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旺運養生須知,這十件事一定不能做!

今日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旺運養生須知,這十件事一定不能做!

2018.2.4 星期一

農曆:臘月三十

戊戌年【狗】年

丙寅月 壬申日

立春

2019年2月4日(農曆臘月三十 星期一),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

立春,是春回大地的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代表萬物復甦、新年伊始。立為建始,雖有冷空氣時而造訪,春木之氣卻已叩門,故稱為「立」。

古籍《群芳譜》中寫道:「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這段時間可以感覺到日照增長,氣溫回暖,降水趨於增多的春之先兆。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立春以後,陽氣上升、萬物復甦、大地解凍、氣溫回升。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春季開始了。「春,蠢也,動而生也。」意味著閉藏的冬天結束了,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

農諺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是提醒人們寒冬快結束了,應該早起幹活了。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說起來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一項重要活動就是迎春,於立春前一日開始預演,目的是祭祀句芒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其形象為人面鳥身),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官府民間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送春帖,帖上繪有芒神、春牛圖,可貼於門牆上;鞭春牛,以土塑牛,百姓向其叩拜後,一擁而上將其打碎,爭搶牛土,謂之「搶春」,將土灑於牛圈內,以期牛畜繁衍興旺。

立春,是詩意的、神聖的。是春天的開始,偉大事業的開始,它是第一個節氣,是輪迴的起點。

「立」是「開始」的意思,「陽和起蟄,品物皆春」,立春過後,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河裡的冰開始溶化,不再堅硬負重。

天地立春,人效法天地,立德,以回升自身的陽氣;立命,以擺正身心;立下一年好光景,立下一年的精氣神!

四季輪轉,立春伊始,新的一輪節氣循回又開始了。

立春三候

二十四節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春秋代序,得以生生不息。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分為七十二候,並且應用《周易》的十二消息卦象喻天德地炁能量的消息作用規律性,總結了每一候的代表性生物活動特徵。十二消息卦對應二十四節氣,在每一卦統御一個節和氣的前提下,能量又分理著相對應的七十二候中的某些六候,產生物候變化的物相形成。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1

一候東風解凍:泰卦,初九。

《周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象》:拔茅征吉,志在外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初爻動,乾變為巽,巽為風,於後天八卦位居東南,故曰東風。巽散,故為解;乾為寒,故曰解凍。一候為五天,立春後一候,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2

二候蟄蟲始振:泰卦,九二。

《周易·泰卦》:「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立春後五日,二爻動,變卦明夷,互坎為隱伏,故曰蟄蟲。乾健,故曰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此句是說蟄居的蟲類因氣至而慢慢在洞中蘇醒。「振」表示蟄蟲動而未出,要等到二月才會出來走動。蟄蟲雖然還在蟄伏中,但是已經開始蘇醒了。

3

三候魚陟負冰:泰卦,九三。

《周易·泰卦》:「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無往不復,天地際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三爻動,乾變為兌,兌為魚。三在下卦之上,故曰陟;在上卦之下,故曰負。坤純陰,故為冰。一說乾為陟,伏坤為載,故曰負。乾為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魚陟負冰,也有些古籍中記載為「魚上冰」,據學者考證是《元史志》改之為「魚陟負冰」。再過五日,因河水中陽氣至,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向上遊動而接近冰面,此時,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背負著一般浮在水面。這種融化,特別在黃河流域,是不可抗拒的自動性過程。魚與龍都生於水中,既然自然界中的魚都已經開始活動了,那麼,我們體內肝中質象態的青龍,也就必然會開始活動起來。

立春不能做的十件事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人以為,這是農業社會提醒大家春天農耕的重要性。可是,大家並不知道,作為一年之始的立春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多深的寓意啊!

1

不可與人吵架、爭執

不論立春這天出現什麼情況,有事兒說事,千萬不要大吼大叫,與人爭訟。若是遇到突發事件,把握一個原則——既然是出現了不妙的情況,那就不要讓它再蔓延下去,把整個立春都毀掉,盡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

不可見血光

像殺雞宰羊的事兒,盡量不要在這一天干,因為動刀見血,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好的預兆。

3

最好不要去醫院

除非是遇到了非去不可的情況,否則不要去醫院,不論是自己看病,還是去看別人的病。當然了,在醫院上班的人除外。

4

立春之日不理髮

頭髮之於人身就好比草木之於大地。立春回暖,草木萌動,萬物生機待發,不宜在此萌發之時損害!

5

不可睡懶覺或長卧不起

我們說春暖大地是陽氣開始起步、起升的時候,順應自然的做法應該早起,並多站立或走動來迎接新春,無論從健康養生角度來說,還是從風水旺運的層面講都是非常必要的。

6

出嫁的女人立春之日最好不要回娘家

因為在古代,女人一旦出嫁就跟隨丈夫,成了別人家的人,尤其是在立春這天,乃一年之計的重中之重,這個時候回娘家難免有「回春」之像。有人說「春歸娘家去,來年又一春,寓意要再嫁人了」,雖然這種說法太過激,但無論如何,兩口子日子若真過得好,斷也沒有天天賴在娘家的媳婦。

7

立春不搬遷

立春是時空能量過度和交接之時,自然不宜搬遷,更何況若是一年之始便動蕩搬遷,新的一年何來安穩日子呢?

