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從《詩經》到《紅樓夢》,10位復旦教授為你解讀3000年中國人文經典

從《詩經》到《紅樓夢》,10位復旦教授為你解讀3000年中國人文經典

從3000年前的先秦到現在,中華文明從未斷裂,一脈相承。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早已被掩埋在黃沙中,印度也早已蓋頭換面,只有中華文明,雖然無數次遭受侵略,卻始終屹立不倒。

中華文明的韌性來源於文脈不斷地被繼承和發揚。

從《詩經》到《紅樓夢》,從唐詩到宋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人文經典。這些人文經典不斷累積、發展,滋養著

一代一代

中國人的精神,塑造著國民性格。



文苑圖 | 唐·韓滉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讀《詩經》,連話都不會說了。《詩經》作為當時社會的經典,士人要公開發言,就必須根據《詩經》引經據典。

今天,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古人們的經典名著、傳統文化,雖不至於連話都不會說,但

沒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和文化涵養,很有可能在與人交談時,貽笑大方



這次,

百草園課堂

聯合

一條課堂

為大家請來了

10位復旦教授,為你解讀3000年人文經典。


10位復旦教授,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為你打開經典之門;



50堂經典解讀,總時長800分鐘的人文之旅,3000年的經典漫遊;


不鼓吹認知升級,不販賣知識焦慮,只為讓你重溫大學課堂記憶,聆聽名師大家解讀經典。



邵毅平講《詩經》

傅傑講《論語》和《孟子》


陳引馳講《老子》和《莊子》


陳正宏講《史記》


仇鹿鳴講《世說新語》


汪涌豪講「唐詩」


侯體健講「宋詞」


姜鵬講《資治通鑒》


吳震講《傳習錄》


郜元寶講《紅樓夢》


...

免費試聽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

?


邵毅平講《詩經》


與3000年前的祖先心靈相通



邵毅平,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詩經》穿越了兩三千年的歲月,來到我們的面前,不僅是時間的悠久,還有血脈的相聯,讓我們與祖先心靈相通。



邵毅平講《詩經》共分5講:

大美詩篇:與三千年前的祖先心靈相通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起慢慢變老


之死矢靡它:愛她的人快快來娶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國式美人的標準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可望不可即的心理時空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邵毅平教授非常認同孔子的觀點。他說,

孔子承認《詩經》里的男女之情都是健康的、正當的。《詩經》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目中,是最佳的「愛情教科書」。

3000多年前的《詩經》,依然能打動我們,是因為我們的先人歌唱的是真實的喜怒哀樂,歌唱的是人類普遍的情感。「《詩經》讓我們與祖先心靈相通」,我們今天讀《詩經》,最好的讀法,就是拿它當現代人寫的詩歌來讀。


比如《關雎》里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用今天的白話詩來寫,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意思。



?


傅傑講《論語》和《孟子》


這兩部書是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傅傑,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論語》和《孟子》這兩部書里的全部語句,是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足以當得起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傅傑講《論語》、《孟子》共分5講: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兩個從小沒有父親的孩子


國民心理:以儒家文化為主幹的中國文化 


學習的路徑:《論語》和《孟子》的基礎讀本


被曲解的聖人:從朱元璋刪節本到日本禁《孟子》


書能不能讀完: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基礎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奠基者和光大者,被分別稱為至聖和亞聖。他們的學說被並稱為孔孟之道。以他們的言行為主要記錄對象的

《論語》和《孟子》,也成了中國最著名的古籍。


傅傑教授說,我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論語》《孟子》總是首選的必讀書。

你熟悉了這兩種書,會給你讀其他的古書帶來方便,也會給你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


陳引馳講《

老子

》和《

莊子


中國人的心裡,一邊藏著儒家,一邊藏著道家



陳引馳,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在中國的文化中,儒和道又是互不可缺的,幾乎每一位古代士人的心中,都一邊藏著儒家,一邊藏著道家。



陳引馳教授講《老子》、《莊子》共有5講: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翩然世間的道家風格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的智慧


鯤鵬展翅,水擊三千里:敞開自我的莊子境界


朝三暮四,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莊子的寓言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自然與本真的守護



《老子》是中國傳統中一部了不起的經典,它雖然只有五千言,古往今來倒真當得起「說不盡,道不明」幾個字。



「道」到底是什麼?


