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殺傾向並不能通過問卷體現出來

自殺傾向並不能通過問卷體現出來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部分選擇自殺的人,在去世前幾周或幾月面對醫生的詢問時,都否認了自殺的念頭。


這項研究質疑了之前學界廣為認可的,自殺傾向可以被心理學家和醫師評估出來(尤其是短期內的傾向)的理論。


由新南威爾士大學精神病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家Matthew Large教授參與撰寫的這篇元分析,發表在BJPsych Open雜誌上。

在回顧了有關自殺心理的70項主要研究數據後發現,只有1.7%的人在承認了自殺念頭後死於自殺。在面對精神科醫生或普通醫師時,約60%的自殺者否認曾有自殺念頭。


「我們知道自殺的想法其實非常普遍,但真正的自殺是十分罕見的,即使是患有嚴重精神病的人也極少採取行動,」Large教授說,他是自殺風險評估領域的國際專家,在悉尼一家大醫院的急診室工作。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次一個想要自殺的人在面對直接提問時都否認了自殺的念頭。」他說。


研究顯示,80%未接受治療且死於自殺的患者,在接受醫生詢問時否定了自殺的念頭。

「這項研究證明,我們不能僅僅根據自殺念頭的存在與否來進行精神病治療。澳大利亞的醫院和社區護理資源極少,這亟需改變。我們需要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高質量治療,無論患者是否表現出自殺念頭,都要照顧好每一個經歷著精神疾病的人。」


Large教授說,臨床醫生不應該把沒有報告自殺傾向的患者認定為沒有自殺風險。他說,詢問是否有自殺傾向是專業從業人員的核心技能,但醫生們不能因為缺乏思維能力而產生錯覺,更不能被錯覺說服。


「醫生經常依賴的所謂自殺意志,包括與自殺有關的想法和計劃,常被認為是判斷短期內自殺風險的關鍵依據,並且有人認為可以將其作為自殺篩查的一部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註冊心理學家Catherine McHugh博士認為:「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並不符合患者的利益。」


「有些人會因為羞恥,或不想受到阻止而對醫生進行隱瞞。我們還知道的是自殺想法可以迅速地激烈波動,在一段短暫的自殺想法後人們可能進行衝動的自殺行為。」


Large教授說,這篇研究傳遞的主要信息是,心理醫生們應當減少對自殺意圖的重視程度。「這意味著儘可能地理解病人的抑鬱、不要讓病人的治療間隔相距太久,或在病人沒有表現出自殺意圖的情況下就停止治療。」

這項研究也可以為那些因自殺失去親人的人提供建議,Large教授說,「即使知道親人有自殺傾向,實際執行自殺的幾率也非常低。但若親人因自殺而離開,沒有提前察覺到異樣並不是他們的錯。」


本文譯自 eurekalert,由譯者 南弗勒斯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又雙叒叕打破了「高溫」超導的紀錄
有些食物過敏可能只是錯覺,還是要去問問醫生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