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賺是虧?此役蘇軍敗得很丟人,卻成就了二戰最偉大轉折
1942年6月,舉世矚目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雙方相加接近200萬人的傷亡讓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顯得格外殘酷,此役不但被視為二戰最重要的轉折點,也被多數人認為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此時此刻,同時發生的另外一場超大規模戰役的「光芒」完全被斯大林格勒戰役完全掩蓋,鮮為人知的是,按照朱可夫元帥的最初設想,這場戰役本該取代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雖然在戰場上輸得一塌糊塗,但從某個角度來講,它的「戰略勝利」成就了斯大林格勒,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1941年初,在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下,莫斯科的危機暫告解除。不過德軍並不想就此罷休,根據高層命令,德軍在距離莫斯科不遠的勒熱夫一帶駐紮重兵,恐怕是心有不甘,想伺機再圍攻莫斯科,這也讓蘇聯方面感到很不舒服。從地圖上來看,勒熱夫地區是典型的「突出部」,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鮮明。佔領此處的德軍可以清楚地觀察蘇軍戰略部署和動向,但自身也容易被針對,自然而然地陷入了三面受敵的危險境地。
其實,不少德軍高層將領在當時已經意識到,德軍已經很難有機會再次打到莫斯科跟前了。因此對德軍來說,勒熱夫地區的戰略價值十分有限,還極大地拖長了補給線,可以說是得不償失。本來,蘇軍的選擇有很多,就算是圍而不攻,或是切斷突出部德軍同後方的聯繫,規模龐大的德軍很容易陷入不戰自亂的境地。然而,蘇軍高層卻決定硬碰硬,這樣的決定帶來了極其可怕的後果,一直飽受史家詬病。
1942年1月8日,蘇軍率先對敵人發起進攻,旨在一舉擊潰德軍第九集團軍。最初,勢頭正猛的蘇軍取得了一定的軍事勝利,部分軍隊向前推進若干距離,最終大多均因兵力不足而草草收尾。其實,這波攻勢吃癟主要是蘇軍高層對戰爭局勢的誤判,認為德軍仍將戰場的重心放在中央地區;其實,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維臨近尾聲時就做出了調整,雖將優勢兵力向南轉移,卻固執地保留大量部隊守衛勒熱夫。
最初的4個月里,蘇軍為強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數以萬計的士兵陣亡或傷殘。然而,巨大的戰損並未打消朱可夫繼續進攻的決心,在最高統帥部的支持下,他的部隊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充。為了保留這個「影子震懾」,元首下令讓莫德爾死守。值得一提的是,莫德爾本身對固守這塊突出部非常抵觸,在元首試圖插手防禦計劃時,莫德爾甚至暴怒地問道:「究竟是您指揮還是我指揮?」雖然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事後元首還是表達出充分的理解與尊重,表示「比起那些夸夸其談的將軍,莫德爾更值得信賴」。
不僅僅是朱可夫,斯大林最初對這場戰役也包含期待。為了說服美英等國在歐洲另一側開闢「第二戰場」,斯大林急於向羅斯福和丘吉爾展示勒熱夫戰役的成果,便下令「每天都要給德軍造成損失」。他信誓旦旦地向盟友們保證,蘇軍很快就會佔領此處。然而,戰役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無底洞,其殘酷性遠超預料,蘇軍只能不斷投入軍隊和物資,咬著牙號稱要不計一切代價贏得勝利,這樣的方式也讓蘇軍蒙受了極大損失。整場戰役,蘇軍同德軍的戰損比達到了4:1,大批優秀的將領壯烈犧牲,其中就包括軍事才華卓絕的葉夫列莫夫中將。德軍都忍不住感慨:衝鋒時的蘇軍就像是被逼瘋了。
勒熱夫戰役的慘烈也是相當驚人的,據說,兩軍在戰鬥中已經突破了各種國際公約的約束,甚至公然轟炸對方的戰地醫院。有位名為特瓦爾多夫斯基的蘇聯詩人親臨戰場,僅僅是在勒熱夫看了一眼戰場,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就讓他多年內都無法創作。
1942年6月底,德軍開始策劃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認為這是扭轉勒熱夫頹勢的絕好時機。在他的執意要求下,斯大林批准了「火星行動」,在保障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同時,蘇軍集結兩個方面軍再次對勒熱夫德軍發起猛撲。然而,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蘇軍看似勢不可擋,實際上,巨大的傷亡和損失已經讓士氣大打折扣。幾番攻防下來,蘇軍非但沒能達成目標,有些部隊反而在戰役末期陷入潰敗。
以1942年12月11日的一場戰鬥為例,蘇軍投入兩個坦克軍的兵力向敵方一段約4公里的防線發起正面衝擊。最初,蘇軍攻勢如潮,然而在3天的激戰後,德軍防線仍固若金湯,蘇軍隨即陷入混亂,他們甚至以師為單位發起「人海衝鋒」,士兵一排排地倒在德軍槍口前。1942年12月中旬,朱可夫終於認栽了,蘇軍帶著可怕的傷亡數字停止了對德軍的進攻。這場戰役成為這位偉大軍事統帥傳奇生涯的一大「污點」,德軍在作戰報告中提到:「敵軍統帥再一次暴露出頑疾,一旦遭遇不測後立刻失去理智,瘋狂而徒勞地衝擊堅固防線……俄國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盲目遵循戰前部署,不會隨機應變。」他也因此常常被人詬病「沒有指揮技巧,打仗只靠人多」。然而對於這場慘敗,少數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指出,朱可夫的失敗也許並非偶然。有資料表明,一名代號為「MAX」的蘇聯間諜因對當局不滿,將蘇軍的大量機密提供給德國情報機構。正是這些情報讓德軍早早第做好了準備,對朱可夫的重點進攻做了針對性的安排。然而,又有情報官員透露,MAX實際上是一名雙面間諜,他向德軍透露勒熱夫情報之舉是有意為之,為的就是分散斯大林格勒德軍的注意力——犧牲勒熱夫保全斯大林格勒,這很可能是蘇聯高層真正的戰略企圖。另外,當時朱可夫被許多同時進行的作戰弄得有些焦頭爛額,過於密集的行程無疑影響了他的部署。
每當兩軍陷入僵局,德軍支援部隊總能及時趕到。先是精銳的「大德意志」師和其他的裝甲部隊,隨後又是數個滿編師,「火星行動」中後期,莫德爾還陸續獲得了來自中央集團軍群的6個精銳裝甲師,這些部隊不但幫助莫德爾補上了防線的漏洞,甚至還發動了反擊,包圍了企圖衝破陣線的蘇軍部隊。此役,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50萬人,損失1100門火炮,另有1847輛坦克被毀,這一數字也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坦克的總數。
然而,德軍卻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圈套:他們將精力完全放在勒熱夫,能夠調用的援兵全都派到這個戰場,以至於蘇軍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即便是曼施坦因的援兵曾距離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僅數十公里,最終仍因後勁不足而功敗垂成。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軍在戰場上輸得慘不忍睹,戰略上卻似乎因禍得福。只是以超過70萬官兵的傷亡換取這樣一場「勝利」,代價未免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