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大年初一,才能見到周星馳
誰都沒資格說這屆觀眾不行
好的故事,永遠能夠打動人心
穿梭在走親訪友的人群之中,街道巷陌、公交站牌、視頻網站,滿滿都是春節檔電影的宣傳。
每一張海報,打眼處,都標有「大年初一」上映的印記。
截至2月5日凌晨一點半,初一首映的幾部電影,預售票房已達6.4億。
尤其是,幾部喜劇片一爭高下,周星馳退到幕後,觀眾坐等20年後誰能稱「王」。這幾年,春節檔熱鬧無比,動輒三五十億,
和賀歲檔的火熱程度,形成對比。
似乎春節期間,會友、相親、約初戀、躲牢騷,鑽進電影院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似乎,只有在大年初一,才會見到星爺?
驟現
前數十幾年,
比起大冷天
出去看電影,春節期間,人們更願意呆在家裡,跟親戚聊聊家常,嗑嗑瓜子。
春節檔的概念從2006年被提起,可那時,因數據慘淡,
片商都不願在春節放片子,影城經理也沒什麼動力,不少電影院甚至乾脆大年初一就不營業。開門的電影院,上的要麼是好萊塢進口片,要麼是港台片,完全由大陸方面主導拍攝的電影,少之又少,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2006年的《霍元甲》,1.05億,要放到今天,李連杰主演的動作片說什麼也得十億起步;2007年的《愛情呼叫轉移》,3500萬,陳奕迅的主題曲倒是比電影火;2009年,《瘋狂的賽車》收了1.10億,寧浩又成功以小博大了一回,但普遍認為是寧浩的個人才華所致,跟檔期關係不大
。
周星馳可也帶不火這個檔期,2008年的《長江七號》雖然票房過了兩億。但算上製作成本,無疑是虧損。
當時有「億元俱樂部」這個說法,但只張藝謀、馮小剛和陳凱歌寥寥數人在內。
哪像現在高碑店的導演們在談項目的時候,動輒五億起步,二十億不多。
轉折,發生在2010年。
一部真正的好電影,即使隨便挑個日子上映,也會憑空把這個日子變成一個檔期。《阿凡達》就是。
這一年的春節檔,《阿凡達》一票難求,在一張電影黃牛票平
均不超過25元的時候,票價被炒到100元以上。電影院門口每天凌晨四五點就排起了長隊,黃牛們在周圍遊盪。
IMAX這個概念,也第一次為大眾所熟知。
「藍血人」成了文化現象,還在4年後的《心花路放》中客串了一波。
《阿凡達》把春節檔票房帶入了3億時代。從此以後,每一年的春節檔總票房,都再沒有低於3億。
商機
2011年的春節檔,
觀眾的胃口已起,捧著爆米花坐進影院,
大牌明星也魚貫而出,
但出品方卻似乎並沒想清楚該拍什麼。
當年的《最強喜事》請來古天樂、張柏芝、甄子丹坐鎮,卻被指堆砌明星,爛片圈錢,
豆瓣評分5.2,
「下了都占硬碟」。
當然了,你能想像,主演過《黑社會》《神鵰俠侶》的古天樂,在片中飾演娘娘腔的化妝師嗎?
《武林外傳》也是一眾熟臉,靠情懷加持,
票房收官1.86億,豆瓣勉強過了6分,但相比電視劇口碑一落千丈,被批為「段子堆砌的二人轉」。《我知女人心》翻拍自梅爾·吉布森主演的《偷聽女人心》,雖然由劉德華和鞏俐兩位大咖主演,但最後拍成了一個四不像,被指糟蹋原版。
或許是因為2011年的春節檔電影口碑血崩,出品方被罵怕了。2012年的春節檔,又換成了一波好萊塢引進片和港片。靠《碟中諜4》的助力,春節檔總票房又往前邁了一步,從前一年的3.29億,邁入4億大關。
2013
年,春節檔票房突然暴漲,比
前一年將近翻了一番,達到7.8億。
但那一年春節其實並沒有什麼扛鼎之作,除了又見周星馳。
能拿出來說的只有這部《西遊降魔篇》。但因為周星馳本人沒有出演,還引發了觀眾的強烈不滿。
畢竟,星爺在觀眾的心裡,更多還是以一個演員的身份存在的,而非導演。
正因為此,起初出品方華誼兄弟對其並不看好。但開畫後,排片節節高漲,一路豪取了12億票房。要知道,當時「億元俱樂部」的說法還沒過時,10億以上的票房,足以驚掉業內人士的下巴。
資方終於意識到,春節檔的商機來了。
可到底是什麼,讓觀眾的觀影習慣突然發生了改變?
