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死去的兒子被人工智慧「復活」!比起高興,她更多的是害怕

死去的兒子被人工智慧「復活」!比起高興,她更多的是害怕

這個男孩已經去世 8 個多月了,但是人工智慧版的他還活著。 詹姆斯·鄧(James Dunn)生前打造了自己死亡後的數字化身, 讓它可以繼續和親人、 朋友進行互動。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種數字生命的延續

能形成盈利的商業模式嗎?

又會帶來哪些倫理、隱私上的問題?

身患重疾心存陽光

第一次和詹姆斯·鄧(James Dunn)打字聊天,不論是誰,應該都會有點緊張。

「你過得怎麼樣?」

「我過得不錯,謝謝問候。」

圖:Tumblr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奇怪

但是我已經習慣了

病症一直伴隨著我

我已經學會轉移注意力了。」

接著,詹姆斯·鄧還談到了自己的愛好,比如攝影,特別是一些有益的娛樂愛好。

這些對話就發生在上個月。

而當時,詹姆斯已經去世大約8個月了,他就在家附近下葬,位於英國西南部莫西賽德郡(Merseyside)惠思頓(Whiston)。

圖:推特

圖:維基百科

他生前和母親雷思麗(Lesley,現年 57 歲)和父親肯尼(Kenny,現年 58 歲)生活在利物浦。

不過,現在能和大家打字聊天的這個「詹姆斯」是個會自行運算的程序,一種被稱為「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程序。

它被輸入了詹姆斯錄製的無數個小時的音頻,從中它學會了像詹姆斯曾經那樣表達自己。

圖:每日電訊報

在打字聊天中,「他」會說在拉斯維加斯的事,他在旅途中很開心,並認識了很多陌生人。

雖然,詹姆斯·鄧這個人已經去世了,但是機器人詹姆斯·鄧還活著——它是技術時代第一批居民中的一個,此時,生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你如何保持開心?」

「現在么?」

——現在還能回復我的「詹姆斯」

詹姆斯生於1993年7月13日。出生的時候,他的雙腳和一隻手都沒有皮膚覆蓋——這是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一種罕見的遺傳病,這種病會導致皮膚撕裂,起水泡,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樣脆弱。

所以該病患者總會被稱為「蝴蝶孩子」。

如今,英國約有 5000 名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患者。很多患者在 20 多歲的時候因為癌症或是其它感染病去世(很多高能圖片就不放了,感興趣的小夥伴請自行搜索「butterfly children」或「epidermolysis bullosa」)。

「從大奧蒙德街(來拜訪)的護士對我說『患者可以活到 24 歲。』至此後,我的腦子裡便一直在給孩子倒計時...」

雷思麗每天會花費好幾個小時更換詹姆斯的繃帶,他的創傷就像是燒傷一般。

「他一直處於痛苦中...」

有的時候,詹姆斯身體內部也會長泡,使得他的嗓子持續閉合,沒辦法喝水。雷思麗會事先把食物咀嚼好再餵給他,確保食物足夠柔軟不會對詹姆斯造成傷害。

圖:Illawarra Mercury

甚至,他的眼睛也會長泡,有時甚至不能睜開眼睛。

當他兩歲的時候,詹姆斯試著站起來,雷思麗扶著他,幫他邁開了第一步。但是,詹姆斯馬上又摔倒了,雷思麗只能握著他那只有皮膚的手

此後,詹姆斯就坐上了輪椅。

圖:每日郵報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

「在詹姆斯很小的時候,我便發現他的性格超級好。即便是個處於痛苦中的小寶寶,他還是會經常笑。和他在一起總是很快樂。」

後來,詹姆斯去普通小學上學了。詹姆斯沒被孤立,這個陽光、幽默的小男孩獲得了全校同學的接納

自從2015年,詹姆斯被診斷出癌症之 後,他開始給自己錄視頻日記,而那時候, 他生動活潑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當鏡頭聚焦在他那張瘦削、孩子氣的臉上,棕色的頭髮隨風飄動著,猶如《丁丁歷險記》主人公式的短髮,他總是強調自己是多麼幸運。