「道」是如何作用的?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真有那麼容易嗎?


「無為」真的是啥也不用幹麼?


關於老子的「道」,相信陳引馳教授的講解,會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認識。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施在濠上論辯的場景,多少年來縈繞人們心間。


陳引馳教授講道,莊子展示的是一個通達天地自然,與萬物溝通無礙的心靈。魚游水中,我游樑上,同樣的自在率意,

魚我雙方是融通的。魚樂,實是我樂的映射;我樂,故而魚亦當樂。

現在,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10教授的人文經典課 已在微信公眾號「百草園課堂」上線,課程共50講,每周更新2講,約6個月更新完畢。


立即訂閱,不用上復旦,也能聽復旦名師教授的課。


特惠價:129元

(日常售價199元)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


陳正宏講《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陳正宏,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兩千多年前中國一流的歷史學家,創造出了獨特的宏觀歷史敘述方式,令人震撼!《史記》書寫的,是昨天的歷史,而整體呈現的,卻是永久的人性。


陳正宏教授講《史記》共有5講: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


力拔山兮氣蓋世:本紀與帝王的歷史主線


大風起兮雲飛揚:表的格局,書的氣象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世家內外的血統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列傳里的眾生相




關於《史記》,歷來有亦文亦史之說。也就是說,它既是一部文學名著,也是一部歷史名著。魯迅所謂「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不過從總體上看,《史記》還是一部史書。




為什麼司馬遷會為農民出身的陳勝寫傳記,並將之列入《史記》中專門記錄世族大家功業的三十世家?

古今爭議不斷。

陳正宏教授認為,司馬遷在世家中列入這位在雨夜大澤鄉的曠野里,振臂呼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漢子,不是為了勵志,而是為了描述原本複雜多變的歷史、政局和人生。這也是《史記》的魅力所在:不以出身和血統論成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這段話出自《史記》七十列傳的倒數第二篇《貨殖列傳》,那是專門寫做生意的商人的。


為什麼在「重農輕商」的古代,司馬遷會為追逐贏利的商人「樹碑立傳」?


陳正宏教授說,司馬遷逼真刻畫出芸芸眾生的世相百態,直到今天,商界、股市、賭場、房地產……一切追逐贏利的地方,跟司馬遷當年描摹的場景,一模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史記》各篇書寫的,是昨天的歷史,而整體呈現的,卻是永久的人性。

?


仇鹿鳴講《世說新語》


一部志人之書,道盡魏晉風流



仇鹿鳴,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


  魏晉時代是一個個人意識覺醒的時代,《世說新語》中的一千多則故事,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常有妙語,展現出追求率真自然的真性情。


仇鹿鳴副教授講《世說新語》共有5講:


越名教而任自然:《世說新語》與魏晉名士


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魏晉風度的先聲


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精緻高雅文化的陰暗面


吾輩不出奈蒼生何:從高卧東山到力挽狂瀾的謝安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反角的桓溫與魏晉風度的盡頭



《世說新語》

主體記載的是東漢末年至東晉士人言行的小故事,總共有1000多則,每一則不過幾十字,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常有妙語。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生動有趣的史書,因此得到很多人的喜愛。原因就四個字:

魏晉風流




魏晉名士以竹林七賢最為有名

,這批名士除了擅長清談之外,更重要的特徵是對於禮法這樣社會規範的抵抗與蔑視,放蕩形骸。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說過兩句很有名的話,可以作為名士的口號:

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意思是古代的聖賢照樣可以批評,不需要遵守外在道德規範的約束,而是遵從自己人性與感情驅動。


現在,「一條課堂」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10教授的人文經典課 已在微信公眾號「一條」及「一條課堂」上線,課程共50講,每周更新2講,約6個月更新完畢。



立即訂閱,不用上復旦,也能聽復旦名師教授的課。


限時特惠129元

(日常售價199元)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


汪涌豪講唐詩


一代之詩歌,一國之文學



汪涌豪,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中國號稱『

詩國

』,是因為有唐詩。許多人知道中國人會寫詩,也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唐人認真地將作詩當飯吃。唐詩是一部唐代歷史的形象再現。