一是影院的建設速度加快,三四線城鎮的銀幕數量一年比一年多,以往被忽視的人群,終於被電影產業觸達了;二是票補的流行。2013年起,在線電影票務市場開始發展,推出9.9元、19.9元的低價票,同時買票也更方便了;三是那一年,年紀最大的九零後已經23歲,紛紛畢業參加工作,實現了最基礎的財務自由。
比起宅在家裡被父母數落,安排相親,得了,還是出門呼朋喚友看電影去吧。
這些因素使得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春節檔的總票房幾乎又翻了一番,從7.8億飆升到了14.5億。
倒掛
2014年春節,觀眾看完《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
走齣電影院,回味一下,特效不錯,美術可以,服化道也還行。但是故事到底講了個啥?而且這隻孫悟空,怎麼像只猩猩?
說實話,甄子丹的造型並沒有太差,差評主要還是因為弱智台詞。這是編劇的鍋。
這一年的春節檔關鍵詞,很多媒體都用了「豪取」,但票房飆升的背後,
上的差不多全是爛片,
尤其令人糟心的是,還都是系列爛片的第一部。
比如此後幾年,幾乎都有一部西遊記電影問世,也開啟了觀眾被西遊記系列爛片瘋狂折磨的歷史。
《澳門風雲》和《前任攻略》系列也是從這年開始的。
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爸爸去哪兒》的首部大電影。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根本不能稱之為一部電影,完全就是綜藝素材的重新剪輯。就這樣一波操作,居然捲走了將近7億票房,讓人直呼「看不懂」。
只能說,大家都太需要一個親子活動的由頭了。
再過一
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好萊塢的離去,導致國內的出品方飄了,徹底放飛了自我。
2015年的春節檔,
復刻了2011年的情況,爛片扎堆。再加上日益瘋狂的票補和影院建設大躍進,比起前一年,這一年電影的票房與口碑出現了更嚴重的倒掛。
尤其是《鍾馗伏魔》,被稱為史上最爛電影之一,其節奏成謎,剛把世界觀構建完,電影就結束了。
再說陳坤雖然帥,造型也著實詭異了些。
儘管成色稀爛,可票房又漲了,達到18.1億,首次突破15億。
很多媒體將此歸功於票務平台的發展和票補的出現。
很難說票補的存在究竟是好是壞。一方面,花上9塊9就能看上一部電影,對觀眾來說總歸是一種實惠。畢竟隨著物價上漲,9塊9能買到的娛樂,實在不多了。
但另一方面,將本應投入製作的錢,放到後期的宣發,無疑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財大氣粗的爛片壓迫下,小成本精品只能黯然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過兩年票補+大製作爛片刷屏的現象後。2015年,一批有野心的電影人終於開始動手,決心改變國產電影口碑與票房倒掛的狀況了。
但一個好項目的籌備周期,一般是兩到三年。
有毒
2016年,票房比前一年又將近翻了一番,進入了三十億時代。此後的兩年,票房都徘徊在30多億。
這兩年間春節檔,出品方依然在拼票補;《澳門風雲》系列拍完了,評價還是一如既往的爛;然後還是炒西遊記IP的冷飯,還都沒炒好,豆瓣沒一個過六分,《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豆瓣5.6,鞏俐出馬,都救不了小瀋陽帶來的尷尬。
跑個題,小瀋陽和岳雲鵬兩位,分別是小品和相聲界的好藝人。只是有些界確實不適合跨,但凡這兩人主演的電影,平均都不超過5分,簡直有毒。
只是真心希望,除了周星馳,希望以後香港導演們再也不要碰西遊記這個IP了。不對,最好誰都別碰,讓觀眾消停一會兒。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明年又有個中美合拍的……
另外,或許是由於「囧系列」的大火,資方又開始青睞帶有異域風情的打鬧喜劇,於是《功夫瑜伽》和《大鬧天竺》一起擠進了2017年春節檔。
