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Lisa, 女,聰慧,善良,單純,獨立,視金錢如糞土,有遠大的理想,又腳踏實地。他就像皓藍傳里的皓藍,延喜攻略里的魏瓔珞,正值剛強,心直口快。她的生活無憂,但也經常被一些事情所困擾,她對親人朋友真誠,友善,所以當她被告知有人在背後評論她,講她壞話的時候,她會感到非常的氣憤,並因此而困惑。她對別人很好,為別人著想,可是得不到別人的重視。

【對朋友真誠,卻被朋友背後議論,到底是誰的錯?】

如果我是Lisa的朋友,我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拖死你的不是社會殘酷的競爭,而是身邊的損友。他們不會明搶但是他們會暗鬥,他們不會分取你得錢財,但是他們會壓垮你的精神。可是琢磨起來,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他們會這般待人呢?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弗洛伊德的理論告訴我們說,人之初,性本惡,性指的是本能,人有兩大惡的本能,其中一種本能是攻擊和破壞,這種惡的本能是為了趨利避害。當一個人感到痛苦的時候,TA會去破壞或者攻擊他人。比如: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過,孩子感到痛苦,然後TA就報復你,不聽你的話,破壞你的計劃。一個孩子的玩具被搶了,被搶玩具的孩子感到痛苦,而去打那個搶玩具的孩子。一個女孩子看到別人有一條裙子比她的漂亮,可是她沒有,她就可能在背後講這個擁有裙子的女孩子的壞話,甚至拉幫結派孤立這個女孩。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為,人之初,性本惡,這種惡指的是【人會出現本能性地攻擊和破壞的行為,人和人相處都有這樣的風險,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自私的基因】。

自私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簡單地講,自私的形成有兩個層次,底層是生存的本能,上面一層是來自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在兒童時期與父母互動的經驗。所以有的人極具攻擊性,破壞性;有的人就會比較中庸和無害。我指的是簡單粗暴的分類,方便大家理解。盧梭在他的民主哲學中提到【人的第一要義在於保全自己。無論是誰,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當一個人到了懂事的年紀,當他能自己判斷什麼樣的方法適合保護自己的時候,他就成為了自己的主人】。所以,自私用於保護自己,是必要的,是好的。而當自私用於謀害他人,那麼這就是不好的,這就是所謂的界限。如果Lisa沒有去傷害過他人,可是依然被如此對待, 那麼Lisa也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自私而困擾,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朋友是用來給予的。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Lisa還需要懂得的一件事情,幫助TA理解朋友的行為】

人類的進步不等同於社會的發展,但是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大多數人曾經是奴隸,他們被壓抑,他們的自由被剝奪,他們的個人財產都被剝奪,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他們是痛苦的,這樣的痛苦如何釋放嗎?直至今日,如果人類的痛苦有記憶,那麼這種痛苦必將帶來一些攻擊和破壞的遺傳性行為,比如背後議論他人,詆毀他人,傷害他人,欺騙他人,拉幫結派孤立一個人,搞惡作劇戲弄他人等等如果Lisa知道,這是一種生活常態,那麼TA也會明白,其實別人是否喜歡你或者討厭你,可能真的跟你無關。寫到這裡,很想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孩子當成奴隸去對待,聽話,服從和執行是我們和孩子之間基本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會是主人還是奴隸呢?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為什麼Lisa感到巨大的傷害和痛苦呢?】

當Lisa得到來自他人否定的時候,她很難接受,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說Lisa需要通過這種感受來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而不是陷在痛苦中。首先,別人有張嘴議論他人的權利,而是什麼讓Lisa活在了他人的議論中呢?難道Lisa就真的是完美的嗎?並不是。所以,讓Lisa感到痛苦的是她的【自我價值】在別人的議論中大大的減分了,而Lisa的太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她希望做一個別人眼中的【好夥伴】。當然,Lisa很討厭的是背叛,她渴望別人對她的忠誠,這背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價值觀【如果我被人在乎,被別人重視,我就是有價值的,我才感到好一點。】

所以,Lisa的兩個信念,決定了她陷在痛苦中

【1】如果我是別人眼中的好人,我就是有價值的。

【2】如果我在別人眼中很重要,我就是有價值的。

重點是,這兩個根深蒂固的信念是從Lisa童年的成長而來,作為父母我們該怎麼做可以有機會孩子成為自己,幸福成就呢?。。。 。。。我們所說的人格發展,關乎到孩子的幸福和情商發展,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穆思容。

曾經的好孩子,如今痛苦地找尋自己

作者穆思容,親子作家,兒童積極人格發展理論創研人。入駐【積極家庭教育】,經穆思容本人授權。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穆思容。如果你覺得對你有所啟發,請支持作者,關注穆思容微信公眾號,並轉發給更多的父母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斷地進步——「表揚效應」
思維力的好壞,是拉開孩子間差距開始!6歲前一定要重視!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