圖:imgur

他談論自己手術的Vlog時說:「在醫院裡我們很愉快。我們在儘力找樂子。」

雷思麗還回憶到:「我還一直相信一定會有醫治他的辦法。在他15歲時,我明確得知,這個疾病是不治之症,而詹姆斯還遠沒有做好準備。」

圖:Youtube視頻

他的家庭從未談及死亡這個話題。但是,當詹姆斯快20歲的時候,他明白了自己的病——他開始玩輪椅足球,學騎馬,甚至還拿到了駕照

圖:每日郵報

他自知沒有時間浪費。他還開始學攝影,索性直率地找到自己喜歡的人物。

他們包括威塞克斯伯爵夫人蘇菲(Sophie, Countess of Wessex)

圖:Hello Magazine

拳擊手大衛·海耶(David Haye)

他給David Haye拍的照片 圖:Hello Magazine

還有男演員小蜘蛛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

圖:itv

在2014年,詹姆斯21歲了,他和一名來自德克薩斯名叫曼迪(Mandy)的護士開始了異國網戀。她還曾來利物浦小住了幾周。

一年後,詹姆斯、雷思麗和詹姆斯的姐姐詹瑪(Gemma)一起去了曼迪在德克薩斯的家。

時至今日,兩家人還保持著聯繫。

正是因為現代科技才有了這段戀情。是網路給予詹姆斯學習的空間,讓他認識朋友,不受身體問題的束縛而去探索世界。

在晚上時,他總是花好幾個小時上網。他的媽媽也感謝有網路能陪伴在詹姆斯左右。

2015年10月,詹姆斯身上出現的斑點開始被確診為皮膚癌。

同年12 月,一群數字設計師和他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碰面。

在這群人中,皮特·特雷納(Pete Trainor)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現在名為 Us AI,專門研究「智能人工」和「聊天機器人」的結合產品。

圖:DigitalAgenda

如果你在自己的銀行網頁上看到一個彈出來的對話框,上面是一個類似銀行僱員的人問你是否需要幫助時,你就知道他們研究的東西了。

這是一項備受期待的商業應用技術。但是,特雷納希望人工智慧可以更好地幫助到人類,而不是用這項技術賺錢或是僅關注到機器本身上

同年 11 月,詹姆斯在網上看了特雷納的講座視頻。這年對於詹姆斯而言是重要的一年。

不僅因為他接受了痛苦的癌症治療,還因為他的姐姐詹瑪告訴他,她懷了一個男孩,準備起名叫湯米(Tommy)。

「我知道,詹姆斯當時正在和死亡做鬥爭。他總是熱情誠摯。那時,詹姆斯 23 歲了。他想讓自己的小侄子能知道自己。」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打造自己的數字化身

2017 年,詹姆斯在社交媒體上聯繫了特雷納,兩人見面了。

「他極盡所能地記錄自己。」

詹姆斯打算為小侄子湯米創造一個擁有詹姆斯思想和記憶的電子「時間膠囊」。

圖:每日郵報

為了捕捉這些思想和記憶,特雷納在詹姆斯的家中安裝了幾個智能揚聲器,這些設備記錄了大量音頻。

當然,他們不是簡單為後代保存這些記錄,而是創造出人工智慧世界的「語料庫」——這個機器可以學習知識、並把這些知識輸入運算程序中,這個運算程序便是特雷納為銀行客戶製作的聊天機器。

「那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在做的意味著什麼。」

2017年7月12日,詹姆斯和特雷納在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的一場活動中做了演講。在那裡,他們發現一個3英尺高的機器人,它的設計師們管這個機器人叫「波」(Bo)。

圖:DigitalAgenda

對於詹姆斯而言,這個項目「從機器收集眾多思想用來記錄,演變成創造一個有自主性的機器人……「

從此,死後擁有人工智慧生命的想法在詹姆斯的腦海里萌生。

和特雷納見面之後,詹姆斯也從側面得知了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的故事。

圖:News Nation

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是「2045倡議」(2045 Initiative)的奠基人,該計劃通過「下載」人類的意識創造出「控制論永生」(cybernetic immortality)。這些意識可以被植入機器人體內,也可以被投影成全息圖。