汪涌豪教授講「唐詩」共有5講:


一代之詩歌,一國之文學:偉大的唐詩和盛極的時代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情歸自然悟道真


三月儘是頭白日:如此風月,奈何人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母腹大地的鄉愁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歷史的叩問與徹悟




唐·李公麟 麗人行圖



汪涌豪教授認為,中國被稱為「詩國」,是因為有唐詩。


為什麼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因為唐詩產生的時代,是在唐朝這個偉大的時代。唐詩是一部唐代歷史的形象再現。」

李白、杜甫是唐詩兩大高峰。

關於李白、杜甫的異同,汪涌豪教授也在音頻中進行了一番有趣的對比。


「為什麼李白他這樣絕情?許多人不理解。杜甫在夢裡想你,走到天邊仍在想你,你不想人家也就算了,不應該不記掛家人呀?」



為什麼李白一生漂泊,這麼一個不愛著家的人,卻寫出了傳頌千年的「懷鄉名作」《靜夜思》。




汪涌豪教授解釋道:「因為一個一輩子沒有離開故鄉的人,是無法理解如潮水般湧來的鄉愁的。故鄉這個詞本身就是與他鄉、異鄉對比才存在的。也因為有了對比,這個詞才有生命,才有溫度。



?


侯體健講宋詞


宋詞就是宋朝的「流行歌曲」



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文學博士。


  宋詞是街頭巷尾人人傳唱的流行歌曲,它是一種不同於傳統詩的新興文學,有特殊的美感特質,是宋代文學的代表。



侯體健副教授講「宋詞」共有5講:


庭院深深深幾許:宋詞是酒宴歌席間的流行歌曲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才子詞人柳永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的詞誰能唱得了


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亂世飄零李清照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從俠客到詞人的辛棄疾




韓熙載夜宴圖 局部


侯體健副教授認為,

宋詞是宋代酒筵歌席上唱的流行歌曲


雖然唱詞的都是歌女們,但是,填詞的其實還是讀書人,是士大夫。


比如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完全就是借著女子的口吻,塑造了一個傷春的女孩的形象。

侯體健副教授選取了「婉約派」代表柳永、李清照和「豪放派」代表蘇軾、辛棄疾4位詞人,從他們的人生經歷、故事,講述宋詞的特點。


要說宋朝最流行的詞人,當數「白衣卿相」的柳永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而蘇軾寫詞,已經脫離了酒宴歌席。




他寫詞考慮的最重要的不再是歌唱問題,而是要表達自己的真性情。


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對待詞的新的態度,蘇軾也不就可能寫出「一蓑煙雨任平生」那麼能夠表現他的人生哲學的曠達詞句了。



現在,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10教授的人文經典課 已在微信公眾號「百草園課堂」上線,課程共50講,每周更新2講,約6個月更新完畢。


立即訂閱,不用上復旦,也能聽復旦名師教授的課。


特惠價:129元

(日常售價199元)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


姜鵬講《資治通鑒》


一部「皇帝的教科書」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要建設一個穩定的安全的長治久安的國家,需要通過對歷史上興衰成敗的總結,給當下的人以指導,《資治通鑒》應運而生。


姜鵬副教授講《資治通鑒》共有5講: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一部「皇帝的教科書」


「初命晉大夫」,沒有主語的開篇:規則中的秩序觀


財富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正義的重要性


恆興他役,不先民急:什麼樣的國家是好的國家


子不語,亂力怪神:司馬光的取材標準與價值判斷




《資治通鑒》

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經典著作,和另一部史學名著《史記》,並稱為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大高峰、兩大經典著作。


這麼一部龐大的歷史著作,是由司馬光帶領3位助手,花了整整19年才完成。


資治通鑒,就是「鑒於往事,以史為鑒,有資於治道」的意思。


姜鵬副教授說,《資治通鑒》

的寫作目的,需要為政治提供一番見解,為執政者,也就是當時的皇帝,提供指導。所以,這部歷史著作,也被稱為「

皇帝的教科書

」。



為什麼《資治通鑒》的開篇,是以「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句話開頭?


