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漢末頭號噴子,令曹操劉表無可奈何,最終卻命喪莽夫之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發生在禰衡「擊鼓罵曹」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禰衡、孔融、荀彧和劉表。原文如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荊州為使。如劉表來降,便用汝作公卿。」衡不肯往。操教備馬三匹,令二人扶挾而行;卻教手下文武,整酒於東門外送之。荀彧曰:「如禰衡來,不可起身。」衡至,下馬入見,眾皆端坐。衡放聲大哭。荀彧問曰:「何為而哭?」衡曰:「行於死柩之中,如何不哭?」眾皆曰:「吾等是死屍,汝乃無頭狂鬼耳!」衡曰:「吾乃漢朝之臣,不作曹瞞之黨,安得無頭?」眾欲殺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輩,何足汗刀!」衡曰:「吾乃鼠雀,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謂之蜾蟲!」眾恨而散。衡至荊州,見劉表畢,雖頌德,實譏諷。
表不喜,令去江夏見黃祖……人報黃祖斬了禰衡,表問其故,對曰:「黃祖與禰衡共飲,皆醉。祖問衡曰:『君在許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祖大怒曰:「汝以我為土木偶人耶!』遂斬之。衡至死罵不絕口,」劉表聞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於鸚鵡洲邊。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禰衡擊鼓罵曹,曹操並未將其處死,而是命其前往荊州勸降劉表。禰衡來到荊州後,不時出言譏諷,令劉表非常不快,命其去往江夏與黃祖見面。最終,黃祖對禰衡也非常惱怒,下令將其斬首。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放聲大哭」, 意為放開聲音大聲的哭。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已不可查,但應該很早便已經出現。
小說中提到的禰衡擊鼓罵曹後被曹操派往荊州,是歷史的真實。《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平原禰衡傳》載:「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荊州北游許都,恃才傲逸,臧否過差,見不如己者不與語,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貴其才,上書薦之。」從這段記載來看,禰衡雖然年輕,但的確是個有才之人,否則身為漢末文壇領袖的孔融也不會大力推薦他。
不過,禰衡的運氣也確實不太好,「嘗書一刺懷之,字漫滅而無所適」。等到曹操答應孔融的要求會見禰衡時,禰衡的心態已經失衡。《三國志?荀彧傳》注引《文士傳》載:「孔融數薦衡於太祖,欲與相見,而衡疾惡之,意常憤懣。因狂疾不肯往,而數有言論。」曹操聽說此事後,心中也有些惱怒,於是在與禰衡見面時有意為難禰衡,結果就上演了一出「擊鼓罵曹」的鬧劇。不過,曹操並沒有因此殺了禰衡,而是將他打發到荊州去見劉表,結果禰衡又讓劉表這位漢末名士非常生氣。
《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傅子》曰:「衡辯於言而剋於論,見荊州牧劉表日,所以自結於表者甚至,表悅之以為上賓。衡稱表之美盈口,而論表左右不廢繩墨,於是左右因形而譖之……表不詳察,遂疏衡而逐之。」不過,劉表也沒有因此殺了禰衡。此後,鎮守夏口的黃祖之子黃射對禰衡非常欣賞,將其帶到夏口。一開始黃祖對禰衡的態度也非常恭敬。《三國志?荀彧傳》注引《文士傳》載:「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異賓,介使與衡談。後衡驕蹇,答祖言徘優饒言,祖以為罵己也,大怒,顧伍伯捉頭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殺之。」
禰衡的悲劇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問題出在禰衡自己身上。他恃才傲物,偶遇不順便心態失衡,由才子變成了噴子。曹操對禰衡算是仁至義盡,並沒有加害他,而是將他交給劉表。劉表是漢末大儒,也沒有虧待禰衡,但禰衡卻經常口出狂言,得罪了劉表手下的一眾幕僚。最終,好不容易遇上了欣賞他的黃祖父子,對他禮遇有加,但此時的禰衡已經改不掉自己的噴子習性,出言不遜,令黃祖非常惱火。黃祖既不是曹操那樣的霸主,也並非劉表那樣的大儒,僅僅是一介武夫,沒那麼好的耐心,一聲令下,將禰衡處死,漢末最著名的噴子禰衡也因此身首異處。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太史慈提出前去招降,江東文武認為不可信,為何孫策深信不疑
※危難之際,此人將戰馬交給曹操,自己卻死於亂軍之中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