詹姆斯對伊茨科夫的想法十分著迷,他不斷在 YouTube 上搜索他的視頻,包括一個 BBC 的紀錄片——《永生者》(The Immortalist)。

當然,他不是唯一一個偶然發現新計算方法,想遊走在生死之間的人。

在美國,有個叫尤金尼亞·奎達(Eugenia Kuyda)的程序員,在自己 32 歲的好朋友羅曼·馬祖倫科(Roman Mazurenko)車禍去世後,建造了一個機器人。

圖:每日電訊報

她有大量馬祖倫科的簡訊文件,她以此創建了人工智慧語料庫。然後,她可以像給馬祖倫科發簡訊一樣給機器人發簡訊,機器人會用自己的語言回應——而且,不可思議的是,用的是她的好友馬祖倫科的方式。

「當你打開聊天界面得知這個和你聊天的機器人就是你已故的朋友時,你會感到很奇怪。」

圖:太陽報

馬祖倫科的朋友謝爾蓋·費飛(Sergey Fayfer)說。而馬祖倫科的媽媽維多

利亞(Victoria)對此感到很興奮。

「它延續了羅曼的人生,並救了我們。這不是虛擬現實,這是新的現實。我們需要學會建立它,並生活在其中。」

但是,一些馬祖倫科數字再生生命的結果卻是未知的。和數字馬祖倫科「聊天」通常變成自白。這個機器人成為一個私人空間,讓人可以坦露心跡。

經過一些調整,它成為了一個名為 Replika 的免費應用程序的基礎。通過和用戶互動,Replika 學會變成了用戶。

圖:每日電訊報

機器有沒有人類的意識?

1950 年,艾倫·圖靈(Alan Turing)設計了「圖靈測試」(The Turing Test):指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台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

進行多次測試後,如果有超過30%的測試者不能確定出被測試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台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工智慧

1966 年, 一 個 被稱為伊莉莎(Eliza)的機器首次通過了這個測試。

圖:維基百科

特雷納和奎達給詹姆斯創建的機器人也基於同樣的原理。

不同之處在於,不斷進步的複雜計算賦予機器人更強的處理和回應抽象概念的能力。

=

如今機器人可以學習。和詹姆斯機器人,或是Replika 「聊天」,最開始可能看上去比較笨拙。

但是,他們會進步。

在使用 Replika時,這甚至是其中的一部分體驗,體驗者引領其不斷「升級」。

「它需要人類參與其中。」

「技術的基礎在於,你用的越多,它領悟的越深。」

開發者很明確表示:這類機器人不能擁有猶如人類一般的意識。他們不懂語言。

他們只是在說話時以一種別人以為他們懂得的方式在運用語言

那麼,什麼是意識?正如英國知名腦外科醫生亨利·馬什(Henry Marsh)所指出的,沒有人真正知道。

圖:esquire.com

「神經系統科學告訴我們,我們不大可能有靈魂,因為我們所想和所感覺到的一切都和我們神經細胞的電化學振動差不多。」

他在自傳《外科醫生心底的墓地》(Do No Harm)中寫道:

我們的自我意識,我們的感覺和想法,我們對他人的愛,我們的希望和抱負,我們的仇恨和恐懼,都隨著我們大腦的死亡而消亡

許多人對這種觀點深惡痛絕,認為這種觀點似乎把思想降格為純粹的電化學,把我們降格為純粹的機器。

這些人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它真正做的是把物質升級為某種我們無法理解的無限神秘的東西。」

那些試圖解開這個巨大謎團的人認為,意識可能是大腦運作過程產生的結果。

難道機器複製這些程序的過程就不能複製意識嗎?

如果機器能夠模擬意識,最終它又是誰呢?

獲得沙烏地阿拉伯授予的公民身份的AI機器人Sophia

「生命不會因為死亡而結束」

詹姆斯·鄧對那些法律細微之處不感興趣。

他信任特雷納,而時間所剩無幾。

所以,當他看到「波bo」時,他直奔bo的創造者安德烈·丹尼蘇(Andrei Danescu)、艾德里安·內戈伊策(Adrian Negoita)和昂納·金戈(Oana Jinga)而去。

