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電影對中國原生家庭設計失敗!
《流浪地球》打算再去刷第2遍,
從小學訂科幻世界到現在,
這部電影的原著2000年曾在科幻世界上讀過,
小時候就一直夢想著中國有一天,
能把這些科幻小說拍成電影,
希望這部電影能夠開啟,
國產科幻電影的黃金時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流浪地球》+壓抑式親情=完美,你同意嗎?
對影片中的科幻特效,
和硬科幻的設計其實都是比較滿意的,
不過也設想過,如果導演再邀請劉慈欣,
對電影科幻情節進行重新的設計,
可能就會更加完美,
記得20年前曾經看過的,
另外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天幕之戰,
其實電影在編劇時可以增加一個天幕,
來保護球的大氣層。
雖然電影已經超出了小明的預期,
不過作為鐵杆的科幻迷仍然希望它再完美些,
電影總的來說文戲差點意思有些用力過猛,
電影的科幻與特效武戲超出了期待,
導演@郭帆 郭帆請來了北大心理教授,
從這點看出導演是誠意滿滿的,
來設計強化電影的人物關係,
「他把所有角色之間的關係理解成三角關係,成為三角關係就可以天然形成矛盾。
舉個例子,女婿、岳父和女兒之間,
女婿和岳父一定是天然對立的關係,
因為他們本身是情敵。
《流浪地球》+壓抑式親情=完美,你同意嗎?
教授還利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論,
「本我」、「自我」、「超我」理論,
幫助完善《流浪地球》的人物關係。
關於上訴小說人物情節的設計,
小明認為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自發表之後,
現在已經逐漸被西方臨床心理漸漸拋棄,
但是它作為一種理論幻想,
卻更多的影響了整個西方的藝術圈,
西方有許多電影都採用他的理論來進行設計,
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設計就是戀父戀母情節,
只不過這種情節實在是太老套了一些,
而且也並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家庭系統。
原著中的人物情感設定關於親情這部分,
由於人類通過抽籤抽出35億人躲入地下城時,人類基本的家庭文化感情基礎就已經涼了!
電影中把父子矛盾用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結來強化,
顯得有些突兀和唐突,
雖然劉啟性格部分隱喻了當前中國的留守兒童,
《流浪地球》+壓抑式親情=完美,你同意嗎?
那麼電影就要在人類基本情感冷漠,
與留守家庭之間搭上一個橋樑,
但是在電影中,無論是劉啟的妹妹一個孤兒,
還是由其本人與外公之間的關係,
既不能表現出留守家庭的特點,
也不能表現出大背景下人類情感的冷漠本質,
人物設計似乎有衝突,但又缺少矛盾,
人物之間想要表達感情,但卻又缺少感情基礎,
劇中的其他人物更是給人感覺沒有感情,
活的稀里糊塗,死的不明不白,
其實有一種情感主線很適合,
將各種關係合理的串聯起來,
這種情感的基調應該就是被壓抑的情感,
比如人類被迫轉入地下城生活,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表面淡漠,
但是卻壓抑著親密的需要,
劉啟和收養的妹妹之間的關係,
也應該是一種被壓抑著的親情,
中國式父子關係最典型的特徵也在於此,
中國式的父親往往通過一種壓抑的情緒表達方式,
將父母對子女的深厚希望和犧牲式的愛,
藏於冷漠的表情之下。
中國式的親子關係更喜歡使用一種表面否認,
甚至是一種表面貶低的方式,
來激發孩子的強大成長的潛能。
這樣就會使得整個人物關係與情感設計,
與電影大背景完美的保持了基調的一致。
不管怎麼說仍然喜歡大劉的每一部作品,
上面僅僅是吹毛求疵,
不過正是因為對中國科幻電影更深的愛,
所以才想要更多,
我相信這是眾多科幻迷共同的願望。
最後特別要感謝導演郭帆為所有中國的科幻迷們做的所有的努力。
你為我們創造出了一部中國科幻史上偉大的電影。
※心理學家:具有這四點特徵的女人根本不值得男人珍惜
※心理學家:倒貼的女人,都沒有好結局
TAG:趙小明心理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