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流浪地球》原著,感受中國式親情,有家一切都好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這是《流浪星球》第一章的第一段,你可曾想像過這種場景:
為了躲避太陽變成紅巨星,膨脹的同時瞬間氣化所有太陽系行星的悲劇,人們毅然選擇了帶著母星地球逃離太陽系,以流亡天涯的方式延續文明。而整個「勝利逃亡」過程沒有詩情畫意,也沒有想像中的萬眾一心,更沒有期望的「上帝眷顧」的奇蹟。有的只是漫長的等待中,瘋狂滋生的質疑,以及只能用犧牲才能換來的喚醒。
沒有任何人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
面對抉擇,拷問的不僅僅是真理所在,
還有時間。
令人遺憾的是,
真理往往需要用時間來驗證;
而更令人遺憾的是,
真理從來不在大多人手中。
少數人忙著拯救著世界,而大多數人則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人生就平等,然而一半地球永遠是黑暗,而另一半則永遠面對太陽,無限的白晝。人類從未如此絕望,地表已經不適合生存,住在深深的地下城市,人們飽受飢餓以及孤獨之苦,唯一支持人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幾百年前科學家的推論。
以家的名義,我們流亡天涯。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並沒有如同最初預計的那樣發生氦閃。當第一顆水滴落入看似平靜的油鍋,整個社會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崩塌。憤怒的人民認為受到了欺騙,佔領了地球推動器,對那些堅持「逃離」的科學家們處以死刑。
同樣是以愛的名義,所有人高唱《我的太陽》,歡呼民智的勝利。然而這一刻,太陽氦閃爆發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吞噬氣化了金星,水星,火星,衝天的白光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所有人驚呆了,而那些被凍成雕像的「罪犯」巋然不動,彷彿千年的雕像,守護著那片灰色的海洋以及那些「罪民」。
殘酷的事實又一次證明信念是一種盲從,不論是以愛的名義,還是科學的名義,最終都只能用犧牲才能捍衛。
面對危機,不管你再怎樣哭喊掙扎,
永遠無法掙脫宿命。
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活著的運氣。
面對困境,
即便你堅信人定勝天,
也未必能保護親人活下去。
看著父母老婆孩子一個個死去,
除了無可奈何看著,
只剩下絕望、悲傷、不甘、憤怒,
哪怕你咆哮著射出「藍光加特林」,哭著大喊:「去你媽的!」
依然無濟於事!
這就是命運,你試圖改變,哪怕用生命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但面對命運做出的決定,除了儘力而為,你無能無力!
什麼是家?
為了保護地球,男主父親從小就不在身邊,缺乏父子感情,讓男主質疑面對生存,究竟有沒有人情的存在。面對父親的死,一句簡單敘述囊括了作者所有的感受:
「我只見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勳章。這勳章是一名空軍少將給我的,他告訴我,在清除地球航線上的小行星的行動中,一塊被反物質炸彈炸出的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
和外國外向親情不同,中國式親情是「不認同、不理解、不溝通卻默默關心」。為了家人安全,父親甘願背井離鄉去最危險的前線,赴死也甘願;兒子在孤獨中成長,埋怨父愛的缺席,然而卻又不自覺地擔心父親的生死,而生死分別,才懂親情可貴;從男孩成為男人,延續父輩的使命,為了最愛的東西,繼續偉大的犧牲。
《流浪地球》最觸動中國人不是面對危機時的捨生取義,而是對家的眷戀不舍。正如電影中台詞:「我原來以為家在身後,現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中國人對家的情感,不同於好萊塢式的放棄家園獨自逃亡,而是帶著羈絆相互支撐。正如我們如今拚命學習、工作,藏著委屈酸苦,只是為了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擁有更舒適的環境。
外國人永遠無法理解,中國拖家帶口式的逃亡。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活著,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而中國人看來,沒有家就沒有一切,與其孤獨的苟延殘喘,不如儘力之後坦然面對死亡。不管什麼時候,中國人絕不願意放棄家庭,不管是捨不得用一輩子換的一套房,還是情感的歸屬。相濡以沫永遠是中國人的第一選擇。
有家就有希望,家在身後,是永不會變的支持;家在前面,是努力的歸宿。
我們一路奮戰離家千里,不就是為了更好的回家嗎?
對於情感,中國人嚮往著相忘於江湖,卻大多選擇相濡以沫。因為物質需要,也因為精神需要。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以幸福為目的,但最終需要有人選擇犧牲,以相忘於江湖的代價,換取家人的幸福。如何取捨,是每個中國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抉擇......
假如,我是說假如,當家不存在了,中國人又會怎麼樣?
原著中給出了回答: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死亡。」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回門女婿塗花臉,湖北棗陽習俗,相傳和一位皇帝有關
※襄陽民間傳說:公主癩頭尋短見,秀髮重生拜靈泉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