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過度購買或者收集各種物品,這種囤積心理要重視並糾正

過度購買或者收集各種物品,這種囤積心理要重視並糾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陳穎發現自己的房間越來越凌亂了,總有不斷添置的東西,如衣服、小飾物、化妝品、書等等。陳穎決定把舊的處理掉一些,但真的去嘗試整理,才發現很難——這件衣服雖然很久沒穿過了,但花了不少銀子買來;那個小飾品雖然顯舊,但還是上學時「班草」送的生日禮物;至於書,更是得放著,沒準哪天還要看……

一番巡視下來,陳穎簡直像回顧了一遍人生,樣樣飽含著或金錢或感情或二者兼有的投入,樣樣都捨不得。

別笑,看看我們周圍,類似陳穎這樣的不乏其例。想要提醒讀者朋友的是:不要簡單地認為這只是個人的生活習慣,悄然纏上你的,是一種醫學上稱為「強迫囤積症」的心理問題,不過別緊張,現在還只是萌芽狀態。

所謂「強迫囤積症」,典型表現就是過度購買或者收集各種物品,並且什麼都不捨得丟,即使因此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也在所不惜。

一般說來,囤積成癮者中老年人居多,這是因為隨著退休帶來的收入、社會活動等的減少,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再加上他們大多都經歷過物資貧乏的年代,普遍有對物質匱乏的擔憂,囤積物品等於是對心理空缺的一種填補。但近年來,年輕人的囤積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約為2%-5%。有些患者自述,從11-20歲就開始出現囤積行為,但在家人的壓制下似乎表現並不明顯,然而隨著年齡增大,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其囤積行為也就變本加厲起來。

過度購買或者收集各種物品,這種囤積心理要重視並糾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囤積症的根源是大腦神經系統出現了異常,患者內心有囤積物品的強烈衝動,並且對所囤積的物品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感情。對於囤積者來說,丟棄物品實在很難,並且他們喜歡把無數的雜物隨便堆放,甚至不惜因此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秩序,影響到和家人、鄰居的感情。但幾乎所有的囤積症患者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即使勉強接受治療也很不配合。據統計,整體而言,目前只有1/3的患者接受治療後有所好轉。

過去,囤積症一直被當成強迫症來治療,但現在的研究發現兩者的神經機制存在著區別,而且治療強迫症的藥物對囤積症的療效不佳。所以,現在對囤積症的治療主要依靠心理治療。對囤積症患者,心理醫生一般採取認知行為治療,也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忍不住囤積物品的原因,教他們管理囤積物的方法,特別是學會放棄。

和所有的心理問題一樣,「囤積症」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指導及時矯正,問題就可能會發展得比較嚴重。所以,當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有「囤積成癮」的苗頭和傾向時,一定要及時矯正。可以把家裡囤積的日用品做個統計,列出清單,告誡自己在這些東西即將用完之前,不再購置新的。把許久不穿的衣物做下分類,確實還比較新的就捐贈,把東西送給需要的人,物盡所用。至於那些確實不再能派上用場的物件,就要下決心扔掉。如果一下難以接受,則應該認真做一個計劃,堅持每天扔一點,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也是刻意矯正的過程,久之,必會形成新的良好習慣。

(王源源)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利用「生物導彈」——靶向治療把晚期癌症轉成慢性病
冬季常吃五種蔬菜幫助我們清火潤肺

TAG:大眾衛生報 |