這句話的主語是誰?司馬光為什麼是這樣一種典型的批判語氣開始?他要批判的重點是誰?


姜鵬教授像破案一般,帶領我們一步步抽絲剝繭,解開謎底:原來「三家分晉」這一破壞政治秩序的事件,最需要批判的是周天子。春秋時期政治秩序的崩塌,就是從這件事情開始的。


這也體現了司馬光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尊重秩序。



?


吳震講《傳習錄》


什麼是天下第一等事?



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陽明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之所以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是他人的賜予,只有依靠我們自己的真誠惻怛的良知而行動才能獲得。




吳震教授講《傳習錄》共有5講:


傳不習乎:何謂陽明學?誰是王陽明?


龍場悟道與南鎮觀花:這個世界的基本構造


知行合一:理論指導實踐還是實踐優先理論?


吾平生講學只「致良知」三字:陽明學的標誌


萬物一體:我的良知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1518年,王陽明的《傳習錄》在江西刊刻出版。今年正好是《傳習錄》500周年。


《傳習錄》的「傳習」兩字的典故出自《論語》「傳不習乎」,是說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傳授和學習的意思。


王陽明名叫王守仁,自號陽明山人,因此後人稱他的思想學說為「陽明學」。


王陽明從少年時起就認定「

人生第一等大事

」不是考試及格,而是成聖成賢。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理想,就是通過修身養性的道德實踐,成就像聖人一樣偉大的人格。



1508年,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說,儒家聖人所講的那一套道理——也就是天下的終極道理,原來就在我自己的心中充分具備。


這場大徹大悟,意味著陽明心學的正式確立。



何為「良知」、「致良知」?



人心中為什麼有個「仲尼」?


「知行合一」的思想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王陽明在逝世前一年,回顧自己的一生,說:「吾平生講學,只是『

致良知

三字

」?


吳震教授將為你一一解答心中疑惑。

?


郜元寶講《紅樓夢》


什麼是天下第一等事?



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紅樓夢》畢竟是小說,而不是歷史記錄。只有這樣,曹雪芹才會有充分的創作自由,才能寫出那樣一部想像豐富的大書。




郜元寶教授講《紅樓夢》共有5講:


熟悉的陌生人:曹雪芹寫的是自傳還是他傳


質本潔來還潔去:兩個世界的重重疊疊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主線和副線的經緯交織


翩翩濁世佳公子:紅樓夢的人物群像與寫作秘訣


雅而近俗、俗而能雅:與正統詩文相抗衡的高雅文學




《紅樓夢》

是中國敘事文學的巔峰之作,也是近三百年來中國讀者最喜愛的一部經典小說,許多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已經家喻戶曉。




郜元寶教授說,讀《紅樓夢》時,有人喜歡黛玉,有人喜歡寶釵,這都無可厚非。


但我們讀《紅樓夢》,應該要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應該帶著理解的同情去讀。




大觀園全景圖



郜元寶教授說道:「年輕人讀《紅樓夢》,可能有選擇性,喜歡卿卿我我、青春洋溢、詩情畫意的大觀園內部場景,容易忽略作者直接間接描寫的大觀園之外那些跟少男少女無關的人和事。」


但《紅樓夢》不止寫了大觀園,還寫了榮寧二府及其之外的大世界。《紅樓夢》既是寫大觀園的愛情小說,也是寫大觀園之外的「世情小說」。



現在,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10教授的人文經典課 已在微信公眾號「百草園課堂」上線,課程共50講,每周更新2講,約6個月更新完畢。


立即訂閱,不用上復旦,也能聽復旦名師教授的課。


特惠價:129元

(日常售價199元)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訂閱提示】

購買之後,如何隨時收聽?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百草園課堂

,既可在公眾號底部菜單「

我的課程

」-

「已購欄目(備用)」

里隨時收聽。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

百草園書店

底部菜單欄「

人文課堂

」中收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草園書店 的精彩文章:

早讀:坦蕩做事,簡單做人(深度好文)
早讀:餘生,去靠近給你正能量的人

TAG:百草園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