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洞賓曰:天地視人為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是什麼意思?

呂洞賓曰:天地視人為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是什麼意思?

呂祖曰:天地視人為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意思是天地看待人,就好像朝生暮死的蜉蝣,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們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唯有人類的元神真性,能夠超越時間更長期的存在。

呂洞賓在《太乙金華宗旨》一書中,把人的靈魂分為元神和識神,人類從投胎時期起,元神就住在雙眼之間的玄關處,而識神住在心臟里,形狀像一隻大桃子,有肺覆蓋著它,肝依傍著它,大小腸承接著它,書中還詳細解釋了魂和魄的區別,人身是由「意」產生出來的,這裡所說的身不僅是七尺血肉之軀,因為身中還有魂和魄。

魄附在識上產生作用,識依在魄上得以生存,魄是陰性的,是識的具體,如果識不斷絕,那麼隨便你生死輪迴多少次,魄一直存在著,只是跟著變個形,搬個家而已,只有魂是藏神的場所。

魂在白天安置在眼睛裡,夜晚睡眠就安置在肝里,在眼裡時使人能看,在肝里時使人做夢,夢就是神在遊盪,哪怕九天九地,一剎那間也可以走遍,但是夢醒之後卻什麼也不記得,為什麼呢?因為你受到魄的制約,所以回光就是為了煉魂,為了保神,為了制魄,為了斷識。

古人修道,主張煉盡陰性的渣滓,返回純陽的境界,其實不過就是消魄保魂而已,魂住在天心,屬陽性,是一種清輕之氣,來自浩瀚的太空,與「原始」是同一類型,而魄屬陰性,是一種沉濁之氣,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魂讓人求生,魄讓人找死。

一切好色動氣的壞習慣,都是魄所操縱的,那也就是「識神」,魄在人死後能享受血食,但人活著的時候它卻很苦,其所以死後更樂,是因為從陰性返回到陰界,正是物以類聚,學道的人如果能煉盡這種陰魄,當然就成為純陽之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翔的企鵝2017 的精彩文章:

商朝人造船東渡太平洋不是神話,這幾點足以證明商人造船能力!

TAG:飛翔的企鵝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