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豬的前世今生

豬的前世今生

農曆己亥年是十二生肖中的豬年。因為豬是雜食的,食性很廣,從來不挑食,所以很容易飼養。

豬的生長較快,豬肉營養豐富,所以用來作為高熱量食材。豬的性情雖然慵懶,但比較溫順,易於管理。豬的糞便可以肥田,養豬可以積累農家肥。豬皮可以製革,毛髮可以做筆或刷子。因此豬與我們日常的物質生活非常密切,並且也進入了我們的精神生活。例如家豬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胡承恩筆下的《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原型。

圖片來自網路

豬在分類學上被歸入偶蹄目中的豬科。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豬科化石最早出現在歐洲的始新世(距今5600至3390萬年)地層中。經過中新世(距今2303至533.3萬年)、上新世(距今533.3至258萬年)、更新世(距今258至1.17萬年)直到全新世(距今1.17萬年至今),豬科有了很大的發展,現生種類遍布非洲、歐亞及美洲大陸。化石豬科主要可以分為豬獸亞科、鐮齒豬(又稱為利齒豬)亞科和豬亞科三個亞科。

豬也當過「森林之王」

除了豬亞科以外,其他兩個亞科都已經絕滅。豬獸亞科是豬科中最古老原始的類群,豬科的許多種類都起源於這個亞科。這個亞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漸新世到上新世的地層中,在我國的代表是發現於山東山旺硅藻頁岩中的帕氏古豬。廉齒豬亞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中新世地層中。在我國最著名的代表是寧夏同心和甘肅和政產出的庫班豬(圖1)。

庫斑豬主要生存於早中新世至中中新世(距今2300萬至1163萬年間)的歐亞大陸,體重(約800千克)是現生獅子老虎的2-3倍,雄性的前額長著一個相當大的骨質角,嘴上有獠牙,堪稱森林之王。

圖1 重建的庫班豬及其生活環境。

豬亞科:各種「野豬」都在這兒了

豬亞科的特徵和現生豬相同,以河豬屬和豬屬為代表。河豬的主要特徵是雄性頭骨的顴弓很寬,向兩側突出,眼窩較小。河豬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新世至更新世地層中,現生種類分布在非洲。豬屬的頭骨主要特徵是面部窄而長,顱頂中間寬,顴弓中等發育。豬屬的臼齒也很有特點,主尖的基本褶皺加強,琺琅質經磨損後形成複雜的花紋;雄性上犬齒特別粗壯,外面向上彎曲;下犬齒也粗壯,橫切面呈三角形。

豬屬主要見於歐亞大陸,在我國的主要代表是裴氏豬、李氏野豬、小豬和野豬。裴氏豬主要分布在南方,比李氏野豬稍小,繁盛時期為早更新世中期。體型很小的小豬(圖2)和裴氏豬一樣主要分布在南方。最早出現在早更新世,在晚更新世消失。

圖2 小豬的上下頰齒,齒冠由丘形的齒尖組成,指示雜食的食性。

李氏野豬(圖3-4)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區及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和東北的南部地區,出現在早更新世早期,繁盛期在中更新世,消失在中更新世末。在周口店猿人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李氏野豬化石,在其他舊石器遺址中也有不少李氏野豬的化石,說明這類豬是古人類的主要狩獵對象之一。

圖3 出土中的李氏野豬頭骨。

圖4 修復的李氏野豬頭骨背側(上)和左側(下)。

野豬的形態與李氏野豬相似,但個體小些。由於李氏野豬和野豬的形態比較接近,只是大小上的區別,在時代分布上李氏野豬在前,野豬在後,因此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有直接的祖裔關係,即野豬是從李氏野豬演化過來的。野豬的化石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現。根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考證,家豬起源於野豬。儘管家豬和野豬在形態上有一定的差異,家豬和野豬之間並不存在生殖隔離,因此屬於同一個物種。

八千年前,家豬就出現了

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的生活方式由遊獵轉向定居,這才有了圈養家畜的可能。隨著狩獵工具的進步,不僅可以捕獲活的野豬,而且數量較大,便逐漸形成了收養動物幼仔的習慣,將它們馴化飼養,以備食物短缺時享用。因此家畜的馴養狀況反映了狩獵工具和圈養工具的發展程度。

我國河南賈湖遺址至少在其二期(距今8600~8200年)遺存中已出現了家豬,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遺骨之一。而華南最早的同類遺存以跨湖橋遺址為代表。華北的家豬與華北的野豬相似,華南的家豬與華南的野豬相似,說明家豬的馴養是多地區起源的。

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賈爾木遺址中發掘出的豬化石距今約8500年,也是最早的家豬化石之一。瑞士新石器時代湖棲民族的遺址中發現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豬骨,是歐洲最早的家豬遺骨。埃及於3500年前開始飼養家豬。在青銅器時代及歐洲民族大遷徙時期,豬已成為重要的家畜。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動物里的「豪豬」雖然也帶一個「豬」字,但豪豬在動物分類學上不是豬,而屬於嚙齒類,和鼠類是同一個目的。恰巧豬年之後是鼠年,所以可以把豪豬看成是豬年和鼠年之間的牽手使者。

圖片來自網路

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研人員在氧化物薄膜中直接觀測到斯格明子
科研人員利用新穎凝固技術製備具有彈熱效應的形狀記憶合金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