其中《大鬧天竺》差點刷新了豆瓣低分記錄,最後定格在3.7分。觀眾戲稱,這是黃渤從影以來最大的污點。
不過一碼歸一碼。該片導演王寶強能夠頂住離婚的壓力,從演員轉型成導演,還知道「挨打要立正」,親自上台領金掃帚獎。比起那些票房不行就怪這屆觀眾不行的人,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如果非要說這兩年春節檔有什麼進步的話,那就是爛片終於不再那麼密集。在同行襯托下,星爺一雪前恥,《美人魚》創下33.86億的票房記錄,一度衝上了華語票房榜榜首。
韓寒的《乘風破浪》也改善了之前故事線模糊的毛病,靠口碑實現排片逆襲,收穫了近10億票房。
也是在2017年末,相關部門注意到了票補引發的亂象,開始對其著手實施限制。
畢竟,電影屬於文化產業。文化是千年大計,應該目標長遠,著眼未來,而不能成為短線圈錢的東西。
口碑
時間一晃,就到了2018。去年春節檔的盛況,想必大家還歷歷在目。
這一年,情況終於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了。
首先,是之前籌備的好項目逐漸孵化完成,比如《紅海行動》。其次,是票補的取消,9.9元甚至0元的超低票價被禁止了。相關部門規定,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全國影院票價不得低於19.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得超過50萬張。
但「有錢就是大曬」定律並沒有就此消失。
玩不了票補,於是大家就一起玩營銷,而且一家比一家土豪。
《唐人街探案2》包下了30列高鐵,在高鐵電視屏幕上不停地滾動播放其預告片和廣告;《西遊記之女兒國》斥巨資在國家體育館搭起了一個臨時巨幕影廳;《捉妖記2》路演了近百個城市,把廣告刷進了四線鄉鎮,還買斷了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前倒計時黃金60秒。
在同檔期各大對手的營銷攻勢下,《紅海行動》顯得有些可憐,除了在海軍內部提前試映了一番之外,沒有什麼亮眼的營銷動作,初始排片被壓出前三。
但經過年復一年的爛片洗禮下,觀眾們已經學會了輾轉騰挪,用腳投票。起決定性作用的,最後還是口碑。
隨著口碑發酵,《紅海行動》和排片和票房一齊逆勢上升,最後定格在36.5億,打敗了所有對手。
熱熱鬧鬧過後,這個春節檔總票房達到了驚人的57億。
如今,我們跨入了2019。
根據中信證券的預測,2019年票房有望增長約5%-15%,達61-66億元。
周星馳終於又推出了新片,但是只是執導,沒有露臉
——儘管宣發期間,他和張柏芝攜手出現,再加上將20年前的經典電影《喜劇之王》中的經典片段「我養你」被重新播放,濃濃的懷舊熱潮還是令觀眾砰砰心跳。
此外,
韓寒的第三部電影上映,
劉慈欣的兩部IP一起被搬上了大熒幕,麥兆輝和庄文強也進軍春節檔期,另外,潦倒書生蒲松齡被成龍大哥演成了神探。年前,《啥是佩奇》還刷了一波屏。儘管業內人士擔心話說太滿,立下flag之後慘遭打臉。但觀
眾的期待是真摯的。在年復一年國產爛片的洗禮和好萊塢大片的夾擊下,大家都太需要叫好又叫座的華語電影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都沒資格說這屆觀眾不行。好的故事,永遠能夠打動人心。
參考資料:
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統計
藝恩網實時票房統計
豆瓣電影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門徒
部分圖片來源:官方海報、視頻截圖
值班編輯:張茹
▼
推薦閱讀
專訪吳青峰:三十六歲,離家出走
只有在腊味里,我才願意跟生活和解
「對不起,90後真的不會談戀愛了」
※老布希:他讓我們懷念不那麼喧囂和浮誇的政治
※減肥還是有用的——它讓我更饞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