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咱家有錢嗎」這三種回答值得借鑒,答錯了會影響孩子性格
自古以來,想要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就得努力去賺錢,在此背景之下,很多人認為誰的錢多,誰就是人生的贏家、誰就是成功者。成人在金錢面前相信絕大多數都能擺正態度,用積極的方式去賺錢。但是孩子還沒有完全成熟之前,就需要家長為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無論有錢還沒錢,都需要用認真的態度去面對。被大眾娛樂成為「國民老公」的王思聰在節目上曾經說在他16歲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家這有錢。在他沒有成熟之前,他是不知道自己家的真實經濟條件,讓他從小就在正確價值觀念下成長。也正因為這樣,他不同於其他富二代一樣。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會問家裡有沒有錢?家長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回答不好,可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
以下這三種種回答相對來說會更好,答錯的話可能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
1、「咱家並不富裕,是因為爸媽從小沒有好好學習」
在論壇上有位張女士分享說,她家的經濟條件不好,在縣城裡只能算是低收入家庭。孩子上幼兒園沒有幾天,就回家問:「媽媽咱家有錢嗎?」當時很奇怪,孩子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她沒有思考就回答:「沒錢,趕緊學習去」,孩子默默不語。後來發現孩子,在幼兒園裡不太合群 ,也有點不像以前那麼愛說話。通過和孩子了解後發現,孩子說他們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家沒錢,他不好意思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總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張女士在諮詢其他人後,聽從了建議。她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同孩子說:「兒子,咱家並不富裕是因為爸媽以前沒好好學習,因為我們的學歷不夠,現在只能在工廠里做活,收入不高,兒子你應該努力學習,以後肯定會比爸媽生活的更好。」孩子點點頭,雖然現在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上學後慢慢的不再那麼自卑了,而是充滿朝氣。
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回答孩子。藉助這個機會,向孩子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讓他知道,他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經濟條件。孩子聽完後,會覺得學習才是王道,可以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堅毅。
2、「咱家錢可夠你花,但這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打拚來的」
如今家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優越。如果回答不好孩子這個問題,「我爸是王剛」的類似問題可能會發生。如今家庭條件優秀的數不勝數,伴隨出現富二代啃老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就知道,自己家很有錢,即使自己努力也會有錢花,也會生活的很好,到以後怎麼不造就悲哀事情的發生。
家住義烏的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總裁,公司在業內也算是頂尖。孩子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內,卻並沒有一點自豪的表現,而是扎紮實實的學習。李先生說,從孩子小的時候,他就教育孩子,咱家是爸爸媽媽辛苦創業拼來的,是爸爸媽媽努力的結果。後來孩子不負期望,去了世界知名大學,畢業後,堅持不在父親公司任職,而是自己創業,後來兒子公司的市值是父親公司的兩倍。兒子不僅性格堅韌,而且在優越的生活中能做到不忘本、能吃苦,生活中不忘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家庭,這個回答很好。不但給孩子安全感,還使孩子不在安逸物質生活,還能讓孩子懂父母辛苦不容易,孝順父母。
3、「孩子,你感覺咱家裡是有錢,還是沒錢?」
直接將問題再返回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來根據感覺來回答這個問題。家長們可以看看孩子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看看孩子對錢的概念是怎樣理解的,也可以看孩子的印象中什麼是有錢,什麼是沒錢。家住徐州的鄭女士說,孩子問她,媽媽咱家有錢嗎?媽媽沒有回答,而是問孩子,你覺得咱家裡有錢,還是沒錢?孩子回答說,我覺得咱家沒錢,別的孩子都有好多玩具,而我卻很少。媽媽回答說,孩子玩具不是衡量錢多少,你想玩的玩具都給買,不喜歡玩的沒有必要去浪費,你是學生應在學習方面好好努力,以後生活才不會拮据。咱家的錢夠你花,但也都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孩子說,媽媽我記住了。
家長們就可以根據孩子的想法給出解釋,將孩子引向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在結合前兩種回答,來達到既回答了孩子的問題,有教育了孩子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念,讓孩子不要誤入歧途。
當孩子問父母這種問題的時候,不要不回答,不要敷衍孩子,要正面回答,讓孩子明白其中的意義。讓孩子變得更加努力去學習、拼搏,從而讓孩子變得更有出息。您的孩子有沒有問過您這類問題?您是怎麼回答的呢?
※用眼多,這湯要多喝,養護眼睛最厲害,明目去火,孩子常喝視力好
TAG:食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