勃

在中國說起吃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以一個吃貨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就會發現,這經典名著里處處透露著作者的喜好。

請羅貫中吃飯,毫無壓力。讀《三國演義》很容易感受到,他對吃沒什麼興趣,小說里對吃也很少有具體描寫。

其實,《演義》里飯局是很多的,但羅老師的敘述才能,全在寫「局」,不是非提不可,懶得管「飯」具體是什麼。

劉備和張飛相遇,到小酒館裡喝酒,然後遇到了關羽。這場戲裡,下酒菜是不提的。

王允讓貂蟬去勾引呂布,「貂蟬送酒與布,兩下眉來眼去」,這時候當然也會勸呂布吃菜,吃的啥也不寫。

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掌權期間,兩個人互相傷害。李傕到郭汜家吃飯,回來後肚子痛,懷疑對方在飯菜里下了毒藥。不知道郭汜請李傕吃的啥,李傕解毒的方法,倒是記下來了,「急令將糞汁灌之,一吐方定」。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自然是錦衣玉食。但袁紹、袁術兄弟平時都吃啥好吃的,《演義》從不會浪費筆墨。只有吃不著的時候,才用得著記一筆。袁術兵敗後,想喝蜜水,下面的人回應說:「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何對吃的描述很少?所有飯局描寫都有一特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桃園三結義》,1870 年,任伯年,鏡心紙本(指裝裱在鏡框內的書畫作品)。

以吃貨帝國的標準衡量,《三國演義》絕對是尊曹貶劉的。

劉備顯然不是美食家,歷史上的劉備「喜狗馬、音樂,美衣服」,是個會享受生活的人,對吃也未必不講究。

但《三國演義》里的劉備一天到晚憂國憂民,「食而不知其味」恐怕是伴隨他大半生的體驗。劉備依附曹操的時候,種過菜,但沒見他吃。他種菜本是韜晦之計,心思終究不在菜上。

劉備陣營里,張飛這種性格的人物,本來是很容易被塑造成吃貨的。畢竟大碗喝酒也要大塊吃肉,張飛家又以殺豬為業,對烹制肉食自然很有經驗。

後世傳播的三國故事,往往會補充大量張飛怎麼好吃的細節。如張國良的蘇州評話裡面,長坂坡那場大戲中寫劉備被曹操追上的前一個晚上,張飛把一桌酒席,不管是魚是肉,連湯帶水,裝了一大皮袋,——看來當時聽書的確實多是底層重體力勞動者,不像我們今天容易覺得這樣噁心。

後來倒是幸虧這袋泔水,分給趙雲一半,趙雲才有力氣救回阿斗;自己吃了一半,才有力氣一嗓子嚇退百萬曹兵。但這都是評話藝人的創作,《演義》里是啥也沒有的。

倒是諸葛丞相口味,《演義》略有涉及。在南征孟獲的情節里,為了給中毒的將士解毒,尋訪隱士孟節。孟節款待諸葛亮的食物是「柏子茶、松花菜」,毛宗崗的批語:「百忙中卻偏敘出隱士清冷之況,令人煩襟頓滌。」丞相初心中的食譜,大概也不過如此。

後來司馬懿詛咒諸葛亮,說:「食少事煩,其能久乎?」真正損壽的應該還是事太煩心太累,以丞相的飲食偏好,每天吃幾升飯,怕是已經在勉強自己多吃了。

所以,《三國演義》里的美食擔當,也就不能不是曹丞相了。

曹操愛笑,心情好的人多半胃口也好。司徒王允請大家吃飯,說起董卓專權,所有人都大哭。只有曹操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這頓飯,想來也只有曹操吃得香甜。

《三國演義》寫吃最詳細的地方,是曹操和術士左慈的對手戲。左慈變戲法,從一個銅盆里調出松江鱸魚,又配上了蜀中的生薑。這個故事當然是《後漢書》《搜神記》之類的書里就有的,但那些書里的鱸魚,有三尺來長,有人考證,更可能是花鱸,也就是現在菜市場常見的「海鱸魚」。

《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何對吃的描述很少?所有飯局描寫都有一特徵

《三國演義》繡像畫《左慈擲杯戲曹操》,出自全書第六十八回。

《三國演義》卻改成了明清時人更推崇的四腮鱸。相應的,《搜神記》里曹操吃的是生魚片,《三國演義》就改成了燉湯(烹)。

雖然,按照今天的標準看,《演義》的寫法未必更刺激食慾,但卻是羅貫中老師寫吃時難得流露出創作欲。

總之,既然羅老師通常心思不在吃上,那麼請他去高檔飯店還是下蒼蠅館子,可能沒啥區別,坐下來聊天就好。可以拿青梅煮酒,擺一盤雞肋,燉湯的鱸魚是花鱸也好,四鰓鱸也罷,哪怕換成美國大口黑鱸,他大約也不會像《舌尖3》的觀眾那麼挑剔。但如果再擺上個空盒子,可能他老人家就壓力山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大國俱樂部入場券
海軍力量亞洲首屈一指的清廷,為何總是敗給西方?不只是腐敗問題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