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學粉|被譽為「無響聲超級發電機」的燃料電池是怎麼發明的?
撰文/崔金泰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燃料電池,這可是電池家族中的異類,正顛覆著人們對電池的概念。它能把燃料的化學能連續而直接地變為電能,神奇吧?它的發電效率高過火力發電站,還不排放污染環境的廢氣,也沒有惱人的轟鳴噪音,被譽為「無響聲超級發電機」。
逆向思維創造出「燃料電池」
179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發現,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被分解為氧和氫兩種元素,這是水的電解作用首次被發現。英國物理學家W·格羅夫對於尼科爾森發現的水的電解現象很感興趣,也頗受啟迪。他逆向思考,既然水在電解中被分解為氫和氧,那反過來當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時,是不是會產生電流?
於是,1839年他進行了一個大膽的試驗,將氫和氧直接進行化合,結果測出了產生的電流,這就是最原始的燃料電池。不過,當時實驗中產生的電流很微弱,這個最初發明的燃料電池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格羅夫逆向思維創造了新事物的舉動,卻啟發了後來的科學家。
20世紀30年代,隨著電力應用的擴大,人們發現建發電站既佔用土地又污染環境,還需要大量的投資與設備。當時,英國化學家培根就思考:能有比建發電站更簡便的供電辦法嗎?於是,他就想到了格羅夫發明的燃料電池。
培根認為,燃料電池是用氫和氧化合直接變成電流,即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這個「直接轉化」很重要,也是它的優點。火力發電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不是直接轉化,其每次轉化都要損失能量,所以發電效率很低,最高僅40%。燃料電池產生的電流雖弱,若將單個電池組合起來電流不就增大了嗎!
1932年,培根設計了一個燃料電池組,每個電池都有兩個電極,電池內盛裝有40%的氫氧化鉀溶液,其在高溫、高壓下向電池輸入氫和氧後,獲得了24伏52瓦的電流。這就是世界上最早誕生的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圖
比火電優越的超級發電機
燃料電池通常由陽極、陰極、電解質和外電路構成,陽極為氫電極,陰極為氧電極,在陽極和陰極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劑(用來加速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兩極之間是電解質。燃料電池據使用的電解質不同,分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鹼性燃料電池、磷酸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因啟動快、溫度低、壽命長等特點,成為應用最廣泛和最先得到應用的燃料電池。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航空航天局曾7次將它用於雙子座太空飛船。當時,這種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僅為500小時。
真正實用的燃料電池,於1958年在美國正式問世。它的輸出功率為5千瓦,工作溫度為200℃,產生的電力足以開動風鑽和電車。20世紀60年代,燃料電池因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無污染率先用作美國「阿波羅」太空飛船電源。
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加州聖拉蒙市出現了一座既不冒煙又無響聲的特殊發電站,它源源不斷地發出1000千瓦的電力,足以供應20戶住宅的用電。
加拿大於21世紀初建成一艘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作為電源的潛艇,其功率為300千瓦,巡航速度達8節。
我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研製成功潛艇用20千瓦大功率鹼性燃料電池。隨後,製成上海牌燃料電池小轎車,發動機功率達55千瓦,最高時速為150千米。2016年,我國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壽命長達6000小時,完全可滿足最新一代「賓士」燃料電池車設計要求。目前,我國科技人員已攻克燃料電池的重大關鍵技術,躋身於世界發展燃料電池國家的前列。
未來,燃料電池發電將進入工業化規模階段,將成為繼火電、水電、核電後的第四代發電方式,並被譽為21世紀的能源之星。
今日知識點
中學化學| 水的電解作用;電解質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科館大講堂活動群」,
青少年科普內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