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到底有多牛?成吉思汗率領它橫掃歐亞,為何最終走向沒落
大家好,今天蔣兔咂跟大家聊聊友誼和信念。
圖文版 ↓ ↓ ↓
泰德是一個坡腳的英國農民,他倔強、脾氣暴躁,還醺酒成性。
在一場拍賣會上,泰德是「王八瞧綠豆」,跟一匹脾氣同樣狂躁的小馬駒確認了眼神。
儘管泰德手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錢,可為了逞一時之快,他還是買下了這匹小馬駒,起名為喬伊。
然而,喬伊可是長脖子、細腰、大長腿,怎麼看都不是一個耕地小能手。泰德的妻子羅茜,對他的魯莽行為感到非常憤怒,她預感到,挽救瀕臨倒閉牧場的願望就要落空了。
此時,他們的兒子阿爾伯特決定馴服喬伊,因為他已經被這匹馬奔跑的速度、張揚的個性和迷人的靈魂徹底征服了。
喬伊也是聰明,表現出很強的可塑性。終於,一人一馬合力,將一塊遍布石塊的荒地開墾成農田,還種上了蘿蔔。蘿蔔長勢很好,眼看著泰德一家,就要解除危機了。
然而,一部好的片子怎麼能缺得了喪心病狂的戲劇性?一場暴雨如期而至,不只是沖毀了蘿蔔地,更沖走了一家人的希望。
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泰德背著阿爾伯特,將喬伊賣給了一名英國軍官。
阿爾伯特的悲傷都快逆流成河了,但是他發誓,一定會到戰場上找到喬伊,帶它回家。
離開了阿爾伯特,喬伊走上戰場,開啟了一段夢幻般的旅程。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喬伊經歷了快樂、悲傷、死亡還有奇蹟。它載著英國軍官在槍林彈雨間衝鋒陷陣、拉著德軍的戰地流動醫院救死扶傷;它還曾點亮了一位法國女孩的夢想、甚至拉著德軍巨大且沉重的大炮爬上了山頂。
喬伊從一隻單純的坐騎,最終變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它用純真無害的天性、不帶任何雜質的心靈以及對人類朋友無條件的奉獻,感動了這場戰爭中所有的生命,無論是朋友,亦或是敵人。
在電影當中,喬伊真是賺足了觀眾的淚水。這麼神奇的生命,斯皮爾伯格老爺子豈敢不給它個好結局。
長大的阿爾伯特信守承諾,加入軍隊去尋找喬伊。靠著妙不可言的緣分,他再次得到了喬伊。
一人一馬,在美艷的黃昏畫面中,伴著美妙的背景音樂,走向故鄉的懷抱。
曾經輝煌的騎兵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戰馬》堪稱一部
人馬奇緣的
催淚
之作
。但是,這部電影可不光只有感動。
電影中的一些戰爭鏡頭
,
還是給
我
帶來了極大的
震撼。
比如說英國騎兵衝擊德軍營地的那一幕。幾千名英國騎兵雄姿勃發,手持著馬刀,像潮水一樣沖向德軍營地,結果被藏在樹林中的機槍逮個正著。一陣火舌突突後,英國騎兵一個個人仰馬翻,咱們的卷福、抖森,也雙雙領了盒飯。
電影中的騎兵咋就這麼不堪一擊呢?要知道,在冷兵器時期,騎兵那可是王者般的存在!
自公元前4000年中亞人類馴化馬開始,騎兵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從早期的無甲無鐙短矛輕騎兵、強弓重甲的草原騎兵、甲騎具裝的歐亞重騎兵,到近代橫掃歐洲的西歐驃騎兵、龍騎兵、長槍騎兵、胸甲騎兵……騎兵主宰了近2000年的世界大勢!