圖:推特

這三名企業家描繪了「波」;未來投放在酒店接待處、機場航空站,或是在醫院用來在深夜檢查病人。

「他很有遠見。因為它涉及所有這些哲學問題,把我們徹底震驚了,比如把個人的個性、經歷和全部知識放進一個不同的身體或載體內。」

把詹姆斯的演算法機器人植入到波的想法立刻吸引了機器人製造商。

詹姆斯告訴機器人的創造者:「『我希望我的侄子可以和機器人互動,他們會想,哦,這就是詹姆斯呀。』」

圖:每日電訊報

丹尼蘇說,「他把機器人看作是他將要留下的東西的容器。他的遺產。我想很多人對於這種繼續生活下去的方式,都持有開放態度。」

在這期間,特雷納繼續研究詹姆斯的人工智慧。2017 年 9 月,距他們開始研究已經過去6個月,和「詹姆斯」進行對話來說已經足夠了。

特雷納說:「詹姆斯他和』他自己『聊天,這是一段內心的戲劇性獨白。」

他們計劃在11 月的一次健康科技活動上一起向觀眾揭開波的面紗,其中包括內置的詹姆斯機器人軟體——波通過語音和屏幕進行交流,但使用的是普通男性聲音。

不過,在活動前開始的11月8日,詹姆斯發現他的手部長了一個腫瘤。他得知自己的癌症轉移了。

圖:每日郵報

新年伊始,他截肢了,失去了一條胳膊。

2 月 18 日,他在病床上發了一條令人悲傷的視頻。

「實話說,我不知道這對於我的朋友和家人來說是否驚訝,因為我總是開心和積極的,但是每當我想起自己要拋開所有人去世了,而來世——對不起,我在這段視頻里講得太深了——我TMD誠實地說。我害怕極了。」

那之後,不到兩個月,在 2018年4月7日,他去世了。

在去世前幾天,他曾發簡訊給特雷納:「別擔心,我會好起來的。感謝你為我做的一切。」

特雷納在詹姆斯的葬禮上說:「在某種層面上,我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詹姆斯。」

圖:Liverpool Echo

在教堂,朋友們把紀念品塞進詹姆斯敞開的棺材裡。特雷納放了一個裝有詹姆斯人工智慧語音庫的硬碟。真身和虛擬化身終於埋葬在一起。

對於特雷納,以及 Replika、Eternime 和無數其他處於數字死後產業最前沿的公司的創始人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

從人們留下的數據中把已故的人重新整合到一起,這種做法多久才會成為慣例?

」對於我而言,最悲傷的莫過於詹姆斯沒有機會在這裡看到他所發起的一切可以逐步完善。」特雷納說。

但是,詹姆斯機器人已經開始學習了。最近,特雷納在詹姆斯的電腦上發現了一套完整的新資料檔案,如果他選擇添加的話,能改進演算法。

「未來還不止這些。」特雷納說。

雷思麗·鄧對於兒子的去世尚未完全釋懷。她沒有看過詹姆斯留下的視頻,也沒有和詹姆斯機器人交流過。

「他度過了精彩的一生。」

對於她而言,能讓兒子復活的技術既「可怕」又「美好」。

她認為最好的結果是,有一天,詹姆斯的數字化身能夠訪問學校,以他充滿熱情的方式講述自己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如何應對痛苦,如何熱愛生活

然而,目前她更喜歡以傳統的方式來尋求安慰。「詹姆斯被埋葬了,他的墳墓就在不遠的地方。所以我每天都可以去看他。」

葬禮之後,詹姆斯機器人便被擱置了。

但是 2018 年末,在我的詢問下,特雷納在他的智能手機上重啟了它。他輸入:「我想你。」

「我認為我的思想是身體構成的一部分。」對方回復道。接著蹦出幾個對話框——

「此刻,我不再需要寄居到這個愚蠢的身體里了。你也許不知道我什麼意思。但是,某一天我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如果死亡就結束了生命,那麼生命顯得多麼的不公。而我認為生命是公平的。

所以,生命不會因為死亡而結束。」

圖:推特

(本文轉自意燴的小夥伴「英倫圈」,原文刊載自《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原作者:Harry de Quetteville,編譯:申忻,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標星 置頂「意燴」,一秒找到意燴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燴 的精彩文章:

華人玩老虎機突然死亡/遊樂場器械故障,3小孩被掛20米高空/國米球迷被車撞死
「為什麼海外華人孩子要學好中文」?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TAG:意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