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太陽真要發生氦閃,用《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真的能拯救人類嗎

如果太陽真要發生氦閃,用《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真的能拯救人類嗎

《流浪地球》電影已經上映,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首次搬上銀幕,其實劉慈欣的作品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忠於科學,其中涉及的科技事物大都有科學理論支撐,而且合乎邏輯推理。就《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來看,雖然現在的科技不可能做到,但是依靠將來的技術,其作品中的假設基本都是可以實際做到的。

《流浪地球》劇情前提設定是太陽將發氦閃,但實際上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還需要30~50億年的時間,在氦閃發生的一刻,太陽將於一瞬間釋放相當於數百萬年中的核聚變能量,這樣的能量爆發是地球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的,它會於一瞬間把地球的海洋全部蒸發,地面都燒成熔岩,遑論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和生命物種了。所以,一旦確定太陽將發生氦閃,那麼人類必須得提前做出行動。

在《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中,科學家們提前數百年預知到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以後它將變成紅巨星,這也代表著人類的末日即將到來,如果想要避免被滅絕,那就必須得遠離太陽,如何遠離太陽呢?科學家們認為攜帶整個地球離開或許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人類想跨過漫漫的星際空間找到別的恆星系統,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足夠的能源與資源,而如果製造宇宙飛船的話,既費時費力,又恐怕能源與資源以及宇宙飛船的空間不足,所以人類決定駕馭整個地球離開太陽系。

地球是一個質量高達5.96萬億億噸的大傢伙,驅動整個地球離開太陽系,無疑需要巨大的推力,而且需要有著穩定的姿態才能推動它前進,所以科學家們製造出巨大的發動機,每一個都高達1萬多米,在地球地殼比較穩固的地方建起了1萬多座發動機,它們先給地球的自轉踩了剎車,花了40多年的時間讓地球轉停了下來,這樣就可以靠地球發動機讓地球向著一個方向前進。

作品中還假設了人類已經掌握了重元素核聚變技術,讓地球上的岩石資源就可以成為燃料,靠此驅動巨大的地球發動機,每一台可以產生150億噸的推力,這種發動機或許沒什麼問題,但地球的地殼未必受得了如此巨大等級的自身重量以及它的推力,因為其實地球的地殼非常薄,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地球的地殼還沒有蛋殼厚,因此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加上它的推力,很可能導致地球的地殼承受不住。

這裡還有一點就是,雖然發動機高達1萬多米,但是地球大氣層的空氣厚達百餘公里,因此當發動機驅動等離子束的時候,也會把地球大氣吹出大氣層,這就會導致地球表面的空氣越來越薄,氣壓越來越低,不過好在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全部轉移到地下生存,進入一種封閉式的環境,倒也就不太擔心地球表面的大氣發生變化了。

地球要離開太陽系,需要利用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這也是很符合實際的,相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和木星都是引力巨大的天體,引力彈弓效應都可以加快地球的速度,特別是木星,由於它距離太陽已經足夠遠,自身的質量又比地球大了數百倍,所以依靠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可以獲得脫離太陽系的速度,因此在電影中著重突出了這一環節,最後人類通過木星的加速使地球獲得了離開太陽系的動能,向著4.22光年外的比鄰星進發。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自身的質量比較小,不會發生氦閃,而且它的壽命也非常長,可達太陽壽命的近百倍,只是它的宜居帶比較狹窄,地球需要距離比鄰星700多萬公里才能恢復我們如今的生態環境,而且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比鄰星宜居帶中有一顆比地球質量還大的行星存在,如果地球到達那裡的話,和這顆星球的共存將是一個大問題,或者需要和這顆星球在比鄰星兩邊同速運行才可以。

另外一點就是據觀察比鄰星星體活動還不很穩定,經常會爆發出比太陽發出的恆星風還長的等離子風,這也是不利於地球生態環境存在的,而且由於地球流浪時沒有攜帶月球一起前去,屆時地球還會不會有磁場也很難說,但大劉創作《流浪地球》時,人類對比鄰星的觀察還沒有今天這麼仔細,所以這並不妨礙一部偉大的作品。

總之,如果人類真的具有《流浪地球》中那樣的科技水準,又真的預知到了太陽於數百年後發生氦閃現象,那麼採用《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移民自救,倒也是很有可取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地球若被太陽潮汐鎖定,將出現永夜永晝現象,卻是地球物種的末日
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已發現60多個黑洞,但實際數量或要多百萬倍

TAG:科普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