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殷商古國——馬國,甲骨卜辭記載著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殷商古國——馬國,甲骨卜辭記載著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北京房山縣琉璃河出土「太保罍(lei)」等西周早期銅器,其銘文中有「……令克??匽,?、羌、馬、雩、馭、微……」等記載,銘文的「克」,即召公奭的長子姬克,即商代匽國故地,也就是後來的周代燕國(北燕)。這是《史記》中記載的周武王封太保召公奭(shì)於燕的史實,由於召公奭要輔佐周室,無法就任,實際上燕國的第一代君主是召公奭的兒子姬克。武王定天下後,分封宗室子弟,往往會授予大量的殷商遺民或前朝異族,一方面用於擴充封地族人,另一方面也是便於監管。比如武王冊封周公旦到魯(山東曲阜),同時也將殷商七族中的六族(徐、條、蕭、索、長勺和尾勺)帶到魯國,由魯國作為大家長統一管轄。武王冊封燕國,同時也贈授六族前朝遺民,這六族遺民,其中就包括馬氏部族,據考證,這裡的馬氏部族就是指商代馬方遺民。商代馬國的確切位置不明,據說在今山西石樓縣、吉縣一帶。

殷商古國——馬國,甲骨卜辭記載著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太保罍

「馬」的甲骨文字形變化多端,但無論怎麼多元化,都脫離不掉馬的外貌特徵(馬眼、馬鬃、馬蹄、馬尾)及肢體動作(賓士、嘶鳴、抬蹄)。早在上古時期,馬已經被人類所訓服,成為族人們最好的幫手。據說「龍」的最初形像就是從「馬」脫胎而來,故古代所謂的「龍」,其實也指「馬」,更有「龍馬」之說。《禮記·禮運》中「河出馬圖」的「馬」即為「龍馬」。「龍馬精神」指的就是健康旺盛、積極向上的精神。《易經》中說:「乾為馬,坤為牛……」用「馬」來象徵天,所以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馬代指的是一種頑強奮鬥生生不息的精神;而「牛」象徵地,用來詮釋人勤勞善良的品性。早馬部族擅長訓馬,並以剛烈頑搏的「馬」作為部落圖騰以及精神寄託。

殷商古國——馬國,甲骨卜辭記載著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馬的甲骨文及金文

馬國是商王室的敵對國,在商武丁時期,王室曾多次發兵征討馬方,因此馬方在殷墟卜辭中多次被記錄。卜辭:「丁未卜,爭貞:告曰,馬方……河東來。」這是一則得知馬方來犯的軍情後占卜的辭例。諸侯背叛是重大軍情,商王得知後占卜以求應對之策。卜辭:「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受我佑,一月。」這是商王出征馬方前的占卜辭,祈求上天賜予庇佑。從這條卜辭中可以得知馬方是個頗有實力的國家,商王不但親自出征,還祈求神庇佑他順利征服敵國,平定叛亂。卜辭:「未卜,貞:馬方其圍 ?」這條卜辭可以理解為馬方被商王的軍隊包圍。而卜辭:「壬辰卜 ,王貞:令?取馬 ……」很顯然,商王命令?(無名)取馬。以上三組卜辭從內容看似乎前後相聯,從馬方來犯,到商王出征馬方,再到包圍馬方,最後攻取馬方,是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殷商古國——馬國,甲骨卜辭記載著商滅馬方的全過程

馬國估計在武王克商後一部分族人歸順了周朝,被遣入燕地,一部分大概被迫遷到了其它地方,這部分馬氏部族據說成為後來的白馬氐(dī),《史記·西南夷列傳》:「自冄駹(rǎn máng)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馬國之後有馬姓,現在馬姓是個多分支大姓,馬國是其中一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湖南桃江縣灰山港鎮連河沖村出土銅器「馬簋(guǐ)」,不知道是不是馬國後人在遷徙過程中留下的器物。

文/堰風

更多方國歷史

殷商古國——倉國,跟「造字達人」倉頡有關,國名來自糧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