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富於想像的一首詩,千古流傳,讀完令人驚嘆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卻存在於一般人不容易覺察的地方。比如王安石就可以從普通的梅花里找到靈感,「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再如杜牧也能在平凡的生活場景中得到啟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仙李白就有一雙善於發現自然之美的眼光,更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表達能力。
東魯門泛舟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前後,當時李白寓居東魯期間。李白寓居東魯時,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在一個風清月朗的春夜,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作此詩記游。
李白是盛唐時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不僅思維飛揚,而且富於想像。你聽他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還有,「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下面這首詩,詩仙繼續發揮他善於想像的優點,果然又千古流傳。
首句「日落沙明天倒開」,寫景就很奇妙。「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連在一起,則聞所未聞。但李白不僅觀察細緻,也極富想像,日落時回光反照,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分外鮮明,給人以天開之感。詩人通過水中倒影表現天開的奇特景象,更是奇中有奇。
次句「波搖石動水縈迴」,更是構思奇異。俗話說,堅如磐石,應該波搖石不動,但李白確實是描寫實景,同時也是利用了人的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縈迴,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而且石的倒影更是搖蕩不定。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讓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徵,讓讀者驚嘆不已。
宋代詞人張孝祥曾寫過,「素月分輝,明河共影」,描寫夜色的美妙。估計他也是受到李白的影響。「輕舟泛月尋溪轉」,月光照水,銀光粼粼,船兒好像泛著月光而行,舟中之人陶然心醉,煩憂皆忘,沿溪尋路,信流而行。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第三句不僅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精神狀態。
詩仙不愧為詩壇泰斗,前三句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寫景繪色,濃淡相宜,動靜結合,一定不遜於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直到最後才開始抒情,而且並未將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典故。
《世說新語》中曾記載,王子猷居住在山陰,有一次夜裡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忽然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王子猷卻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到了戴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本來是乘興前往,興緻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李白泛舟時也是乘興而往,彷彿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物我兩忘,那忘乎其形的豪興,卻與雪夜訪戴的王子猷頗為神似,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為傳神,不僅傳達出詩人當時的神情,也描繪出月夜的大美。
想像力是形成意識畫面的一種能力,可以在腦海里勾勒出現實生活不存在,或者自己不在現場的心理畫面。李白不僅善於捕捉現場觀察的畫面,更難得的是將其升華到藝術的高度,同時結合誇張的修辭方法,並利用典故將其深化,最後不僅讓自己的作品流傳千古,還令後人無比驚嘆。
※王安石晚年一首力作,起句就被人稱譽,全詩體現了恬靜之美
※白樸很有寓意一首詞,語言通俗易懂,卻飽含深刻的道理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