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敢吵架的伴侶,到底有多幸福?
作者 | 李雪
01
我看美劇時,經常驚訝地發現:
劇中人物之間哪怕發生過很多衝突,關係搞得很尷尬,事後也能和解,
關係並不會因此而疏遠,反而可能越來越親密,越來越信任。
這個發現讓我很受衝擊,因為在我的世界裡,衝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要發生衝突,關係就完了。雖然有時還維繫著面子上的關係,但實質上關係已經死亡。
很多人像我一樣,特別害怕在關係中發生衝突,經常採取「忍」的方式,直到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來一場毀滅性的大爆發,傷人傷己,關係果真就此結束。
而對方或許還沒明白過來, 這麼一點小事,值得發這麼大的脾氣嗎?因為對方不知道,
「這麼一點小事」背後其實已經疊加了很多不滿。
舉個例子,一對夫妻在結婚前約定,妻子婚後不做家務,於是丈夫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做飯洗碗。有一天,丈夫因為莫名其妙的小事,沖妻子發很大的脾氣,妻子覺得不可理喻。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丈夫其實對每天做家務非常不情願:「憑什麼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你倒樂得自在?」
但是他不敢直接表達出自己的不情願,怨氣、怒火在心裡越積越多,
最後經由一件莫名其妙的小事爆發,嚴重傷害了夫妻關係。
後來妻子發現,原來丈夫真正生氣的是做家務啊!她覺得好笑:「你不喜歡做飯洗碗,我們可以叫外賣、請家政服務啊!家裡的經濟條件完全負擔得起。」
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案特別簡單,就是雇鐘點工。
丈夫回想起這件事也愣住了:「我怎麼就把這件事想得特別嚴重呢?好像妻子要求我必須做飯洗碗似的,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們的關係就會完蛋。」
這顯然是丈夫自己的想像,而不是事實
。
實際上,妻子根本不在乎丈夫到底洗不洗碗、做不做飯。對其他人而言也是如此。
02
為什麼我們心裡總是在上演這樣的劇情:避免衝突,忍著忍著,到最後實在忍不住,導致毀滅性的大爆炸?這通常是因為, 在我們的童年,尤其是嬰兒期,有一段糟糕的經歷。
比如嬰兒掐咬媽媽,表達攻擊性,或者哭鬧不休的時候,有的媽媽會因為哄不好嬰兒而責備自己:
我真差勁,帶不好孩子, 我就不應該生孩子,我不配當媽媽
。
面對嬰兒的哭泣,媽媽的反應是進行自我攻擊,變得特別可憐,特別抑鬱,表現為一個脆弱的媽媽。
脆弱媽媽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
我絕不能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否則媽媽就崩潰了,我自己也完了,整個地球都要「毀滅」了。
跟脆弱媽媽表現相反的,是歇斯底里的媽媽。
發生衝突時,媽媽首選攻擊孩子。孩子咬了媽媽一口,媽媽很生氣,給孩子兩個耳光:
你哭,再哭我就把你嘴巴塞上,把你扔到外面去!
這種媽媽給孩子的感覺是,
如果我表達攻擊性,就會被報復,所以要壓抑,要隱藏
,絕對不能惹媽媽不高興。
最糟糕的媽媽,是不接受和解的媽媽。
當孩子跟媽媽發生衝突、情感失聯時,大部分孩子都會試圖和解。
比如嬰兒咬了媽媽一口,過一會兒,他可能會對媽媽笑一笑,或者向媽媽爬過去, 靠近媽媽—— 這是孩子在伸出和解的橄欖枝,但有的媽媽卻不接受和解,繼續冷漠地對待嬰兒。
大一點的孩子跟媽媽道歉:「媽媽,我錯了。媽媽,你別生氣。」可是媽媽卻說:「你錯什麼了?你還知道錯啊?」這等於在告訴孩子:你想和解?沒門!我不接受。你只要跟媽媽發生衝突,咱們的關係就毀了。
有這樣一個不接受和解的媽媽,
孩子也會覺得自己不能表達攻擊性,萬一發生衝突,自己和媽媽的關係就完了
;
關係出了問題,也不用去主動和解,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是繼續被攻擊、被羞辱。
不接受和解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焦慮,不敢在關係中放鬆做自己,一有衝突就會從關係中撤離。
03
有一項實證研究,主題是什麼保證了夫妻關係能夠長久維持下去。
結果發現,保證夫妻關係得以維持的核心因素,並不是人們通常以為的兩人「三觀」一致、門當戶對、感情基礎深厚等, 而是
夫妻兩人有沒有和解的能力
。
當衝突發生的時候,有沒有一個人能夠伸出和解的橄欖枝,而另外一個人能夠接過這個橄欖枝。
事實上,有些衝突是無法解決的,或者說至少暫時無法解決,但
只要一方能夠發出和解的信號,另一方又能夠接受和解, 夫妻關係就能繼續下去。
很多離婚的夫妻,他們之間其實沒有很大的衝突,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當這些瑣事引發爭吵,雙方又不願意伸出和解的橄欖枝,或者一個人遞出,另一個人不接, 這樣的關係遲早會走向終點。
可以發生衝突,也可以和解,這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重要標誌。
要想擁有這樣的健康人格,首先得有一種信念:
相信自己是結實的,不會因為對方表達了攻擊性而破碎,不會因為害怕被報復而壓抑攻擊性;
相信父母是結實的,雖然我們表達了攻擊性,他們可能會難受,但是不至於陷入無休止的抑鬱和痛苦中。
也就是說,內在的自己是結實的,內在的父母也是結實的, 這樣我們就敢於在關係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即使發生衝突,也能夠伸出和解的橄欖枝,這樣的關係才是堅韌的。
04
無論多麼好的關係,發生衝突,彼此之間失去聯結,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修復關係,有沒有勇氣去修復,能不能把「針尖對麥芒」這種尖銳的能量變成「即使有衝突,我依然愛你。來,抱一抱!我們可以繼續談論衝突,同時確信彼此相愛」。
我的一個朋友,以前一遇到衝突就會奪門而出,因為他受不了那種尖銳的能量。現在他會告訴自己:
「無論衝突的張力有多大,勾起我多少內在的恐懼,我都一定不離開,就待在那裡。」
他每次都這樣自我覺知,跟妻子發生衝突時,他會說:
「暫停一下,我想告訴你,我愛你,我們的關係是結實的,我不會離開你。只要你願意,我們隨時可以繼續談論這個衝突。無論多痛苦,請你記住,我是愛你的。」
他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從難以忍受的尖銳對立中解脫出來,雖然衝突依然會觸發痛苦,但是他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廣,讓雙腳踩在大地上。
果然,他與妻子的親密關係越來越好,和周圍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和諧。
…
| 上文節選自
李雪新書
《走齣劇情》
,本書已上市。*活在人生的真相里,持續說出真相,直到眾人皆贏。著名心理學者、暢銷書作家李雪 剖析人生真相,武志紅、尹建莉、張德芬推薦。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
※你的底氣,決定你在愛情里的運氣
※一個女人成熟的標誌: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自己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