騎兵,從來不是為防守而創立的。靠著超凡的機動性和強大的衝擊力,騎兵在戰場上奇襲遠攻、大開大合,成了每個強大王朝的武裝基石。
例如說蒙古騎兵,這支當世無敵的騎兵,在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的帶領下,征服了世界上40多個國家,700多個民族,建立一個東起朝鮮半島,西達波蘭,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的龐大帝國。
蒙古騎兵自幼就進行嚴格的騎馬射箭訓練,他們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堪稱當時最強的騎兵。
蒙古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他們可以一邊作戰一邊行軍,一天能推進80公里。憑藉與此,蒙古騎兵才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將幾乎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踩在他們的馬蹄之下。
還有哥薩克騎兵,他們曾經是沙俄最重要的武力,以衣著鮮亮而著稱。
哥薩克騎兵起源於東歐的大草原,這些野性十足的騎手,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是天生的好騎兵苗子。
在冷兵器時期,哥薩克騎兵以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而威震歐洲。他們手持有 「鷹之利爪」之稱的哥薩克騎兵刀,參加了從18世紀到二戰中所有的戰役。
拿破崙在入侵沙俄時,被難纏的哥薩克騎兵攪得撓心撓肺的。他感慨道:如果我的部隊里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捲整個世界。
蒙古騎兵和哥薩克騎兵,也只是整個冷兵器時期騎兵的典型代表,騎兵的輝煌可真是數不過來。
然而,曾經叱吒風雲的騎兵,在這部電影里卻成了砧板上的魚肉,落到了任人宰割的境地,這是為什麼呢?
這事,咱還得從火器的出現說起。
火器的出現和發展,對騎兵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火藥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南宋時期,我們還發明了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噴出火焰燒傷敵人。
到了明朝,火槍誕生了。火槍的出現,就是為了打擊女真人的騎兵。然而,由於當時技術不成熟,火槍的威力還很弱。在薩爾滸之戰中,女真人的騎兵非但沒有被火槍打敗,還把明朝軍隊打得明軍抱頭鼠竄。
憑藉著強悍的騎兵,女真人最後還奪了天下,建立了滿清王朝。
能夠用騎兵打敗火槍,滿清王朝很嘚瑟。他們覺得騎兵最強,而火槍是沒有用的花架子。所以,在整個滿清王朝期間,火槍的技術都一直原地踏步,沒有絲毫的進步。
真正將火槍技術發展起來的,還是歐洲人。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藥、火器,沿著絲綢之路傳到阿拉伯地區,又傳到歐洲。在歐洲一些工業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裡,火槍得到了較快地發展。到了19世紀初,歐洲人的火槍已經成了威力驚人的大殺器。
19世紀中期,歐洲人帶著火槍,來到了中國。曾經的小學生學會了手藝,轉過頭來欺負老師傅了。
此時的滿清王朝,還依舊沉浸在騎兵所向披靡的幻想之中。
英法聯軍五六千人從塘沽登陸,一路勢如破竹,來到了八里橋,眼看著就要打進北京了。
此時,僧格林沁帶著兩萬滿清騎兵趕到,對著英法聯軍就來了個集體衝鋒。可人家英法聯軍裝備的可是火槍火炮,滿清騎兵這種打法,無疑就是往槍口上送命。
沒多久,滿清騎兵被全軍殲滅,僧格林沁也 「自乘騾車,撤隊而逃」。
自此,人們才意識到,火槍成了騎兵最大的威脅。
後來,在日俄戰爭中,雙方還第一次使用了機槍。機槍的出現,算是為騎兵刨好了墳墓。
一戰,騎兵走向末路
時間到了一戰,騎兵在這個傷亡慘重的世界大戰中,徹底走向了末路。
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期,騎兵數量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強弱的重要指標。從拿破崙時期開始,歐洲各大帝國都將騎兵作為戰場上的中間力量而使用,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一戰爆發前後。
雖然一戰前,火槍火炮等現代武器,在技術上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當時歐洲各大軍事集團,仍然相信騎兵是主導戰場的兵種。為此,在一戰爆發前,歐洲參戰各國都動員了大量的騎兵備戰。
以英俄兩國為例,在一戰前夕,英國動員了10個騎兵師;而俄國,整整動員了29個騎兵師!可見英俄兩國對於騎兵寄予了多大的希望。
相比較英俄的迂腐無知,德國人表現得十分雞賊。在一戰爆發之前,德國人就積極擴充軍備,研製了大量的新型武器,什麼榴彈炮、機關槍,該有的一個都不少。
德國人削弱了騎兵編製,讓優質的戰馬在戰場上拉物資、拉大炮。在電影中,喬伊和其他戰馬拉的大炮,正是克虜伯210毫米重型榴彈炮。這種榴彈炮重達7噸,無數戰馬為了拉著這個龐然大物,折斷了四肢。
當時德國人的這種將戰馬當騾馬用的做法,還真對得起「神聖騾馬帝國」的稱號啊!
