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古鐘探微之造型分類

唐代古鐘探微之造型分類

隨著盛唐社會的開放,東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深入,梵鐘的樣式也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唐代,古鐘造型呈現出多元的發展趨勢。根據鐘體形制和裝飾特徵,劃分為三類:

「荷葉口」造型銅鐘

陝西富縣寶室寺唐貞觀三年銅鐘線描圖

「荷葉口」造型銅鐘根據鐘體形制,又可劃分為A、B兩類:陝西富縣寶室寺銅鐘與甘肅張掖靖遠樓唐鍾均屬於A類—「淺波口荷葉」造型銅鐘。其特點為:鐘體輪廓線外敞平滑,整體造型為敞開的拋物線,似一把沒有完全撐開的傘。鍾鈕較小,鐘頂至鐘腰部位直徑逐步增加,鍾肩位置迅速下滑,形成弧形,幾乎沒有鍾肩。但從鐘腰至鐘口位置直徑增加則變為緩慢,鐘口逐漸外敞,呈波曲狀,形似荷葉,俗稱「荷葉口」,又被稱為「淺波口」。

甘肅武威大雲寺唐鍾

在唐鍾遺存中,甘肅武威大雲寺鐘樓唐鍾與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館藏唐景雲銅鐘均屬於B類型—「加長版荷葉口」造型銅鐘。B類型銅鐘相對A類型銅鐘鐘體更長,不同部位鐘體輪廓線變化幅度不同,鐘體直徑的變化富有節奏感,由頂心經鐘頂邊緣(蓮花瓣的外沿)至第一條橫向紋飾帶,鐘體直徑迅速增加,且增加幅度較大。從第一條橫向紋飾帶開始,鐘體直徑變化幅度明顯減少。鐘體輪廓線近似於筆直向下,直到鐘口。鐘的整體形狀依然像一把沒有完全撐開的傘,不過由於鐘體高度的增加,「傘」的長度增加了很多。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唐景雲銅鐘

無論是A型還是B型「荷葉口」造型銅鐘,其總體特徵為:鍾鈕較小,鐘頂面積狹小,圍繞鍾肩位置裝飾蓮花紋一周。鐘體裝飾布局獨具匠心,以3條橫向紋飾帶和6條縱向紋飾帶將鐘體劃分為18個梯形區,梯形區分上、中、下3層區域。在不同區域鑄有不同類型紋飾,且鐘體紋飾較為豐富,包括蓮花瓣、纏枝紋、忍冬紋等植物紋樣;飛天、天王等人物形象;青龍、白虎、獅子、神鳥等動物形象。鐘口位置,口沿敦厚,呈「荷葉口」造型。敲鐘月位置鑄於鐘體下方。

直筒造型銅鐘

廣西容州容縣開元寺景子銅鐘

廣西容縣開元寺景子銅鐘、浙江出土的唐代開元八年款銅鐘、浙江諸暨蕾山水口庵遺址出土唐廣德元年銅鐘等均屬於「直筒」造型銅鐘。此類型銅鐘大多出現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但在北方地區也出現過。

袈裟紋飾

「直筒」造型銅鐘保留了南北朝時期古鐘的造型特點。鐘體為近似垂體的桶狀造型,鍾肩為平肩,底口為平齊、圓潤的口沿。在裝飾風格上,「直筒」造型銅鐘紋飾更為古樸,鐘體紋飾以線條裝飾為主,保留了南北朝時期袈裟紋飾(用凸起的陽線隔成十字形方格紋,十字形之外的空間再用短橫線加以分割,這種縱橫有序的方格近似僧人所著袈裟上的圖案,故名袈裟紋)。其撞鐘月位置也與「荷葉口」造型銅鐘有所不同,位於鐘體鐘腰位置,靠近中部,這一點與南北朝時期銅鐘是相同的。

「荷葉口直筒」造型銅鐘

江蘇丹陽唐中和二年銅鐘

「荷葉口直筒」造型銅鐘遺存古鐘數量極少,此類型銅鐘將「荷葉口」與「直筒」造型完美結合起來。如江蘇鎮江人民公園內保存的丹陽唐中和二年銅鐘。其特點為:鐘頂為平面,且面積較大,與「直筒」造型銅鐘較為相似。鍾肩為平肩,呈現出弧形,鐘身上下直徑差異不大,鐘腰位置周長最大,鐘口為波浪型「荷葉口」,凸弦紋將鐘身分為上下兩段,並以線條劃分為8個方形區域,裝飾素雅,除弦紋、直線條之外,沒有其他裝飾紋樣,仍保留了袈裟紋飾。撞鐘月位於鐘體下方。

原文作者:曹靜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9年1月刊《唐代古鐘探微——以寶室寺銅鐘為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瓷器鑒定那些事——色釉瓷器的兩個種類
鄭振鐸的殫精竭慮!故宮180多萬件文物見證那段歷史……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