8

立春不醉酒

喝酒原本是為了開心、助興,但若把握不好量,喝醉而導致昏沉,甚至耍酒瘋,吵架等不雅的行為就得不償失了。

9

立春不沉溺遊戲

遊戲是閑暇無聊時偶爾為之的調劑,但若把玩遊戲當成了人生態度,恐怕不論做什麼都難成大事。有道是「你對人生如遊戲,人生待你亦如此。」不過,專業從事遊戲行業,吃這碗飯的人除外。

10

立春之日不宜變賣大件固定資產

例如賣房子賣地賣汽車等等。雖然說很多人賣房子賣地是為了掙錢,是因為投資獲利,但最好不宜在立春這天。

立春旺運須知

在風水學中,立春是風水改運的最佳時機。立春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人都習慣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天的開始。如果將這一天利用好了,這一年的運勢會好很多。所以,立春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立春這個節氣,乙谷先生提醒大家,如果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會幫你趕走晦氣,提升財運和好運。

一、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整年的運氣。

二、敬太歲。2019年太歲方位在西北方,在立春早晨,向西北方三鞠躬,敬奉太歲,因為今年太歲在西北,這樣會給敬奉的人帶來一年的福氣。不僅僅是今年犯太歲的人需要鞠躬,所有的人都需要。

三、 躲春。屬相為豬、蛇、猴、虎的朋友,今年犯太歲,在陽曆2月4日早晨5:00至7:00點期間應躲春,防止災禍。躲春有兩種:一是不要呆在家裡或是辦公室里,要出門走動,不和人聯繫、不說話。另外一種是:自己獨自躲在一個房間里,不要讓其他人打擾,包括家人。記住,這個時辰內,千萬不能躺在床上。

四、咬春。立春吃春餅、吃蘿蔔,俗稱咬春,代表吉祥健康。當晚全家人應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吃元宵、甜食糕點。可以起到一家和諧團圓,日子甜甜美美,個人運勢順風順水的作用。

五、充分利用立春這個節氣正處於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體質和運勢。立春後的養生要護肝養陽、不宜劇烈運動。

立春的正善治養生

《攝生消息》:「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他郁。」春天風和日麗之時,應當主動登高望遠,用外環境調適肝木喜疏達的需求,舒暢體內的生氣,使其活躍而生機盎然。

肝開竅於目,應主動開闊視野,多視空曠之地,並且關註疏肝理氣,主動吸收天地間的生氣,使木德能量進入到自己體內。穿著應當選擇寬鬆的衣服,不要為了愛美而穿得束腰緊帶的,那樣將會影響生氣的生髮和運動。而且不可以久坐,影響體內氣機的運行。

所謂「生氣」就是一種動態的能量,《黃帝四經》中說「動有害」,要想動而不生害,就需像老子所說的「正善治」,進行正確的有為而治的動,才能與自然界的信度數高度吻合。

1

肝臟導引法(正、二月、三月行之)

《遵生八箋》:「治肝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捩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2

《靈劍子》導引法(補肝臟三勢春用之)

「一勢。以兩手掩口,取熱汗及津液摩面,上下三五十遍。食後為之,令人華潤。又以兩手摩拭面,使極熱,令人光澤不皺。行之三年,色如少女,兼明目,散諸故疾。從肝藏中出肩背,然引元和,補肝臟入下元。行導引之法,皆閉氣為之。先使血脈通流,從徧身中出,百病皆痊。慎勿開口,舒氣為之。用力之際,勿以外邪氣所入於臟腑中,返招禍害,慎護之。

二勢。平身正坐,兩手相叉,爭力為之。治肝中風,掩項後,使面仰視之。使項與手爭力,去熱毒、肩疼痛、目視不明。積聚風氣,不散元和,心氣焚之,令出散。然調沖和之氣補肝,下氣海,添內珠爾。

三勢。以兩手相重,按陛拔去左右,極力去腰間風毒之氣及胸膈,補肝兼能明目。」

3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立春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時,疊手按髀,轉身拗頸,左右聳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三次。

立春正月節坐功圖

即:每天23時至凌晨3時之間,盤坐。兩手相疊按左大腿上。上體連頭向右轉。目視右後上方。呈聳引勢,略停幾秒鐘,再緩緩轉向左方,動作如右。左右各十五次。然後上下牙齒相叩,即叩齒三十六次,漱津數次,待津液滿口分三次咽下,觀想把津液送至下丹田。如此漱津三次,一呼一吸為一息,三十六息而止。

主治:風氣積滯,頂痛、耳後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

立春道家養生六大原則

立春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卧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1

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2

防止舊病複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

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

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6

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道教記」北京藥王廟服務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凡是當年沖犯太歲的朋友,都要謹慎過生日
助印孝經功德簿,祈願天下父母遠離災難,一生吉祥安康!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