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參觀新墨西哥州喬治亞·奧基弗博物館附設的女子藝術輔導學校。喬治亞·奧基弗是美國最傑出的女畫家之一,她的那幅「頭骨和白玫瑰」表達著經典的凄美和讓人戰慄的死亡體驗。在她去世後,博物館遵照她的遺囑開辦了女子藝術輔導學校。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指導教師傑茜婭開門見山地說:「我們開設的藝術指導課程,不僅僅是指導藝術,更是指導人的全面發展。比如,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經過藝術訓練的女生,她們的領導才能就有所加強。」

我很感興趣,問:「這是為什麼?藝術和領導,通常好像是不搭界的。」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傑茜婭說:「藝術讓人的大腦全面發展,增強人的自信心。特別是女孩子,她們的藝術才能往往是比較突出的。如果受到重視,得到相應的訓練,她們就會發現自己是有價值的。如果她們的藝術作品出色,就會不斷地獲獎。這樣,她們就有了成功的經驗。對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最重要呢?就是有成功的經驗,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在正常的學校里,讓孩子能有成功經驗的機會並不是很多的。學習文法和數理化,是很枯燥的過程,很多孩子不適應。只有少數孩子能在常規的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就感,大多數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可以這樣說,常規的學習過程,給予孩子們失敗的經驗比較多。但是,學習藝術就不是這樣了。首先我們相信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每一個孩子都必定有所長,它們冬眠著、潛伏著,等待人們的挖掘。不存在『有沒有』的問題,是『一定有』,只是需要發現。再者,藝術允許廣闊的想像,沒有統一的標準,關於成功的概念也是更為開放和寬鬆的。而且,孩子和成人誰離藝術的真諦更近一些呢?是孩子,她們對世界有直覺的把握,在創作的同時也更清晰地感覺到了真實的世界。她們在藝術中學習,這種成功的經驗會蔓延開來,延展到她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這一番話,頗有醍醐灌頂之感。當我們的某些父母只是把藝術作為一種訓練、一種特長,甚至當成一塊高考就業的「敲門磚」的時候,傑茜婭她們已經巧妙地把它變成了賦予孩子最初成功體驗的階梯。

是啊,有什麼比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孩子的體驗和記憶更重要、更珍貴呢?回想我們的一生,所以會有種種命運,雖不敢說全部,但其中偌大一部分是源自我們童年經驗的烙印。「精神分析派」的師長甚至不無悲觀地說,每個人一生將要上演的腳本都已在我們六歲前的經歷中秘密寫定:如此說來,誰能改變一個孩子的童年體驗,誰就能改變他眼中的世界和他人生的藍圖。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七歲看老」。看來和弗洛伊德老先生的學說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話有前瞻之明,但也有掩飾不住的悲觀和宿命。三歲之前,孩子在無知無識中釀出了怎樣咸苦的滷水,讓他的一生決定於此?或者反過來說,面對著一個孩子,成人世界有什麼力量可以潤物細無聲地沁入思維的草地,從此染綠他一生的春秋?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藝術?

傑茜婭女士的話正是在這個微妙的層面給我啟迪和震撼。如果說教育是一種外在的滲透,那麼,讓孩子們深入藝術的創造之中去,就生出了內在的事半功倍的奇效。讓蟄伏內心的翅膀舒展開來,讓成功的霞光照亮漆黑的眸子,讓最初的成功烙在心扉的玄關……童年的珍藏就會在漫長的歲月發酵,香飄一路。

面對著這樣的理論和嘗試,我肅然起敬。

「藝術不僅是技術,更是靈魂的棲息之地。」配以—個有力優雅的手勢,傑茜婭結束了她的談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蔬菜
情報機關的「徽章暗語」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