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其內容絕大多數是王室的占卜文辭,也稱「卜辭」。甲骨文出土於河南安陽市郊的殷尚廢墟——小屯村,故又稱「殷墟文字」、「殷契」等。

據記載,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國都。商王朝滅亡後,這些卜辭長埋於地下,無以面世。數千年後,當地農民在犁田時偶而發現,因古骨研末治刀創,隨將其作為「龍骨」賣給藥鋪。

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給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認,他們認出是古代珍貴遺物,意言為「古簡」。1899年,北京的金石學家王懿榮對甲骨作了鑒定,認定是商代文字。這—發現,震動了考古界。之後,有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考古學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礎上,對甲骨文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撰寫了許多著錄和專門著作。

自此,我國近代學術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領域——甲骨學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它的發現,不僅為研究我國商朝歷史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古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還引起世界各國學者的高度重視,成為一門獨立的國際性學科,同時在中國書法史研究及書法創作方面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甲骨出土的十五萬片實物,5000餘字的文字看,已經是經過相當時期發展.並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間漢字構形規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書」之說(如象形、會意、形聲),文法也和後代相近;

從書法角度看,不同時期的甲骨文,字體風格亦有所異,但文字書寫的整體風格自然率意。因是契刻文字,筆畫單一質樸,字形樸實天真,結構大小參差,章法渾然天成。不僅顯現出古代先民在文字書寫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觀的審美意識,而且從中可以體悟篆書的筆法以及由於載體不同而產生的差異,給後世書法創作以啟迪和借鑒。(圖片來自於網路)

如果您喜歡,請掃描下面二維碼,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風漢韻 的精彩文章:

書法源於自然——蔡邕書論
國畫菊枝葉畫法

TAG:秦風漢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