言歸正傳,大戰一觸即發。在德國人強大的火力之下,英俄的騎兵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作戰價值了。在電影中,面對德國人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英國騎兵就像是任人宰割的魚肉,一點抵抗力都沒有。
也難怪,這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射速能達到每分鐘600發以上。這射的哪是子彈,簡直就是子彈網啊。要是數十架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一起發射,別說是騎兵了,蒼蠅即使能活著飛出去,也得留下對翅膀吧!
如果說,以機槍為代表的現代武器,為騎兵刨好了墳墓,那麼一戰中陣地戰的應用,加速了騎兵走向末路的步伐。
在一戰中,尤其是在西線戰場,運動戰已經不存在了。雙方的幾百萬軍隊就在西線漫長的戰壕里,為了幾百米的陣地反覆爭奪。這樣的戰場上騎兵根本起不了作用。
這部電影呈現的就是索姆河戰役的場景。交戰雙方僅隔著幾百米,而就在這塊狹長的戰鬥區域內,雙方是又挖戰壕,又拉鐵絲網;這堆了個地堡,那埋了枚地雷。
就這戰場條件,雙方騎兵衝進去,還沒有打照面,就基本上變成肉泥了。
騎兵在整個一戰中,一直都在扮演者雞肋的角色。難怪說,一戰是騎兵的分水嶺,是騎兵的墳墓。
在電影中, Mark IV型坦克的出現,襯托出戰馬的渺小。曾經冷兵器時期的王者,在坦克這種龐然大物面前,顯得如此無助、慌張。在電影中,戰馬在鐵絲網、戰壕、坦克的夾擊下,發出一聲聲悲鳴。這正是一種沉重的隱喻:在現代戰爭面前,騎兵昔日的驕傲與榮耀,顯得如此卑微。
騎兵最後的掙扎
當然了,也不是說一戰後,歐洲各國就沒有騎兵了。
比如說波蘭,就保留了幾十萬的騎兵部隊。
原來,波蘭的騎兵,在一戰中的東線戰場上表現得很勇猛。
東線戰場很遼闊,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波蘭、沙俄、土耳其等國的騎兵,在這片遼闊的舞台上策馬奔騰、刀劍激撞,打得不亦樂乎。
所以,在一戰結束後,波蘭人把軍隊建設的重心仍然放在了騎兵身上。
時間到了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波蘭人也不慫,進行了殊死抵抗。然而,大無畏的波蘭人還是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輸掉了戰爭,波蘭完全淪陷。
原來,波蘭人幾十萬騎兵面對德國人的坦克集群毫無招架之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遭遇到無情地碾壓。
波蘭騎兵作為騎兵最後的榮耀,已經成為一種大無畏精神的象徵。但是,波蘭騎兵想憑藉一己之力,阻擋現代軍事的發展、阻擋歷史洪流的前進,無疑是螳臂當車、徒增笑耳罷了。
好了,本期就介紹到這裡,咱們下期見。
順便說一下,這是鐵血網創始人老蔣(人送外號蔣校長)新開的一個公眾號,深度講解大國博弈,解析國際時局,還會聊聊武器裝備,喜歡時政軍事的老鐵們可以關注推薦一波!
※聽說庫艦來華大修?咳咳...先讓老蔣扎一針
※老蔣親嘗丨來口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口糧,那叫一個膩啊
TAG:環球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